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邀请文旅局入驻?沈总,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一位运营主管首先表达了担忧,“官方账号,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肃、刻板,跟我们平台的调性不太符吧?用户会买账吗?”
“是啊,”技术负责人也皱起眉头,“对接政府机构,流程复杂,要求多,会不会给我们增加很多额外的工作负担?而且,他们的内容,我们平台有审核权吗?尺度怎么把握?”
周启明相对冷静,他推了推眼镜,看向沈芜:“沈总,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一旦成功,‘雅韵’的格局将完全不同。但风险确实存在。我们需要一套详细的方案,来说服这些官方机构,并指导他们如何创作出符合平台生态的内容。”
反对和疑虑的声音不少,这在沈芜的预料之中。
她没有急着反驳,而是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才缓缓开口:“大家的顾虑,我都明白。邀请官方入驻,不是让他们把‘雅韵’当成另一个发布通知的窗口。恰恰相反,我们要赋能他们,让他们学会用年轻人的方式、用互联网的语言,去呈现自己城市的魅力。”
她调出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几个模拟账号的页面设计和内容示例。
“比如,c市文旅局,可以拍‘街头巷尾的地道苍蝇馆子’系列,由局长亲自带队探店,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介绍美食。比如,s市文旅局,可以做‘跟着评弹地图游s市’,将评弹艺术与古城漫步结合起来。再比如,一些拥有独特非遗资源的县城,可以直播匠人制作过程,甚至开设体验工坊的预约通道……”
“我们的角色,是平台,是赋能者,也是内容共创伙伴。我们会提供专门的培训,分享数据洞察,甚至可以派出运营团队,协助他们进行早期内容策划。”沈芜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我们要让用户看到,官方账号也可以很有趣、很有人情味、很有料。”
“至于审核和尺度问题,”她看向技术负责人,“我们当然要坚持平台规则和国家法律法规。但对于内容风格,可以更包容。只要是积极、真实、有趣的本地内容,都应该鼓励。我们要相信,‘雅韵’的用户,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好的内容。”
一番话说下来,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变了。疑虑被憧憬取代,担忧被兴奋覆盖。
沈芜描绘的蓝图,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雅韵”的另一种可能。一个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能连接地域文化、赋能地方发展的平台。
周启明率先表态:“我同意沈总的方案!风险与机遇并存,但这个机遇,值得我们去争取!我负责带队,先梳理出一套详细的合作指南和计划。”
“我也支持!”
“冲啊!”
团队的士气被点燃。
散会后,沈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坐下,傅让潮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听说,你要把‘官家’请进‘雅韵’?”
沈芜有些意外:“消息这么快?”
“你搞出这么大动静,我能不知道吗?”傅让潮轻哼一声,“胆子不小。”
“风险越大,机会越大嘛。”沈芜笑着说。
“嗯。”傅让潮应了一声,沉默片刻,才又开口,“有几个地方的文旅部门,我打过招呼了,他们会比较配合。后续如果遇到什么难啃的骨头,告诉我。”
“谢谢你,让潮。”她知道,傅让潮的人脉和影响力,在很多时候,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跟我还客气?”傅让潮的语气软了下来,“不过,以后会更忙了吧?陪我的时间,是不是又要少了?”尾音里带着些绿茶感,像是在撒娇。
沈芜失笑:“不会的,忙完这阵子,我好好陪你。”她早已习惯了他这种时而霸道时而粘人的样子,心里也受用得很。
“这可是你说的。”傅让潮满意地挂了电话。
电话这头,傅让潮放下手机,眼神却冷了下来。他拿起另一部手机,拨出一个号码:“盯紧龙域那边,尤其是陈澈。‘雅韵’最近动作不小,他不会没反应。另外,帮我查一下,最近有哪些媒体或自媒体,在关注‘雅韵’邀请官方入驻这件事,提前做点准备。”
接下来的几周,“雅韵”项目组全力运转起来。周启明带领团队,一方面完善合作方案,另一方面开始与各地方文旅局进行接触。
正如林婉仪所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地方反应积极,对这个新平台充满好奇;有些则态度保守,疑虑重重;还有些,提出了各种条条框框的要求。 ↑返回顶部↑
“是啊,”技术负责人也皱起眉头,“对接政府机构,流程复杂,要求多,会不会给我们增加很多额外的工作负担?而且,他们的内容,我们平台有审核权吗?尺度怎么把握?”
