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运营这边快忙疯了,好多品牌找过来想合作,点名要跟国风内容联动!”
沈芜脸上也带着笑意,但比其他人多了一份冷静。“这只是开始。国风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取决于我们后续的内容深度和运营策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挖掘更多有价值、能引起共鸣的文化点。”
她顿了顿,看向周启明:“周总,服务器扩容的事情要尽快落实。另外,内容审核团队也要加强,确保内容的质量和导向。”
“明白!”周启明立刻应下,转身就去安排。
会议室里,只剩下沈芜一人。她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的城市车水马龙。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纤细而挺拔的轮廓。
这一刻,她清晰地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觉,让她觉得无比充实,甚至比收到傅让潮送的那些昂贵礼物更让她心潮澎湃。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傅让潮发来的消息,只有简单的一句:“晚上想吃你做的红烧肉。”
沈芜弯起嘴角,回复:“好。”
傅让潮一直在关注着“雅韵”的进展。服务器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背后少不了傅氏集团技术团队的支持。虽然他从未明说,但她能感觉到在她需要的时候,傅让潮总能恰到好处地提供支撑。
这种被保护、被支持的感觉,让她觉得安心。她可以更无顾忌地往前冲,因为知道身后有人托底。
只是,偶尔,夜深人静时,她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到一丝恍惚。她记得自己热爱事业,但似乎曾经的热爱里,还夹杂着别的东西?是什么呢?她想不起来,只觉得现在这样,专注于工作,然后回到傅让潮身边,就很好,很完美。
她甩了甩头,将那点莫名的思绪抛开,重新将注意力投向屏幕上“雅韵”的logo。
国风的热潮还在继续发酵,甚至引起了一些官方媒体和**门的注意。官媒华夏日报客户端转载了“雅韵”关于非遗传承的视频,并配发评论,赞扬其“以新载体传承文化根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沈芜知道,她的下一步棋,可以落子了。
几天后,一份来自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内部简报,辗转送到了林婉仪的案头。简报中,点名表扬了“雅韵”平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积极健康网络风尚方面所做的创新尝试,并将其作为“互联网+文化”的正面案例进行了分析。
林婉仪看完简报,特意给沈芜打了个电话,语气中带着赞许:“阿芜,做得很好。‘雅韵’这第一步,
走得漂亮,也走得正。”
得到外婆的肯定,沈芜心中熨帖。“谢谢外婆。这只是开始,运气成分居多。”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接下来打算怎么走,想好了吗?”
“想好了,外婆。”沈芜的声音沉静而笃定,“我想趁热打铁,做一件更大胆的事。”
“哦?说来听听。”
“我想邀请各地的官方机构,特别是文旅局,正式入驻‘雅韵’。”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林婉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审慎:“这个想法很大胆。官方入驻,利弊都很明显。好处是能拿到最权威、最地道的一手地方资源,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和内容厚度。但风险也不小,如何平衡官方的宣传需求和用户的娱乐体验?如何避免内容变得刻板、枯燥?这都需要仔细权衡。”
“外婆考虑的我明白。”沈芜解释道,“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要求官方账号像传统媒体那样发布信息,而是鼓励他们用‘雅韵’的方式,讲好本地故事。用短视频的语言,展现地方特色,可以是美食、美景,也可以是非遗、民俗,甚至可以是有趣的方言、独特的地域文化。我们要引导他们,放下身段,和用户玩在一起。”
“听起来有点意思。但让习惯了‘官样文章’的机构转变思路,恐怕不容易。”
“总要试试。”沈芜语气坚定,“我相信,只要找对方法,官方内容也能做得很有趣、很吸引人。而且,这也是‘雅韵’区别于其他平台,建立独特竞争壁垒的关键一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娱乐,更是文化和价值的传播者。”
“好。既然你想清楚了,就放手去做。”林婉仪给予了支持,“需要集团层面协调的资源,随时开口。”
“谢谢外婆!”
