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3)
推镰,在元朝出现的半自动收割机,和现代的手推割麦机原理相似,都是利用车子前进时的推力,将镰刀附近的谷物割断。
这种农具不但能解放人力,让收割变得更快更高效,还能“聚敛禾穗”,在不平坦的土地上运转。
相对富足一些的农家,还能用骡子牵拉推镰,进一步解放人力。
不仅荀彧与陈群专注聆听,就连在车厢内的戏志才,也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掀开一小部分车帘,望着窗外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谷丰登,穰穰满家,仿佛隔绝于战乱的世外之地。
戏志才看得入神,直到身旁扶着他的书僮小声提醒“风有些大,郎君仔细着身子”,他才收回目光,放下布帘。
待到入城,各自安置,刘昀兄妹回到王府,在外院等待已久的王妃谢氏揽过刘仪,亲昵地摸了摸她的鬓角:
“我儿终于回来了,此行如何?”
刘仪两眼闪闪发亮,脸颊因为喜意而透出几分薄红。她搂着母亲的手,小声地与陈王妃述说一路的趣事。
陈王刘宠见女儿心情极好,便不再听那些琐碎事,用高健的身躯挤开一脸哀怨的幼子刘巍,将大掌搭在长子的身上,给了他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刘昀心知,以父亲对陈国的掌控力,早在他进入固陵的时候,父亲就得到了“除了陈群,还另外有两家士人同行”的消息,特地在这等着自己。
他只能当做没看见弟弟的怨念扫视,与陈王“父子情深”,肩并肩地走入内堂。
刘巍也想跟去,被陈王妃出声留住。
“阿巍,你父亲与你长兄有要事,别去打扰他们。阿昀与阿仪给你带来礼物,你要不要过来看看?”
一听到礼物,刘巍将所有想法都抛到脑后,噔噔噔地跑向陈王妃。
“让我看看都有什么好东西!”
堂内,刘宠让侍从给自己斟酒,给刘昀倒了杯柘浆。
“除了陈长文,你这次带回来的另外两个年轻人,又是从哪挖来的‘美玉’?”
第15章第 15 章
听到父亲带着玩笑意味的话,刘昀同样玩笑道:“确实是两位‘美玉’,只可惜不是我挖来的。”
“既然不是挖来的,那必定是‘得其所哉’,所以‘随踵而至’。”
刘宠接连用了《孟子》和《战国策》中的两个典故,用来打趣刘昀。
好在刘昀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荒废子、经的阅读,能跟得上刘宠的思路,知道他这是在笑他“总是能捯饬一些名堂,让四路八方、各行各业的奇才集聚一处,与他一起琢磨,还甘之如饴”。
虽然陈王的这句打趣充满了夸张的意味,但有一点没说错,这些年他确实在想尽办法地招揽人才。
就像不会有商人嫌弃自己钱多一样,对于能人异士,刘昀也是秉着多多益善的想法,不让自己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招揽人才的机会。
只是这回与先前的情况迥然不同。
诸如柴玉、韩主医这样的技术型专攻人才,他可以用专业知识、未来前景、从事研究的环境来吸引他们。但对于荀彧与戏志才这样的文臣、谋士,上面这些东西都是虚的,要让他们生出投效之心,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身份、文才、谈吐气质,这些都不是他们挑选主公的参考条件。像袁绍那样出身名门、博学多识、仪表不凡的三公之后,都留不住荀彧,刘昀并不会狂妄自大地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天选之子,能让荀彧对自己另眼相待。
他只能尽力而为,抱着“只要努力过就不会后悔”的想法,放手一试。至于结果如何,那真的只有天知道。
“阿父莫要埋汰我。若是我真的能让荀文若、戏志才‘得其所哉’,从此为我出力,那我每天都会乐得多食半碗米。” ↑返回顶部↑
这种农具不但能解放人力,让收割变得更快更高效,还能“聚敛禾穗”,在不平坦的土地上运转。
相对富足一些的农家,还能用骡子牵拉推镰,进一步解放人力。
不仅荀彧与陈群专注聆听,就连在车厢内的戏志才,也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掀开一小部分车帘,望着窗外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谷丰登,穰穰满家,仿佛隔绝于战乱的世外之地。
戏志才看得入神,直到身旁扶着他的书僮小声提醒“风有些大,郎君仔细着身子”,他才收回目光,放下布帘。
待到入城,各自安置,刘昀兄妹回到王府,在外院等待已久的王妃谢氏揽过刘仪,亲昵地摸了摸她的鬓角:
“我儿终于回来了,此行如何?”
刘仪两眼闪闪发亮,脸颊因为喜意而透出几分薄红。她搂着母亲的手,小声地与陈王妃述说一路的趣事。
陈王刘宠见女儿心情极好,便不再听那些琐碎事,用高健的身躯挤开一脸哀怨的幼子刘巍,将大掌搭在长子的身上,给了他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刘昀心知,以父亲对陈国的掌控力,早在他进入固陵的时候,父亲就得到了“除了陈群,还另外有两家士人同行”的消息,特地在这等着自己。
他只能当做没看见弟弟的怨念扫视,与陈王“父子情深”,肩并肩地走入内堂。
刘巍也想跟去,被陈王妃出声留住。
“阿巍,你父亲与你长兄有要事,别去打扰他们。阿昀与阿仪给你带来礼物,你要不要过来看看?”
一听到礼物,刘巍将所有想法都抛到脑后,噔噔噔地跑向陈王妃。
“让我看看都有什么好东西!”
堂内,刘宠让侍从给自己斟酒,给刘昀倒了杯柘浆。
“除了陈长文,你这次带回来的另外两个年轻人,又是从哪挖来的‘美玉’?”
第15章第 15 章
听到父亲带着玩笑意味的话,刘昀同样玩笑道:“确实是两位‘美玉’,只可惜不是我挖来的。”
“既然不是挖来的,那必定是‘得其所哉’,所以‘随踵而至’。”
刘宠接连用了《孟子》和《战国策》中的两个典故,用来打趣刘昀。
好在刘昀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荒废子、经的阅读,能跟得上刘宠的思路,知道他这是在笑他“总是能捯饬一些名堂,让四路八方、各行各业的奇才集聚一处,与他一起琢磨,还甘之如饴”。
虽然陈王的这句打趣充满了夸张的意味,但有一点没说错,这些年他确实在想尽办法地招揽人才。
就像不会有商人嫌弃自己钱多一样,对于能人异士,刘昀也是秉着多多益善的想法,不让自己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招揽人才的机会。
只是这回与先前的情况迥然不同。
诸如柴玉、韩主医这样的技术型专攻人才,他可以用专业知识、未来前景、从事研究的环境来吸引他们。但对于荀彧与戏志才这样的文臣、谋士,上面这些东西都是虚的,要让他们生出投效之心,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身份、文才、谈吐气质,这些都不是他们挑选主公的参考条件。像袁绍那样出身名门、博学多识、仪表不凡的三公之后,都留不住荀彧,刘昀并不会狂妄自大地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天选之子,能让荀彧对自己另眼相待。
他只能尽力而为,抱着“只要努力过就不会后悔”的想法,放手一试。至于结果如何,那真的只有天知道。
“阿父莫要埋汰我。若是我真的能让荀文若、戏志才‘得其所哉’,从此为我出力,那我每天都会乐得多食半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