周启明相对冷静,他推了推眼镜,看向沈芜:“沈总,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一旦成功,‘雅韵’的格局将完全不同。但风险确实存在。我们需要一套详细的方案,来说服这些官方机构,并指导他们如何创作出符合平台生态的内容。”
反对和疑虑的声音不少,这在沈芜的预料之中。
她没有急着反驳,而是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才缓缓开口:“大家的顾虑,我都明白。邀请官方入驻,不是让他们把‘雅韵’当成另一个发布通知的窗口。恰恰相反,我们要赋能他们,让他们学会用年轻人的方式、用互联网的语言,去呈现自己城市的魅力。”
她调出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几个模拟账号的页面设计和内容示例。
“比如,c市文旅局,可以拍‘街头巷尾的地道苍蝇馆子’系列,由局长亲自带队探店,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介绍美食。比如,s市文旅局,可以做‘跟着评弹地图游s市’,将评弹艺术与古城漫步结合起来。再比如,一些拥有独特非遗资源的县城,可以直播匠人制作过程,甚至开设体验工坊的预约通道……”
“我们的角色,是平台,是赋能者,也是内容共创伙伴。我们会提供专门的培训,分享数据洞察,甚至可以派出运营团队,协助他们进行早期内容策划。”沈芜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我们要让用户看到,官方账号也可以很有趣、很有人情味、很有料。”
“至于审核和尺度问题,”她看向技术负责人,“我们当然要坚持平台规则和国家法律法规。但对于内容风格,可以更包容。只要是积极、真实、有趣的本地内容,都应该鼓励。我们要相信,‘雅韵’的用户,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好的内容。”
一番话说下来,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变了。疑虑被憧憬取代,担忧被兴奋覆盖。
沈芜描绘的蓝图,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雅韵”的另一种可能。一个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能连接地域文化、赋能地方发展的平台。
周启明率先表态:“我同意沈总的方案!风险与机遇并存,但这个机遇,值得我们去争取!我负责带队,先梳理出一套详细的合作指南和计划。”
“我也支持!”
“冲啊!”
团队的士气被点燃。
散会后,沈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坐下,傅让潮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听说,你要把‘官家’请进‘雅韵’?”
沈芜有些意外:“消息这么快?”
“你搞出这么大动静,我能不知道吗?”傅让潮轻哼一声,“胆子不小。”
“风险越大,机会越大嘛。”沈芜笑着说。
“嗯。”傅让潮应了一声,沉默片刻,才又开口,“有几个地方的文旅部门,我打过招呼了,他们会比较配合。后续如果遇到什么难啃的骨头,告诉我。”
“谢谢你,让潮。”她知道,傅让潮的人脉和影响力,在很多时候,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跟我还客气?”傅让潮的语气软了下来,“不过,以后会更忙了吧?陪我的时间,是不是又要少了?”尾音里带着些绿茶感,像是在撒娇。
沈芜失笑:“不会的,忙完这阵子,我好好陪你。”她早已习惯了他这种时而霸道时而粘人的样子,心里也受用得很。
“这可是你说的。”傅让潮满意地挂了电话。
电话这头,傅让潮放下手机,眼神却冷了下来。他拿起另一部手机,拨出一个号码:“盯紧龙域那边,尤其是陈澈。‘雅韵’最近动作不小,他不会没反应。另外,帮我查一下,最近有哪些媒体或自媒体,在关注‘雅韵’邀请官方入驻这件事,提前做点准备。”
接下来的几周,“雅韵”项目组全力运转起来。周启明带领团队,一方面完善合作方案,另一方面开始与各地方文旅局进行接触。
正如林婉仪所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地方反应积极,对这个新平台充满好奇;有些则态度保守,疑虑重重;还有些,提出了各种条条框框的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