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揶揄够了,陈纪才收起笑,认真地看着幼子:“世子心明眼亮,常常推己及人,知人冷暖。他知你总是将诸事憋在心中,负担太重,便想用这种方式,让你解一解郁气。”
  陈群眸光微动。
  陈纪接着道:“君子者,从心而为,俯仰无愧。殷殷关切之心,若要以人情世故理解,寻找原由,不过是自寻烦恼。”
  几番思辨,陈群颔首,郑重并袖:“儿明白。”
  又见陈纪从案几底下取出一物。
  “且看。”
  布囊上的花纹极为独特,陈群一眼认出这是刘仪送给女眷们的小礼。
  “阿父,这是?”
  “打开布囊,一看便知。”
  陈群依言照办,发现里面是一块触感滑润,仿若蜜烛的米色饼状物。
  “黄蜡?”
  刚一出口,陈群便否认了这个念头。
  不对,这东西没有烛芯,而且闻着有一股淡淡的花香,不像是照明用的蜜烛。
  陈纪道:“徐州的世家这些日子在用一种名为‘澡豆’的物什,能洗面、沐浴、涤衣。此物与澡豆的用途极为相似,比之澡豆,更胜一筹。”
  姑且不谈功效。就从形态上说,澡豆干燥易碎,于携带取用上多有不便,而这个名为“香胰”的物什,正巧解决了这个缺点。
  听完陈纪的话,陈群神色整肃。作为多年相处的父子,他自然知道父亲并非是在与自己分享洗漱用品,而是在无声述说一些藏在表面之下的,更加深层的东西。
  父亲说的对,不管是世子还是陈国,他都不应该抱着先入为主的观念,用既往的认知擅自评定。
  他应当做的,是趋近细视,仰观俯察,熟知而熟思。
  ……
  两日之后,戏志才坐上刘家的车队,前往陈国。同行的除了刘昀兄妹,还有陈群与荀彧。
  陈群身负访亲的使命,而荀彧,则是因为担心好友的病情,让随行部曲先带着行李回颍阴,自己轻装上阵,随同前往陈国。
  荀彧要一起去陈国,刘昀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理。他甚至在脑中构思了数个留住人才的方案,最终全部清空,决定延续十六字秘诀——积极争取,以诚相待;如果没戏,顺其自然。
  为了照顾戏志才的身体情况,车队放慢了行进速度,花了两天的时间,抵达陈国的固陵。
  在固陵休整了一天,辗转入了陈县,在内城的官驿安置。
  入城前,车队途经郊外的一处农庄。而今正是秋收之时,农民与佃户们在田间忙碌,收割农植,一派热闹景象。
  除了因为不能吹风而躺在车厢内的戏志才,坐在无篷轺车上的荀彧与陈群都注意到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
  河边不断翻滚木架子,无人推动,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动,将水勺入半面竹节拼成的管道,流向田间。
  每个农夫手里都举着一根长棍,长棍的另一头嵌着带车轮的镰刀,车轮每滚动一丈,就有大量麦穗往两旁落下,竟比传统镰刀收割的速度快上数十倍。
  这些农作物的长势极好,田间所有为收割而忙碌的人都带着笑颜,那是发自真心的,因为愉快与满足而自然溢出的神态,没有任何勉强与伪饰。
  荀彧二人的视线变化,没有瞒过刘昀。他为二人解释道:“河边的是‘筒车’,能以水势为力,灌溉农田;农夫们手上的器具名为‘推镰’,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收割工具,能帮他们更快更轻松地收割谷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