第720章 要算大账(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崇祯还想给大明的发展提提速。
  但是投资和外贸已经进入到了瓶颈期。
  制约投资增长的不是资本不足,而是劳动力不足。
  制约外贸增长的则是外需不足,来自海外的购买力已经跟不上大明产能的疯狂扩张,像纺织行业、瓷器行业以及制茶行业,外贸占比跟内需相比已经下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现在国内市场才是大头,绝对的大头。
  举个例子,丝绸,崇祯17年之前江南的生丝产量大约在1700万斤,按平均10斤一匹丝绸进行计算,大约可织170万匹。
  其中用于外贸的丝绸约80万匹。
  也就是说,将近一半丝绸用于出口。
  可到了崇祯22年,江南的生丝产量增长到了3000万斤,织成丝绸将近300万匹,可是用于外贸的丝绸却下降到不足50万匹。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大明的内需在暴涨。
  随着工商业的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几十万新军将士以及近百万镇兵,大明国内已经涌现出了一个数量超过两百万人的新富群体。
  这个新富群体对美好生活有强烈的向往。
  而丝织品,就是美好生活的最典型特征。
  这就是崇祯的逻辑,这600万元发下去,瞬间又能造出3万个新富,就能直接往市场上投放600万的基础需求,考虑到产业链放大,这600万的基础需求至少能拉动4倍甚至于5倍的内需放大,也就是2400万到3000万需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