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6节(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裕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能坐上高位,是要之前立了足够的功,证明有足够的能力,能让人服气。古之禅让,往往是前代的首领直接指定继承者,其实这就留下了隐患,因为还是一人说了算,这个首领若是有私心,就可以指定自己的子孙,指定自己的学生或者是亲信来接任大位,也同样会埋下隐患的。”
  刘敬宣笑道:“要是这个禅让不是由前任首领来指定,那这个让字又从何而来呢,寄奴啊,老首领的这些特权,还是需要的,他毕竟有威望,能服众,如果不是他来指定的话,谁又有这个资格呢?”
  刘裕想到了自己穿越前的人民共和国,若不是开国的那位伟人主动地设计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不搞父死子继的那套,也许自己也看不到想不到这世间还会有这样的制度,他沉声道:“坐天下的首领,并不是上天指定的,或者是由上任指定的,严格来说,他们手中的权力,是天下百姓,是全体人民给的,而这个权力,人民是可以随时收回的,也可以在到期之后,转给新的统治者。所以,决定新任统治者的,不是上任,而应该是天下的百姓,全体的人民!”
  刘敬宣瞪大了眼睛,他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嘴里喃喃道:“人民,人民,这听起来好特别啊。我看过的书里没有这个说法,寄奴,这,这是你自己创造出来,以后准备称呼天下人的吗?”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是的,黔首,百姓这些,并不能表现出天下人的权利和地位,这些只是被谎称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的那些世袭统治者们,用以称呼民众的叫法,以后如果我需要建立一个人民至上的国家,那就得用人民来称呼天下人材是,阿寿啊,百姓并不是我们的牛羊,也不是供我们驱使的生产工具,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人,只不过因为从事的工作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分工罢了,军人将士负责打仗,而普通农夫们负责耕作,都是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而服务,就算是手握权力的统治者也是一样,本质上,也是分工不同呢。”
  刘敬宣笑了起来:“这些说法,我可以接受,因为我信服你,你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会跟随,但是天下人,恐怕没几个能接受的,别说是世家高门了,就算是你说的百姓,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人民,是和统治者一样的,你觉得他们自己会相信吗?”
  刘裕沉声道:“这就是需要启蒙,需要有个天下人相信的人,亲口来告诉他们这个道理,曾经的上古时期,天下人也都相信这王位,统治之权不是世袭的,而是要禅让的,首领老了,死了之后,是要换个年富力强的,能力出众的新首领,但没人相信这个首领一定得是老首领的儿子。”
  “从夏后启开始,搞起了这种受命于天的把戏,把本应该由部落众人推举,至少也是前任首领禅让给有德有能之士的传承,变成了家天下,这不就是从夏后启开始的历代统治者们,通过跟自己利益相关的部落祭司们,对族人,对百姓们进行的蛊惑吗?他这个部落可以世代传子传孙了,其他的部落也是有样学样,都跟着把部落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象以前的禅让,每个部落都会让祭司去跟族人们说,上任的首领是他们的守护神或者是上天派在人间的使者,是半神,是有神之血脉的,所以,这个血脉只有流传下去,才能不激怒上天众神。”
  刘敬宣喃喃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大禹死后,即使是指定了伯益为继承人,但天下的各部首领都去朝见夏启,而不是去见伯益,最后只能是启接任了首领,我还以为,这是天下人心所向,或者是因为大禹治水的大功劳,而甘心接受他子孙的统治呢。”
  刘裕叹了口气:“在大禹治水以前,天下的各部,是分散的,迁移的,就象现在草原之上,作为首领的大汗部落,单于部落,甚至都不一定能找得到那些臣服于自己的仆从部落,也制止不了部落间的攻杀。所以在大禹之前,恐怕天下诸侯,部落,都未必有很强的联系,只有因为那场大水,大禹走遍天下,结识了各部,也能号令他们,调动人力来治水,这也是作为天下共主的舜帝权威下降,最后只能禅让给大禹的原因,我想,在史书的背面,一定有很多阴暗的权谋交易,大禹若是真的要让伯益接位,那早应该培养伯益的权威,让各部信服才是,但事实上,天下几乎所有的部落,都是走上了父死子继的道路,这难道是巧合吗?”
  刘敬宣咬着牙,说道:“你的意思,是大禹其实就和曹操,司马懿等人一样,本人并没有篡权改朝,但实际上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切都安排好了,让这种篡权之事,由自己的儿孙来做?”
  刘裕正色道:“是的,他让启大权在手,有了足够的威望,杀了防风氏,攻灭其部落,以震慑那些有不臣之心的诸侯,然后在治水的过程中,让各部都相信首领应该世袭子孙,而不是推选外人接任,因为只有子孙的祭祀,才能称颂祖先的功德,而不是只有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号。”
  说到这里,刘裕叹了口气:“从黄帝开始,一直到尧帝舜帝,史书上称的这些三皇五帝,动不动就是几百年,几千年的寿数?这可能吗?难道他们个个都是仙人?唯一的解释就是黄帝,尧,舜这些我们以为的圣君,其实就跟皇帝一样,只是统治者的名称而已,一个黄帝,可能就是占统治权的这个部落的统治者的称呼,可能先后有十几年,几十个黄帝执过政,但他们都没留下名字,因为他们全是禅让制下继承大权的部落首领,是前一个首领推举后一个首领上位的,并无血缘继承关系,所以,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了黄帝,尧,舜这些名号!”
