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 第6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很显然,吴霜的这个行为和她个人的工作生活无关:她既不可能将工作室搬到一个如此偏僻的山里,更不可能从那位神秘富商的名下接手整座村子。
  由于粮官峪村荒废已久,连踏青登山的游客都不愿光顾这里。那么,吴霜很可能正是看中了“隐秘”的特质,准备做一件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情。
  聊到这里,安维东恍然大悟道:“难道,是他回北京了?这种不为人知的落脚点,正好可以给不为人知的他用来藏身。”
  这个问题,也正是江建军心中所想:“屠广志”自从5月份逃亡以来,他通过躲避“天网”的形式一路流窜,这个犯罪嫌疑人在二十年间积累了充足的反侦察能力,可谓是极度狡猾。
  想到这里,江建军对安维东说:“既然无法准确找到他的位置,那咱们将计就计,让吴霜把他‘钓’出来,直接一网打尽。”
  就在检察院批准逮捕吴文雄后不久,安维东迅速申请了宁夏、内蒙古和福建三地警方的协助,全力追缉吴文雄。
  然而,正当安维东一鼓作气之时,江建军却突然让他“等等”。
  “怎么了?”安维东问。
  夜色中,江建军陷入了沉思。他说,吴文雄是1999年宁夏黑烟花厂爆炸案的嫌疑人,并涉嫌在2019年的福建剧场因操作不当致人死亡,该侦查侦查、该移交移交,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只不过,你觉得他会主动交待1997年颜振农的案子吗?他会承认吗?我们现有掌握到的线索,无论是案发现场提取的血脚印、还是他员工宿舍堆积的一氧化碳液化气罐、或是他向颜振农提交的户籍申请,这些都只是线索,不足以让检察院决定重审,更不可能让司法机关重新组织调查组复核案件。”
  说完,江建军又补充了一句:“你知道的,对于这种没有指纹等关键性证据的悬案,想要推翻重审到底有多难。”
  “但是师父,内蒙古高院五年前也重新审理过一起1996年已侦结的案件。当时促成案件重新复查的,正是真凶的一条口供。”
  “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你看,1·31案的证人证言、
  现场勘查笔录
  、尸体
  鉴定意见
  等供证已在案,如果它们能和吴文雄的口供甚至是指认现场录像相互佐证,那足以认定他的犯罪事实。”
  “但是,口供可以等审讯的时候再想办法。”
  在这一点上,江建军不太敢赌:“维东,吴文雄和1996年内蒙古那起公厕女尸案的真凶不同,那个真凶最珍惜的是生命,所以他愿意坦白犯罪行为以换取审理期间的漫长时间。但对吴文雄来说,他有远比生命更珍惜的东西,我们要对他的辩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安维东问。
  江建军说,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让吴文雄目睹着他最珍惜的东西是如何轰然崩塌。
  “崩塌...难道您指的是,他和吴霜的父女关系?”
  “是的。到了那天晚上,我们将让吴文雄眼睁睁看着吴霜是如何认定这一场父女关系的。”
  “但是这一步棋很有风险,您确定吴霜会这么狠心?”
  “我非常确定,我相信吴霜的行为会彻底撼动吴文雄的认知。”江建军说道。
  两天后,一直埋伏在灌木丛中的警方终于发现了异常状况:那几位青壮年男子连着几天打扫完平房后,突然在窗户外盯起了木条。在清晨的山林里,一声声敲砸声格外清晰。
  “他们是在封窗?”安维东问道。
  江建军远远观察着,突然明白了什么:“今晚到明天,咱们要密切关注是否有其它车辆来运输货物,尤其是桶装物或是罐装物。”
  安维东愣了一下:“不会吧,吴霜真能这么狠心?”
  “不信走着瞧。”江建军胜券在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