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后阿宝 第2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夜,直到入睡前,阿宝才记起来问:“对了,听余老说,你是扬州人?”
  梁元敬在屏风后解外衫的动作一顿,道:“是,扬州江都人。”
  “我也是扬州人呢,”阿宝喜滋滋地说,“半个扬州人,哎,你知道鸣翠坊么?”
  “知道。”
  阿宝心道连扬州第一妓馆你都知道,平日没少去楼里给当红的娘子们画像罢。
  一边又想,自己当年也算有点名气,怎么从来就没遇见过梁元敬呢?
  她带着点炫耀的心理,对梁元敬说:“告诉你,我当年可是鸣翠坊众多娘子里的魁首。‘五陵年少争缠头’,那场面,不是我吹,除了我没人能做到。就连知州大人想请我去府上弹一曲琵琶,我也是要考虑一下的呢。”
  昔年,阿宝随哥哥李雄一路东逃,兄妹二人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好不容易到了扬州。
  彼时的扬州府为“淮左名都”,隶属淮南东路,下辖江都、广陵、天长、泰兴、高邮五县,与两浙路、江南东路并称为天下最富裕的三路。国朝大半赋税由此出,可谓是商贾发达,舟车日夜往来,时人描绘为“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然而吴中居,大不易,扬州虽受灾较轻,却因大批难民的涌入,城中物价高涨,薪桂米珠,饥死者冻馁于道。
  李雄本是个银匠,依靠给富贵人家打造钗环首饰谋生,然而乱世之际,人人为了温饱而苦苦挣扎,哪还有什么闲钱去打造银饰。
  再加上初到扬州,人生地不熟,没有固定客源,李雄空有手艺,却没办法养活自己和阿宝两个人,走投无路之下,无奈只能将阿宝卖进了鸣翠坊。
  虽是“卖”,却是为了让阿宝活下去。
  彼时扬州城虽破产者无数,饥民僵卧四野,然而达官贵人依然该玩的玩儿,该享的乐要享。
  小秦淮河两畔,尽是花楼酒家,丝竹笙歌不绝于耳,河面上,画舫林立,灯红酒绿彻夜不歇。
  鸣翠坊便是扬州最负盛名的一家妓馆,时有名妓崔小钰,容貌娟秀,善诗文,工书画,被点评为“色艺双绝”,引八方才子争相追捧。
  阿宝被卖进鸣翠坊后,便是被委派到这位崔娘子身边伺候。
  她不卖身,因为依照大陈律法,倡优歌伎隶属贱籍,社会地位低人一等。
  这是哥哥李雄留给她的一条退路,他每日去运河码头当搬运工,就等着存够钱了再将阿宝赎出来,接她去过好日子。
  那一年,阿宝刚满十五岁,恰是天真烂漫的岁月。
  她成日在鸣翠坊里东奔西跑,浑身的精力似发泄不完,崔娘子时常点着她的鼻子笑她,“浑似个小狗儿”。
  楼里的妈妈喜欢她,娘子们喜欢她,就连厨房里烧火做饭的厨子都喜欢她,知道她最爱吃水晶酱肘子,特意留一只,等入夜了拿给她当夜宵吃。
  阿哥每日从码头下了工,也会带着些糖饼糕点来看她,让她不要闯祸,少惹崔娘子生气,乖乖听妈妈的话。
  阿宝一边胡乱塞着糕点,一边敷衍应“好”,心中却想,崔娘子才不会生她的气呢,崔娘子最喜欢她了。
  在扬州的头一年,便这么过去了。
  冬去春来,城中饥民逐渐少了,瘦西湖畔又出现了结伴出行的才子佳人,二十四桥游客如织。
  阿宝翻了年便满十六,人长开了,个头也拔高了,再也不是先前一团稚气的孩子模样。
  她就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终于开始焕发出耀眼光芒,陪伴崔娘子赴宴春游时,越来越多惊艳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
  时常有人指着她问:“崔娘子身旁那位抱着筝的小娘子,是谁?”
  精明的鸣翠坊妈妈从中发掘了商机,开始着人培养阿宝的乐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