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6节(1 / 3)
可是刘裕的话,却是分明地表示,若是回到百年前,自己若是助祖逖改朝换代,自立为帝,那岂不是就成了贾充这样的角色了吗?刘敬宣以前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直到刘裕这样提起,才犹豫了半天,说道:“祖逖将军可是心怀天下的大忠臣,大英雄,他绝不会象司马氏这样,被权力所迷恋的,历史上的他,不就是为了忠义,主动地交出了军队和地盘,自己虽然郁闷而死,可是没有走出举兵谋反的这条路吗?”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阿寿说得好,祖逖将军之所以高尚,之所以值得我们追随,就在于他知道君臣之道,即使是有作乱的实力,也没有起兵谋反,拥兵自立。不然的话,他和曹嶷这种当时割据一方,只是上表称臣,却是实际自立的家伙,或者是王敦这种占据荆州,却是想自立为帝的叛贼,有什么区别呢?若是他真的想当皇帝了,或者是想割据自立了,我们再去帮他,那不就是助逆了吗?那祖将军身上的忠义光辉,还有吗?”
刘敬宣的额头开始冒汗,他无法反驳刘裕的话,只能这样看着刘裕,刘裕叹了口气,摇头道:“之所以祖逖将军成为圣人,就在于他的忠义,而之所以王敦,苏峻,祖约等人成了反贼,就在于他们起兵作乱,所以,我们如果是要助祖逖将军北伐,那就是英雄,若是助他篡位自立,那就是贾充这样的反贼,你的曾祖父就是因为明白了这点,所以受了天大的委屈,再不认同司马氏的皇帝,也没有走助祖约,苏峻谋反的路,而是到了淮北的山寨,继续接受朝廷的名号,名义上是朝廷的兵将呢。”
刘敬宣咬了咬牙:“那我们可以助祖逖将军,不起兵作乱,但也不是随便就把军队,地盘交给朝廷,而是据豫州自立,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裕摇了摇头:“那就成了王敦,占据大州,不奉王命,朝廷派官员将军来接收军队,你不遵从,就是谋反。而且桓温能割据荆州,包括王敦早年可以做到这点,说白了在于朝中的世家,比如王导,还有后面的王坦之,谢安等人支持他们这样自立,但在当时,司马睿是连世家都想收拾的,根本不会跟祖将军妥协,要么就是驱逐朝廷的接收官员,谋反自立,要么只有交出军队和地盘,没有别的选择,阿寿,到了这步,我们怎么办?”
第5228章 阿寿亦有劝进意
刘敬宣咬了咬牙,恨恨地说道:“如果是祖逖将军的话,我愿意追随他,就算他想取代司马氏自立,就算他会成为别人嘴里的乱臣贼子,我也没有怨言,毕竟,你就算用司马氏来说,起码从司马懿到司马昭,还是有能力的人,虽然他们背信弃义,虽然他们当街弑君,但起码他们是有打仗的本事和能力,起码他们可以结束乱世,一统天下,就象祖逖将军,我不管他是不是会篡权夺位,但他起码可以驱逐胡虏,起码可以解救在胡虏治下的汉人百姓,这就足够了。”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的胸中,有一团火在烧,仿佛回到了穿越前的世界,是啊,当年在他生活的那个世界前不久,也就几十年前,华夏大帝也是经历了倭寇的入侵,一度几乎全国沦陷,一半以上的国土和民众沦陷于倭寇之手,象极了这个世界,也正是因此,他才会从小就立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志向,虽然他知道,这个时代的胡虏,和后世的倭寇不可混为一团,严格来说,胡虏也多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因为各种原因而出夷入夏,在不远的将来也将会和汉人融为一起,成为新的华夏一族,但无论如何,对于倭寇,他只有骨子里的痛恨,也会不自觉地把这个时代的胡虏,代入成为倭寇,这也是他想要继承祖逖遗志,恢复中原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刘裕也非常清楚,在这个封建时代,在这个全民都以为皇帝是君权神授,代天牧民的时代,想要扭转天下人被洗脑,固化了几千年的这种认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己之所以想要登上帝位,也是想在掌握了天下大权,给视为天子之后,再亲口告之天下,自己和他们一样,都不过是凡人而已,都是肉体凡胎,都有生老病死,都有七情六欲,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只有自己作为最高统治者亲口告知民众这一切,才能把几千年来的统治者,强加给自己身上的这种天神的光环,继而作为他们高高在上,世代奴役天下百姓的合法性给去掉。
但是,至少是现在,司马氏作为皇帝的合法性,和天下共主,被大家所接受的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自己虽然已经走上了帝王之路,也终将会在将来取而代之,但这条路上,仍然是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今天,这个站在自己对面,坦诚相待,说出几十年来心事的最好兄弟刘敬宣,也许就是自己可以亲自辩明真理,以理服之的人选呢。
刘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说得好,阿寿,其实我们作为重臣大将,现在也都应该明白,哪有什么神仙皇帝,哪有什么君权神授,要真的是老天降下一个昏君,世代奴役我们,让我们水深火热,生不如死,那这个贼老天,也应该推翻才是。只不过,要是想江山易主,朝代更替,那势必会引发天下大乱,司马氏再怎么混蛋,起码也是走了禅让的这套程序,按那些儒生的话来说,是合法地移了天命,所以天下人视之为共主,不然的话,若是在乱世之中,以兵强马壮就能为天子,那刘渊,石虎之流,岂不是也有君临天下的合法性了吗?那我们是不是要接受这些胡虏的统治了?”
