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5节(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前春秋的时候,是靠着将士们,能打仗的部落族人们后面变成国人,变成士族,以这样的方式来转军为士族,通过控制文化,政治来继续掌权,但这一套,在后来战国时的各国的变法面前,不堪一击,我一直反对的,就是那种明明没有能力,而占着位置的行为,无论是世家还是京八党,这都是取死之道,最后的结果,给那些压制的对象揭杆而起,或者是被外敌入侵而无法抵抗,最后国破家亡,难道对子孙后代就是好事了?”
  刘敬宣咬了咬牙,沉声道:“这些道理我明白,但你如果是真的想要取销京八党,只怕会有强烈的反抗,就是现在的兄弟们,也未必会追随你了,这件事,你一定要慎重才行。”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我当然要慎重考虑,所以我需要你的支持,如果你肯作为老将大帅,率先响应交出军团,那希乐,长民这些人,也会有所顾忌,至少,军中主将功成身退,到朝廷为官,这也是给京八兄弟们一条出路,只要明确这军队是国家的,不是私兵,能让将军们世代拥有,明确这个认知,就是成功。”
  第5226章 京口法则平天下
  刘敬宣迟疑了一下,说道:“军队归国家所有,听起来确实应该如此,但这样会带来兵将互不知晓,战斗力难以维持的问题。”
  刘裕沉声道:“这个容易,就象我们老北府军,是设立大营,平时保留骨干军士,战时迅速地扩充人手,而这些扩充的新兵,是象汉时的良家子一样,每年是要经过材官试之类的军事或者是准军事操练,知道武器的用法,队列的编组,行军作战时的基本纪律,如此,招之能来,来之则战。”
  刘敬宣笑了起来:“听起来是不错,不过,这得是全天下能招兵的地方,都得象京口或者是我们淮北山寨那样哦。而且,全民习武,对于朝廷来说,就会有民风凶悍,难以控制的风险,就好比京口,你这样的带头大哥,要是觉得受了欺负,连刺史都敢杀,那可怎么办?”
  刘裕平静地说道:“要说民风强悍,难以制约,最强的不就是古之秦国,赵国这些国家吗,那真的是全民皆兵,个个能打,但越是这样的国家,越是纪律性严明,有秦一带,到二世上台法纪崩坏之前,从春秋时的秦国到秦始皇时期,你听说过有几次聚众作乱,对抗官府的情况?”
  刘敬宣摇了摇头,脸上闪过一丝疑惑的神色,转而变得兴奋起来,显然,这个问题也是他一直想了解的,只听他开口问道:“是啊,我也一直奇怪这个事情,你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是民风强悍,一言不和就开打开干,这种最多是一勇之夫,匹夫之悍,靠个人的武勇,是无法对抗朝廷,官府的,因为人数上相差太多,我之所以在京口的时候就能去刺杀刁逵,不是靠我一个人,而是靠了上百的京口汉子,此外还有刘毅这些从外地帮派招来的部下,加起来数百人,才可以直接攻击刺史府呢。”
  “而让我们这些人能团结在一起,敢杀地方大官的,不是因为当时我刘裕的个人魅力,而是基于京口法则,那套从司马睿开始就定下的规则,我们京口人当兵,承担保家卫国的义务,流血流汗,换取朝廷对我们这里不得随意干涉插手,更不能如对待其他地方的普通民户那样,欺男霸女,掠民为奴,甚至公然地侮辱我们京口人,若如此,别说一个身为刺史的刁逵,就算是皇帝老子来了,我们京口人也照杀不误!”
  刘敬宣哈哈一笑:“痛快,好男儿当如是也,我们行走天地之间,是顶天立地的汉子,皇帝也不配决定我们的人生,甚至于生死,京口法则也好,淮北规矩也罢,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立身之本呢。”
  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当然,这些法则,也是前辈,祖先们和当时的皇帝,官府定下的契约,我们去杀刁逵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在祖逖将军,在这个一手建立起京口的前辈名将面前起的誓,因为他当年北伐之前是允许部下去洗劫,打伤那些看不起他们的京城高官的,这就是对于我们京口人,对于为国征战的将士们的尊重,也是京口法则的由来。我们是以这京口法则去诛杀贪官污吏,以正世间风气,而绝不是聚众谋反,所以说,这种规则,才是把一盘散沙的武夫,乡勇们给凝聚起来的内核所在。”
  “而匹夫之勇缺的就是这种凝聚力,秦国在商鞅变法前,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为了点村里乡里的小事,可以打打杀杀,甚至闹出人命,但要是国战的时候,却又是推三阻四,不愿效力,再推行到平时,那就是人人平时横行乡里,却不事生产,既不愿意当兵报国,也不愿意种田交税,如此造成了秦国的积弱积贫,只在有利可图时才出去打仗,一旦碰到强敌则逃避自己的义务。商鞅变法,就是看准了这点,先是徙木立信,竖立起了国家的信用和法律的权威,然后以国法一次性地处死了上千名私斗的村民,几乎是屠了两个大村,以此震慑全国百姓,不敢再拿国法当儿戏。”
  “在此基础上,则赏罚分明,建立起了军功爵体系,其中的核心不是那二十级爵位制度,而是在于立功回乡的退伍老兵,作为乡吏,代替国家来统治这些村庄,基层,秦国上下,闻战则喜,因为知道一旦打仗立了功,那就意味着可以回来掌握权力,这种认知,才是秦国上下一心的基础,有这种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以敌军的首级作为自己这辈子富贵的凭据,在这种共同的意识下,秦国才会民强国富,战无不胜。”
  刘敬宣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寄奴你总结得太好了,老秦就是这样,散是一盘沙,但是以这种共同的理想和欲望作战,那就是所向无敌,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民风强悍,但如果只是私斗,就成不了气候,朝廷的基层掌控力足够强,那一两个横行乡里的强人,也会给很快收拾了。但我还有个疑问,那就是如果是有这种当乡吏,村官的地方豪强起了不臣之心,就好比你当年京口建义,可是一呼百应,京口从者如云,那这种自下而上的反叛,又如何去应对呢?”
