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要算大账(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这,在场的商会代表顿时间又变得亢奋起来,随即起身告辞。
  他们还得赶回到钞库街的媚香楼开会,商量这30万奴工怎么分配。
  崇祯则把郑芝龙还有刚刚赶到的航运造船银号的大掌柜钱熙叫过来。
  “价钱谈好了,总共作价600万。”崇祯对两人说道,“准备交割吧。”
  “圣上,这价钱卖亏了。”钱熙听了这不禁有些遗憾,“按现在行情,30万奴工至少可以1000万,如果花点时间拿到钞库街的拍卖行分开拍卖,甚至于可以卖到1500万,价钱至少差了两倍,可惜,可惜了。”
  崇祯闻言眉头便微微一皱。
  心说钱家兄弟的理财能力是一把好手,可是战略眼光相比郑遵谦还是差了一截,钱家兄弟就只能看到眼前的绳头小利,不如郑遵谦会算总账大账。
  将30万倭奴作价600万贱卖了,表面看好像是吃了亏。
  但其实,却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极大的缓解江南的用工荒。
  而如果将30万倭奴扣下来,一点点的拿到拍卖行上拍卖,固然可以卖一个高价,但是江南八府一州的用兵荒就得不到缓解,这势必会对江南的工商业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甚至会对周边省份的农村劳动力形成虹吸,进而影响到粮食的产量。
  更何况,600万元也不少了,加上德川幕府的赔款以及向大坂商贩征收的特别税,加起来将近有2000万元之巨。
  要知道崇祯17年之前大明一年的岁入也只折银2000万两。
  虽然大明实施币制改革之初,因为通货膨胀银票有所贬值,但是在蒸汽机大规模投入应用之后工业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因而出现了价格下跌,而工业品价格的下跌又反过来稳住了银元币值,现在一元银币与一两银子购买力大致相等。
  就是说,这次倭国之行直接捞回来了之前大明一年的岁入。
  不过崇祯并未因此数落钱熙,只是轻轻的将此揭过:“亏就亏就点吧,至少可以让航运造船银号缓口气,打成立这三年,航运造船银号就只有出项,而没有进项,这样下去,再大的家底也扛不住,何况未来几年的出项还会剧增。”
  未来这几年,要大规模的打造铁甲舰队,这可是大投入。
  周瑜号的造价是200万,就按造价减半,也需要一百万。
  一艘100万,十艘就是1000万,一支50艘的中型舰队就是5000万!
  “这倒也是。”钱熙闻此也是一下释然了,“截止去年底,航运造船银号真的就快要见底了,差点连储户的日常支兑都出问题,但现在好了,有了这2000万进项,至少今年不会再闹钱荒,要不然我这个大掌柜真就只能上吊了。”
  “恐怕没有2000万这么多。”崇祯摇摇头说道,“其中的三成是奖金,需要支付给参与此次作战行动的陆军及海军将士,至于航运造船银号的分红,可以到年底时再根据银号的业绩另算,但是这600万得先分掉。”
  旁边的郑芝龙顿时间怦然心动。
  如果这600万赏钱交给他分配……
  然而崇祯很快打消了郑芝龙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顿了顿,崇祯又道:“钱大掌柜,你就直接把这600万赏金打存到参与此次作战行动的陆军第2师以及海军将士的户头上面,每人200元。”
  “啊?”郑芝龙、江天一还有钱熙等人尽皆瞠目结舌。
  唯一还留在崇祯身边的卢九德也是心情复杂,心说真的是圣心难测,万岁爷有的时候简直抠门到了极点,正月初一给太子、定王他们发压岁钱都只有几两银子,可是轮到给将士们发放奖金,却一次就发下去600万!
  好吧,以卢九德的眼界真看不懂崇祯此举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除了太子妃康曦以及工商实业银号大掌柜郑遵谦等寥寥几个人之外,恐怕没人能懂崇祯的底层逻辑。
  这其实是大明版的通过消费拉动内需。
  只要对经济发展略有涉猎的就都知道,发展经济一般只有三类手段,一曰投资,二曰外贸,三曰消费,大明现在正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的爆发增长期,工业总产值不是五年翻番,而是一年就翻番,但是崇祯还是嫌速度太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