刘敬宣恨恨地说道:“当然不是,他们是胡虏,他们是外来的,是原来晋朝,再往前推是魏国,是汉朝的臣子,趁着我们华夏内乱,而趁机窃夺江山,这种手段,比司马氏还要下作,还要卑鄙,而且他们不事生产,只是不停地征战,争斗,和我们汉人讲仁义,求和平是完全不对路子的,我们就是死,也不要接受这些野蛮残忍的胡人的统治。”
刘裕笑着点了点头:“那我换个问题,若是这些胡虏是仁义的,是讲和平的,比如苻坚这样的仁义胡人君主,我们是不是就能接受他的统治了?”
刘敬宣一时语塞,过了半天,才摇头道:“这个,我是不愿意接受的,汉人再坏,也是我们汉人,胡虏再好,也是胡虏,除非,除非这个苻坚能作为晋朝的臣子,平定天下乱世,然后解散胡虏的军队,与汉人百姓一起编户齐民,然后,然后再通过禅让这种和平的手段来登基为帝,也许,也许我能勉强接受,不过,不过我想我还是不想当他的官员,宁可回到淮北山寨,做个自由自在的汉人。”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了,这种种族,身份的认定,是大过一切的,同样,对于司马氏来说,天下人看来,他们仍然是合法的君主,虽然北方的司马氏皇帝向着刘渊,刘聪投降了,禅让了,但是司马睿还是在南方建立了政权,继承了晋国的正溯,这也是天下公认的事,若非如此,我们百年前的祖先,为何会来投奔司马睿,自认是晋国的子民,而不是象曹嶷这些北方汉人一样,割据自立,统治一方呢?”
刘敬宣没好气地说道:“那时是需要个共主,而且最早的司马睿,看起来也象是个乱世中能扭转乾坤的人,只不过,后来他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和贪婪,更暴露出他的无能,几乎葬送了好不容易才稳定的天下,就因为这样,我的曾祖大人才会对他彻底失望,离开了军队,不再为他效力。至于后来嘛,是世家高门需要一个傀儡,坐在皇帝之位上,这样才好操纵和控制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有到了谢安的时候,掌权多年后,司马曜坐上帝位后,想要亲政,谢安出于大局考虑才愿意让出相权,还给司马氏皇帝,结果司马曜拿回相权之后,他弟弟司马道子也想专权,这才有了三次昌道之战,把淝水之战后的一片大好局势给破坏,要我说,这是司马氏的第四次祸及天下之举,桓玄虽然是个王八道,但灭了晋国,篡权夺位这点上,我一点也不觉得有错,寄奴啊,你就是太心软了,灭了桓楚后,你就应该自立为君才对,我们今天也不用再受这司马氏的鸟气。”
第5229章 胸中大志语阿寿
刘裕笑着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阿寿啊,时机还不成熟,司马氏再怎么混蛋,也是天下公认的天子,我扶立司马氏,助晋复国是得人心之举,但我要是自己坐这位置,那我岂不是就成了桓玄了?在我没有真正地建立盖世之功,没有平定天下,驱逐胡虏之前,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这只会让我成为天下公敌,连希乐,无忌这些兄弟,都会与我翻脸成仇,北府军也会陷入内战呢。”
刘敬宣用力地点着头,说道:“寄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终于肯走这帝王之路了,哈哈,我刘敬宣等了几十年,就是要等这一天呢,这样我再也不用成为司马氏这帮狗东西的臣子,一边为他们效命,一边要提防他们害我呢。”
刘裕平静地摇了摇头:“阿寿,可能我会让你失望了,我就算坐上这皇帝之位,也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样,想要占据大权,然后千秋万代,传子传孙,象司马氏的皇帝那样贪婪无度,死占着不放呢。”
刘敬宣有些意外,笑容凝固在了脸上:“寄奴,你,你这是?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想带领大家夺取天下,有个好前程了吗?”
