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她的臣(重生) 第1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起长姐,沈泠不由又是一阵心酸,自父皇与母后去了不久,长姐便被新登基的东武帝沈玄澈嫁去了赫兰和亲,不过两载便传来了病逝的消息。
  那段时间,先帝很多子嗣要么就突然身染恶疾病逝,要么就获罪被终身幽禁不得出。也是因为那段时间风声传的紧,朝廷内外对新登基的东武帝都颇有微词,东武帝这才收敛了一些。
  彼时,年仅五岁,尚对东武帝构不成威胁的她,才侥幸躲过一劫。
  凉风拂过,正是草木旺盛的季节,却有几片枯叶旋落,月色惨白如深秋的霜。
  她忽的感到一阵寒意,明明已是四月,她却不由的打了个冷颤。
  次日下晌,沈泠拿了几粒谷粟正在逗那只鹦鹉,沈俪那边来了口信,邀她明日烧尾宴上一叙。
  沈泠将鸟食递给一旁的侍女,另一个侍女递上帕子,她接过擦了擦手道:“看来,明日这烧尾宴有的热闹了。”
  这次的烧尾宴依旧是在曲江池举行,主要是为了庆祝去年的新科状元升迁。前段时间岭南大雨连绵二十余日,河岸决堤,大片庄稼被淹,村子里的房屋也冲毁了大半,百姓们流离失所,纷纷涌向岭南城中,城中大乱,百姓们怨声载道。
  去岁的状元苏时奉旨去治水,苏时于这水利一事上颇有些心得,当即便领了旨去往岭南。重修堤坝,挖渠引水,又为失所的流民搭建了庇护所,被当地百姓连连称赞。不出半月就平息了岭南的水患。
  这日一早,曲江池宾客满盈,大部分是正在读书的士子,还有在朝的部分官员。烧尾宴本就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宴上除了恭贺新迁之外,免不了谈论诗词歌赋笔墨文章。
  沈泠三人到时,宴上已到了不少人,一路进去,所遇之人纷纷向沈泠行礼。
  宴环湖而设,湖中央有一高台,高台之上有一座凉亭,凉亭内座着的皆是此次宴席的贵客。
  凉亭两侧,分别是男席和女席。男客那里苏时正在讲述自己的治水经历,女客这边在玩飞花令,皆是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到了湖边分叉处,沈泠示意温行温挣去男客那里,自己则向着湖中心的凉亭那里走去。方才一进来,她便瞧见沈俪在亭中坐着,时不时向着自己这边张望。
  她沿着湖面的木栈往凉亭那里去,刚踏上高台的石阶,沈俪就迎了出来。
  “姑母怎么才来,今日这池上景色颇好,光打在湖面上如金麟一般,还以为姑母不来,要错过这番美景了呢”沈俪掺上沈泠的胳膊,十分亲昵地嗔道。
  “怎会?你昨日特意去信,姑母便是不为这美景,安宁相邀又岂能不来?”沈泠伸手拍了拍她的胳膊,笑的满脸和善,仿佛真如长辈纵着小辈一般,可说出的话却让沈俪一僵。
  她没想到沈泠直接坦言她的信中私邀,亭子周围还立着七八个侍女,她一时不知如何答话,便僵着脸笑了笑。
  待到她二人在亭中坐定,沈俪挥手屏退了旁边的侍女,敛了她一贯挂在脸上的笑容,道:“姑母既如此坦率,侄女便也直言了。”
  沈俪沏了一盏茶递给沈泠,又接着道:“安宁本不该议论长辈是非,但安宁虽为父皇亲女,却也觉得父皇待姑母疏远了些,侄女与姑母同为女子,更能体会姑母的处境,不免为姑母不平。”
  议论长辈是非?着沈俪倒是会避重就轻的,她议论的岂止是长辈,那人是东昭的皇帝。不过既然她想演这姑侄情深,那她便陪着她演。
  “果然还是安宁更体谅姑母些,你皇祖母去的早,姑母早早便孤身一人在这世间,皇兄忙于朝政,也无暇顾及,唯有安宁还能念着姑母些,姑母又怎会不知。”
  “只是如今安宁也不过是个公主罢了,许多事也都是有心无力。”沈俪瞧了沈泠一眼,顿了顿又继续道:
  “姑母那日落在自由阁的锦囊,我回去后看了,想不到兄长他竟糊涂至此,姑母也是心善,可安宁断不能由着他这样,此时关乎天下百姓,即便日后兄长怪罪我,我也认了。只是……”
  沈泠见她欲言又止,自然也是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只是如何?安宁如此深明大义,有话不妨直言。”
  “只是姑母那锦囊里的东西只有一半,恐怕不足为信,只恐父皇不信我,若再因此生了误会,可若何是好。”她说完叹了一口气,很是为难的样子。
  “原来是这个,安宁不必担心,那日是姑母疏忽,匆忙间忘记将另一半手信带去,今日姑母回去,便着人给你送去。”沈泠就着手绢拍拍沈俪的手,了然道。
  “那便先谢过姑母了。”沈俪回握沈泠的手,脸上的笑容真挚。
  正说着,听到男席那边一阵喧嚷,沈泠扭头去看,那里人都聚作一团,中间站着苏时,温行与温挣。
  温行今日穿了件月白色锦袍,今日出门时她离得近,瞧见他外袍袖口里侧还刺了几朵花,没等她瞧清那是什么花,他便将袖子理平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