  刘裕微微一笑:“阿寿啊,你说要是换了今天,在京口,或者是在别的地方,再出一个象我这样的地方上有影响力的带头大哥,想要起兵造反,推翻大晋,消灭我们北府军,那会如何?”
  刘敬宣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们现在对面的天师道的妖贼不就是这样吗,现成的,蛊惑地方百姓,然后借口起兵,想要夺天下,哼,只是我们这些忠于朝廷的将士在,就容不得他们嚣张!”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了,只有朝廷无道,奸人当权,弄得民怨沸腾时,野心家才会有他的起事空间,就象我,如果不是因为桓玄篡位,杀戮我们北府,破坏京口法则,就算我想反他,又有几个人会追随呢?谁会放弃安逸太平的生活,去起兵谋反作乱?”
  第5227章 梦回当年助祖逖
  刘敬宣笑道:“京口兄弟是这样的,有自己的家业,亲人所牵绊,所以遇到不公,最多也只是杀了那些贪官污吏,还要假借那个京口法则,抬出祖逖将军作为大义的名份,其实,这点上我是有点想法的,要是换了我们淮北山寨的强人们,如果不顾及在吴地世家寄养的家人,可能直接就会扯旗造反了。”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你们那是苏峻,祖约的遗风,当年觉得被朝廷,被世家高门坑了,所以对朝廷,甚至是对国家,并无太多的忠诚可言,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而战斗,我没说错吧。”
  刘敬宣点了点头:“没错,在我们看来,祖逖将军就是很可笑的,明明是自己打下的一片天下,明明朝廷没有帮任何忙,只是给了他一个将军的名号,却要在他胜利的时候出来摘果子,如果当时祖逖将军就奋起反击,拥兵自立,甚至是攻入建康去清君侧,也不至于后面苏峻他们的结果。”
  刘裕正色道:“阿寿啊,这些事情我们从没有深谈过,但今天你提到了,我也不得不跟你统一一下认识,就象司马睿,这个南渡的东晋的开国皇帝,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无能之辈,而且还有与其能力不相称的野心,明明他的皇位是靠了王导为首的世家高门,还有流民帅如祖逖苏峻这些人而坐稳的,却又偏偏不自量力,在朝中想夺世家高门之权,在军中想夺流民帅的军队。对吧。”
  刘敬宣咬了咬牙,沉声道:“是的,我们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甚至也都认为,司马氏从当年的司马昭开始,就不配坐这天下,他们家就是篡夺曹魏,或者说篡夺了汉室的江山,捡了一个大便宜罢了,后来司马氏宗室内战,弄出八王之乱,开启了整个大乱世,这百年来的天下大乱,都可以说他们是罪魁祸首,我一直也不明白,这样的皇帝,为啥还要保,就算从司马睿开始改朝换代,哪怕是王导,王敦,甚至是苏峻当了皇帝,也比司马睿要强!”
  刘裕平静地点着头:“是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二十年前,我其实和你一样,了解这些历史,往事的时候,愤愤不平,叹息不已,想着若是我早生到当年,定会推翻司马睿,拥立新皇,再辅佐他平定天下。但是胖子后来和我聊到这些事的时候,突然问我,就说若是我这样回到百年前了,那是会拥立谁呢?拥立祖逖将军还是拥立王导丞相呢?”
  刘敬宣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用问?肯定是拥立祖逖将军啊,他是北伐的大英雄,是可以平定天下,结束乱世的那个人。”
  刘裕微微一笑:“我也是这样说的,然后胖子就问我,说是那按这个说法,当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父子,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也是平定天下,灭蜀灭吴的大将,是顶住了诸葛亮的北伐,保家卫国的大功臣,那他们这样篡了曹氏的江山,代魏自立,是不是也是可以的?”
  刘敬宣的眉头皱了起来,毕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是天下闻名的,而司马昭作为篡位者,其智囊贾充当街指使成济刺杀了曹髦的事,更是让所有人认定了司马氏篡权夺位的事实,司马家的恶劣名声,无过三件事,一是司马懿背弃洛水之誓而诛灭曹爽,桓范等政敌全族,二是司马昭的部下当街弑君,三是司马氏诸王引发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这三件事,任何一件都可以说是遗臭万年,而全部集中在这一个家族身上,也难怪早就失去了天下人心,成为一个人人妥协的王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