刘裕正色道:“那么阿寿,还是我刚才问的这些问题,我带兄弟们有个好前程了,天下的百姓们的前程何在?如果我是象司马氏的那些人,象以前的历代皇帝,象世家高门那样,只顾着自己,或者说顾着和我一起战斗的同袍们,兄弟们,却把天下百姓视为牛羊,要他们世世代代地做牛作马,供应我们子孙后代,那我这样的奋斗,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刘敬宣咬了咬牙,沉声道:“当然是有意义的,你会带着我们驱逐胡虏,平定天下,会带着我们一起青史留名,至于天下的百姓,你也能还他们一个太平天下,让他们从此可以安居乐业,难不成,这些只作耕种,不去打仗的人,也要跟我们享受同样的权力和富贵吗?难道这样才叫公平?”
刘裕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阿寿,你要明白一件事,我定的规矩,或者说我想要实现的未来,不是说真正的人人在家业,富贵上能平等,而是说,人人都有取得富贵的机会。我坚定不移地实行军功爵,强调有功者得爵位,而以爵才能为官,这不就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走这些皇帝,世家门的老路吗,前人立功,后人躺在这些功劳薄上不下来,然后世世代代地骑在别人头上,没有那能力和本事还要压着别人,最后只会给有才有能的草根人士群起推翻,难道,这对子孙后代又有何好处呢?”
刘敬宣呆呆地看着刘裕,半晌才说道:“你说的道理是没错的,可是,可是在夺位的过程中,就算不象司马氏那样毁誓灭族,欺天屠人,也会得罪无数人,别的不说,就是司马氏,给你赶下皇位,就会是不死不休之仇,还有那些靠了司马氏而得有富贵的世家高门,即使是按你现在的规矩,也是以爵才可为官,若是另立新朝,那前朝的爵位就没了,他们就会从天上掉到地下,岂能和你善罢甘休?你的新朝的爵位是要留给从龙之臣,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的,还会继续给这些高高在上的寄生虫吗?寄奴啊,有些事情想想就可以了,不能真的去做,不然的话,会象王莽那样,心怀美好,但最后却是成为天下公敌的。”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阿寿啊,我不是要变成王莽那样的人,他虽然嘴上说是要复古,自己是圣人,但他实际上还是想要千秋万代,让王朝永远是他王氏一族的,他的政策,并没有真正地惠及百姓,而是继续希望天下百姓永远给他王氏子孙作牛作马,而我要做的,不是这个,我若要为帝,一是为了皇帝至高无上,一言九鼎的大权,为自己的大业而服务,这第二,我要让全天下人亲口从我嘴里听到,皇帝和他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无论是谁,只要对国家有了足够的贡献,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能坐到皇位之上,包括你,阿寿。”
刘敬宣瞪着眼睛,不停地摇着头:“疯了,寄奴你疯了,你好好的皇位不传给你的子孙,要给我?做兄弟也没这样做的吧。”
刘裕正色道:“为什么不可以?你可以做我的兄弟,当我的副手,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流血牺牲,那你有了足够的功劳,也可以坐上这个位置,我同样可以不当皇帝的时候,当你的副手,当你的将军,当然,这个位置,以后不叫皇帝了,会换个名称,也不会是终身担任,更不会是传子传孙,可以是当了五年,八年的权后,到期退位,让权给别人呢。”
刘敬宣的眼中光芒闪闪,舔着嘴唇:“这,这个想法你得让我想想,我一时间,一时间不太能接受,还有,你这个想法,如何向你的子孙后代来交待呢,他们会觉得把到手的继承天下的权力给了外人,那岂不是会父子反目成仇啊。还有,没了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这点,你就不怕天下的百姓,底层的黔首们以后个个也想当皇帝,呃,当这个统治者,然后纷纷造反自立吗?” ↑返回顶部↑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阿寿说得好,祖逖将军之所以高尚,之所以值得我们追随,就在于他知道君臣之道,即使是有作乱的实力,也没有起兵谋反,拥兵自立。不然的话,他和曹嶷这种当时割据一方,只是上表称臣,却是实际自立的家伙,或者是王敦这种占据荆州,却是想自立为帝的叛贼,有什么区别呢?若是他真的想当皇帝了,或者是想割据自立了,我们再去帮他,那不就是助逆了吗?那祖将军身上的忠义光辉,还有吗?”