  第5233章 远大理想天之子
  刘敬宣不信地摇着头,这个说法超越了他的认知,他沉声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说连黄帝都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名号吗?”
  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就象天子,皇帝,霸王这些一样,都不过是统治者的称号而已,世上哪有能活几百年,上千年的人,那不是神仙就是妖怪,但是几百年,,上千年的王朝是有的,只要这个部落,或者说这个部落为尊主的天下存在,那统治者就可以用一个名号,就象现在我们的统治者,一直是用皇帝这个名号,但是朝代已经从秦朝,变成了晋朝,要是换到古代,那差不多就是从尧变到禹的这种区别。”
  刘敬宣突然双眼一亮:“可是禹的父亲不叫禹啊,那是鲧呢,这是明确的两个人,而且,而且古书上说,舜的父亲可是明确的从穷蝉开始,传了很多代人呢,这才到了舜。”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到了舜的时候,因为他紧接着禹,所以也许就成了一个人名,而不是统治者的称号,至于禹,因为他的儿子启开创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模式,所以也要纪录自己的父亲,祖父的名字,但再早之前,那些五帝开始的纪录,就不可考了,从黄帝到尧,只隔了三到四代帝君,却是隔了足有两三千年,你觉得这可能吗?”
  刘敬宣抓着脑袋,一边挠着头发,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个道理啊,只有子孙会纪录和传承自己的祖先,如果是部落族人,非自己的亲生父亲,那确实没有必要歌功颂德啊,只需要祭祀自己部落的神灵就行了。这么说来,只有开创了家天下,才会有这种传承和祭祀呢。”
  刘裕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这个说法的,阿寿,上古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字,所有的纪录都无法保存,那些有关祖先,英雄的传说,是通过祭司们,以祭祀的方式来传达给后人,时间久了,就成了神话故事,因为生存不易,每天为了活着都要跟野兽和其他的部落斗争,所以也无暇顾及以前的事,最多是需要借助神灵保佑,希望能得到外力相助时,会想到这些祖先。”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有了文字,又有了印刷之法,以后可以把书籍大量地复印,然后教人人都能读书习字,那这些上古的历史,就可以有新的解读了,既然夏后启,甚至是大禹可以把这套家天下的概念强行地推给天下的部落首领们,然后让他们都接受了这套,继而让天下各部落的族人相信这种血缘传承是有神性的,是上天规定的,从而只能接受和屈伏,这样一来,改变了之前数千年的禅让体系,进入到家天下的时代,以至于今天,他们可以这样做,我也可以,如果我亲自承认皇帝并不是什么天子,没有什么代天牧民的说法,天下人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分工不同,那你觉得会如何呢,阿寿?”
  刘敬宣笑道:“老实说,天下人会觉得你是个疯子,然后那些反对你的人,会找个新的所谓受命于天的家伙,想要来取代你,如果你不能得到天下人,哦,或者是你所说的人民的支持,那很有可能会象王莽这样身败名裂的。”
  刘裕摆了摆手:“我和王莽不一样,他是自己想要千秋万代当皇帝,所以是上位之前表现得自己跟个圣人一样,毫无权欲,上位之后却是不切实际地搞什么王政复古,他不是真正地对百姓好,要还政于民,而只不过是利用这些手段,去打击豪强地主,加强自己的权威罢了,最后就是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治理天下,又无法压制豪强地主,甚至连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这才会失败。”
  “可我不一样,我坐皇帝之位,不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当皇帝,而是真正地想要为了保证天下人民的利益,我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前,就得让天下的基层,乡村里,百姓们能分到国家的土地,能自行耕作,自食其力,能有忠于国家的吏员们来治理乡村基层,不会再有离了世家,士族,整个天下就无法运行的情况。只有当天下的人民明白,靠了自己乡里村里的这些出身平民的吏员们,也能让自己活下去,不是说他们的死生全是要依赖于皇帝这个人,那我想表达的这些道理,才会真正地深入人心,才会真正地让天下的人民相信,是国家,而不是皇帝来保证这个天下的运转,来保证他们的福祉呢。”
  刘敬宣睁大眼睛,看着刘裕,还是摇着头:“可是,这样一来,身居高位者又有何特别之处呢?要是按你这么说,离了谁都能过活吗?”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身居高位之人,就得是负责监管整个国家的运行,他们要制订法规,鼓励生产耕作,要负责训练军队,以保卫国家,并出去征战讨伐那些威胁到我们国家安全的异国番邦,要存储粮食,以备荒年灾情,要组织民众造桥修路,或者是开凿运河,以维系天下间的交通。”
  “除此之外,更是需要鼓励有本事,有办法提高农耕能力的人,让天下农田的产量,进一步地提高,如此一来,才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局限于土地之上,可以做除了农业以外的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