挂了电话,沈芜立刻召集了项目组核心成员开会,抛出了这个“引官方入驻”的计划。
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返回顶部↑
沈芜脸上也带着笑意,但比其他人多了一份冷静。“这只是开始。国风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取决于我们后续的内容深度和运营策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挖掘更多有价值、能引起共鸣的文化点。”
她顿了顿,看向周启明:“周总,服务器扩容的事情要尽快落实。另外,内容审核团队也要加强,确保内容的质量和导向。”
“明白!”周启明立刻应下,转身就去安排。
会议室里,只剩下沈芜一人。她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的城市车水马龙。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纤细而挺拔的轮廓。
这一刻,她清晰地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觉,让她觉得无比充实,甚至比收到傅让潮送的那些昂贵礼物更让她心潮澎湃。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傅让潮发来的消息,只有简单的一句:“晚上想吃你做的红烧肉。”
沈芜弯起嘴角,回复:“好。”
傅让潮一直在关注着“雅韵”的进展。服务器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背后少不了傅氏集团技术团队的支持。虽然他从未明说,但她能感觉到在她需要的时候,傅让潮总能恰到好处地提供支撑。
这种被保护、被支持的感觉,让她觉得安心。她可以更无顾忌地往前冲,因为知道身后有人托底。
只是,偶尔,夜深人静时,她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到一丝恍惚。她记得自己热爱事业,但似乎曾经的热爱里,还夹杂着别的东西?是什么呢?她想不起来,只觉得现在这样,专注于工作,然后回到傅让潮身边,就很好,很完美。
她甩了甩头,将那点莫名的思绪抛开,重新将注意力投向屏幕上“雅韵”的logo。
国风的热潮还在继续发酵,甚至引起了一些官方媒体和**门的注意。官媒华夏日报客户端转载了“雅韵”关于非遗传承的视频,并配发评论,赞扬其“以新载体传承文化根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沈芜知道,她的下一步棋,可以落子了。
几天后,一份来自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内部简报,辗转送到了林婉仪的案头。简报中,点名表扬了“雅韵”平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积极健康网络风尚方面所做的创新尝试,并将其作为“互联网+文化”的正面案例进行了分析。
林婉仪看完简报,特意给沈芜打了个电话,语气中带着赞许:“阿芜,做得很好。‘雅韵’这第一步,
走得漂亮,也走得正。”
得到外婆的肯定,沈芜心中熨帖。“谢谢外婆。这只是开始,运气成分居多。”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接下来打算怎么走,想好了吗?”
“想好了,外婆。”沈芜的声音沉静而笃定,“我想趁热打铁,做一件更大胆的事。”
“哦?说来听听。”
“我想邀请各地的官方机构,特别是文旅局,正式入驻‘雅韵’。”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林婉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审慎:“这个想法很大胆。官方入驻,利弊都很明显。好处是能拿到最权威、最地道的一手地方资源,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和内容厚度。但风险也不小,如何平衡官方的宣传需求和用户的娱乐体验?如何避免内容变得刻板、枯燥?这都需要仔细权衡。”
“外婆考虑的我明白。”沈芜解释道,“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要求官方账号像传统媒体那样发布信息,而是鼓励他们用‘雅韵’的方式,讲好本地故事。用短视频的语言,展现地方特色,可以是美食、美景,也可以是非遗、民俗,甚至可以是有趣的方言、独特的地域文化。我们要引导他们,放下身段,和用户玩在一起。”
“听起来有点意思。但让习惯了‘官样文章’的机构转变思路,恐怕不容易。”
“总要试试。”沈芜语气坚定,“我相信,只要找对方法,官方内容也能做得很有趣、很吸引人。而且,这也是‘雅韵’区别于其他平台,建立独特竞争壁垒的关键一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娱乐,更是文化和价值的传播者。”
“好。既然你想清楚了,就放手去做。”林婉仪给予了支持,“需要集团层面协调的资源,随时开口。”
“谢谢外婆!”
挂了电话,沈芜立刻召集了项目组核心成员开会,抛出了这个“引官方入驻”的计划。
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