刘敬宣的额头开始冒汗,他无法反驳刘裕的话,只能这样看着刘裕,刘裕叹了口气,摇头道:“之所以祖逖将军成为圣人,就在于他的忠义,而之所以王敦,苏峻,祖约等人成了反贼,就在于他们起兵作乱,所以,我们如果是要助祖逖将军北伐,那就是英雄,若是助他篡位自立,那就是贾充这样的反贼,你的曾祖父就是因为明白了这点,所以受了天大的委屈,再不认同司马氏的皇帝,也没有走助祖约,苏峻谋反的路,而是到了淮北的山寨,继续接受朝廷的名号,名义上是朝廷的兵将呢。”
刘敬宣咬了咬牙:“那我们可以助祖逖将军,不起兵作乱,但也不是随便就把军队,地盘交给朝廷,而是据豫州自立,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裕摇了摇头:“那就成了王敦,占据大州,不奉王命,朝廷派官员将军来接收军队,你不遵从,就是谋反。而且桓温能割据荆州,包括王敦早年可以做到这点,说白了在于朝中的世家,比如王导,还有后面的王坦之,谢安等人支持他们这样自立,但在当时,司马睿是连世家都想收拾的,根本不会跟祖将军妥协,要么就是驱逐朝廷的接收官员,谋反自立,要么只有交出军队和地盘,没有别的选择,阿寿,到了这步,我们怎么办?”
第5228章 阿寿亦有劝进意
刘敬宣咬了咬牙,恨恨地说道:“如果是祖逖将军的话,我愿意追随他,就算他想取代司马氏自立,就算他会成为别人嘴里的乱臣贼子,我也没有怨言,毕竟,你就算用司马氏来说,起码从司马懿到司马昭,还是有能力的人,虽然他们背信弃义,虽然他们当街弑君,但起码他们是有打仗的本事和能力,起码他们可以结束乱世,一统天下,就象祖逖将军,我不管他是不是会篡权夺位,但他起码可以驱逐胡虏,起码可以解救在胡虏治下的汉人百姓,这就足够了。”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的胸中,有一团火在烧,仿佛回到了穿越前的世界,是啊,当年在他生活的那个世界前不久,也就几十年前,华夏大帝也是经历了倭寇的入侵,一度几乎全国沦陷,一半以上的国土和民众沦陷于倭寇之手,象极了这个世界,也正是因此,他才会从小就立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志向,虽然他知道,这个时代的胡虏,和后世的倭寇不可混为一团,严格来说,胡虏也多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因为各种原因而出夷入夏,在不远的将来也将会和汉人融为一起,成为新的华夏一族,但无论如何,对于倭寇,他只有骨子里的痛恨,也会不自觉地把这个时代的胡虏,代入成为倭寇,这也是他想要继承祖逖遗志,恢复中原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刘裕也非常清楚,在这个封建时代,在这个全民都以为皇帝是君权神授,代天牧民的时代,想要扭转天下人被洗脑,固化了几千年的这种认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己之所以想要登上帝位,也是想在掌握了天下大权,给视为天子之后,再亲口告之天下,自己和他们一样,都不过是凡人而已,都是肉体凡胎,都有生老病死,都有七情六欲,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只有自己作为最高统治者亲口告知民众这一切,才能把几千年来的统治者,强加给自己身上的这种天神的光环,继而作为他们高高在上,世代奴役天下百姓的合法性给去掉。
但是,至少是现在,司马氏作为皇帝的合法性,和天下共主,被大家所接受的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自己虽然已经走上了帝王之路,也终将会在将来取而代之,但这条路上,仍然是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今天,这个站在自己对面,坦诚相待,说出几十年来心事的最好兄弟刘敬宣,也许就是自己可以亲自辩明真理,以理服之的人选呢。
刘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说得好,阿寿,其实我们作为重臣大将,现在也都应该明白,哪有什么神仙皇帝,哪有什么君权神授,要真的是老天降下一个昏君,世代奴役我们,让我们水深火热,生不如死,那这个贼老天,也应该推翻才是。只不过,要是想江山易主,朝代更替,那势必会引发天下大乱,司马氏再怎么混蛋,起码也是走了禅让的这套程序,按那些儒生的话来说,是合法地移了天命,所以天下人视之为共主,不然的话,若是在乱世之中,以兵强马壮就能为天子,那刘渊,石虎之流,岂不是也有君临天下的合法性了吗?那我们是不是要接受这些胡虏的统治了?”
刘敬宣恨恨地说道:“当然不是,他们是胡虏,他们是外来的,是原来晋朝,再往前推是魏国,是汉朝的臣子,趁着我们华夏内乱,而趁机窃夺江山,这种手段,比司马氏还要下作,还要卑鄙,而且他们不事生产,只是不停地征战,争斗,和我们汉人讲仁义,求和平是完全不对路子的,我们就是死,也不要接受这些野蛮残忍的胡人的统治。”
刘裕笑着点了点头:“那我换个问题,若是这些胡虏是仁义的,是讲和平的,比如苻坚这样的仁义胡人君主,我们是不是就能接受他的统治了?”
刘敬宣一时语塞,过了半天,才摇头道:“这个,我是不愿意接受的,汉人再坏,也是我们汉人,胡虏再好,也是胡虏,除非,除非这个苻坚能作为晋朝的臣子,平定天下乱世,然后解散胡虏的军队,与汉人百姓一起编户齐民,然后,然后再通过禅让这种和平的手段来登基为帝,也许,也许我能勉强接受,不过,不过我想我还是不想当他的官员,宁可回到淮北山寨,做个自由自在的汉人。”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了,这种种族,身份的认定,是大过一切的,同样,对于司马氏来说,天下人看来,他们仍然是合法的君主,虽然北方的司马氏皇帝向着刘渊,刘聪投降了,禅让了,但是司马睿还是在南方建立了政权,继承了晋国的正溯,这也是天下公认的事,若非如此,我们百年前的祖先,为何会来投奔司马睿,自认是晋国的子民,而不是象曹嶷这些北方汉人一样,割据自立,统治一方呢?”
刘敬宣没好气地说道:“那时是需要个共主,而且最早的司马睿,看起来也象是个乱世中能扭转乾坤的人,只不过,后来他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和贪婪,更暴露出他的无能,几乎葬送了好不容易才稳定的天下,就因为这样,我的曾祖大人才会对他彻底失望,离开了军队,不再为他效力。至于后来嘛,是世家高门需要一个傀儡,坐在皇帝之位上,这样才好操纵和控制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有到了谢安的时候,掌权多年后,司马曜坐上帝位后,想要亲政,谢安出于大局考虑才愿意让出相权,还给司马氏皇帝,结果司马曜拿回相权之后,他弟弟司马道子也想专权,这才有了三次昌道之战,把淝水之战后的一片大好局势给破坏,要我说,这是司马氏的第四次祸及天下之举,桓玄虽然是个王八道,但灭了晋国,篡权夺位这点上,我一点也不觉得有错,寄奴啊,你就是太心软了,灭了桓楚后,你就应该自立为君才对,我们今天也不用再受这司马氏的鸟气。”
第5229章 胸中大志语阿寿
刘裕笑着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阿寿啊,时机还不成熟,司马氏再怎么混蛋,也是天下公认的天子,我扶立司马氏,助晋复国是得人心之举,但我要是自己坐这位置,那我岂不是就成了桓玄了?在我没有真正地建立盖世之功,没有平定天下,驱逐胡虏之前,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这只会让我成为天下公敌,连希乐,无忌这些兄弟,都会与我翻脸成仇,北府军也会陷入内战呢。”
刘敬宣用力地点着头,说道:“寄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终于肯走这帝王之路了,哈哈,我刘敬宣等了几十年,就是要等这一天呢,这样我再也不用成为司马氏这帮狗东西的臣子,一边为他们效命,一边要提防他们害我呢。”
刘裕平静地摇了摇头:“阿寿,可能我会让你失望了,我就算坐上这皇帝之位,也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样,想要占据大权,然后千秋万代,传子传孙,象司马氏的皇帝那样贪婪无度,死占着不放呢。”
刘敬宣有些意外,笑容凝固在了脸上:“寄奴,你,你这是?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想带领大家夺取天下,有个好前程了吗?”
刘裕正色道:“那么阿寿,还是我刚才问的这些问题,我带兄弟们有个好前程了,天下的百姓们的前程何在?如果我是象司马氏的那些人,象以前的历代皇帝,象世家高门那样,只顾着自己,或者说顾着和我一起战斗的同袍们,兄弟们,却把天下百姓视为牛羊,要他们世世代代地做牛作马,供应我们子孙后代,那我这样的奋斗,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刘敬宣咬了咬牙,沉声道:“当然是有意义的,你会带着我们驱逐胡虏,平定天下,会带着我们一起青史留名,至于天下的百姓,你也能还他们一个太平天下,让他们从此可以安居乐业,难不成,这些只作耕种,不去打仗的人,也要跟我们享受同样的权力和富贵吗?难道这样才叫公平?”
刘裕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阿寿,你要明白一件事,我定的规矩,或者说我想要实现的未来,不是说真正的人人在家业,富贵上能平等,而是说,人人都有取得富贵的机会。我坚定不移地实行军功爵,强调有功者得爵位,而以爵才能为官,这不就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走这些皇帝,世家门的老路吗,前人立功,后人躺在这些功劳薄上不下来,然后世世代代地骑在别人头上,没有那能力和本事还要压着别人,最后只会给有才有能的草根人士群起推翻,难道,这对子孙后代又有何好处呢?”
刘敬宣呆呆地看着刘裕,半晌才说道:“你说的道理是没错的,可是,可是在夺位的过程中,就算不象司马氏那样毁誓灭族,欺天屠人,也会得罪无数人,别的不说,就是司马氏,给你赶下皇位,就会是不死不休之仇,还有那些靠了司马氏而得有富贵的世家高门,即使是按你现在的规矩,也是以爵才可为官,若是另立新朝,那前朝的爵位就没了,他们就会从天上掉到地下,岂能和你善罢甘休?你的新朝的爵位是要留给从龙之臣,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的,还会继续给这些高高在上的寄生虫吗?寄奴啊,有些事情想想就可以了,不能真的去做,不然的话,会象王莽那样,心怀美好,但最后却是成为天下公敌的。”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阿寿啊,我不是要变成王莽那样的人,他虽然嘴上说是要复古,自己是圣人,但他实际上还是想要千秋万代,让王朝永远是他王氏一族的,他的政策,并没有真正地惠及百姓,而是继续希望天下百姓永远给他王氏子孙作牛作马,而我要做的,不是这个,我若要为帝,一是为了皇帝至高无上,一言九鼎的大权,为自己的大业而服务,这第二,我要让全天下人亲口从我嘴里听到,皇帝和他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无论是谁,只要对国家有了足够的贡献,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能坐到皇位之上,包括你,阿寿。”
刘敬宣瞪着眼睛,不停地摇着头:“疯了,寄奴你疯了,你好好的皇位不传给你的子孙,要给我?做兄弟也没这样做的吧。”
刘裕正色道:“为什么不可以?你可以做我的兄弟,当我的副手,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流血牺牲,那你有了足够的功劳,也可以坐上这个位置,我同样可以不当皇帝的时候,当你的副手,当你的将军,当然,这个位置,以后不叫皇帝了,会换个名称,也不会是终身担任,更不会是传子传孙,可以是当了五年,八年的权后,到期退位,让权给别人呢。”
刘敬宣的眼中光芒闪闪,舔着嘴唇:“这,这个想法你得让我想想,我一时间,一时间不太能接受,还有,你这个想法,如何向你的子孙后代来交待呢,他们会觉得把到手的继承天下的权力给了外人,那岂不是会父子反目成仇啊。还有,没了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这点,你就不怕天下的百姓,底层的黔首们以后个个也想当皇帝,呃,当这个统治者,然后纷纷造反自立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