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谕吧,太女殿下。”
  使者原还想阴阳几句,只是拿眼一瞧,周旁的将领像一群发了怒的狮子,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便悻悻闭了嘴。
  既然谕旨里要禁足,自然一刻也宽缓不得,在使者的催促下,元祯不得不当场划定那三进的院落为禁足之地,从此之后,其他地方她都不能涉足。
  除了限制她的自由,广陵王在谕旨里还上了层重锁,在禁足期间,他剥夺了元祯调兵遣将的权力,严禁她与将领们接触,更不许与营寨外的人有信件往来。
  使者带人检查了院落,为确保没闲杂人等藏匿其中,连锅上的釜冠都揭开来看,苟柔一路跟随,见他们吹毛求疵,没好声气道:
  “这底下还烧着柴火呢,哪个脑子进水了,会藏进热锅里?”
  “你是谁?怎么会在这?”
  使者挑不出刺,又不愿轻轻放过,便站住脚盘问起了人。
  “哼!”
  鼻子里轻蔑一哼,苟柔眼睛撇向房梁,还是商音好言好语的解释:“奴婢与苟女史都在殿下身边伺候。”
  “好。”使者点头,他踢开釜冠,斜起眼睛,偏要好好磨磨太女及身边人的锐气:“除了太女妃和你们二人外,殿下不许见任何人,也不能有其他奴婢伺候!”
  禁锢于一方小天地,日日只能对着三人说话,这不是打断殿下双腿后,还要戳瞎、戳聋她的眼睛和耳朵吗!
  苟柔瞪大眼睛,呵斥道:“殿下千金之体就算禁足,也不能只留两人侍奉,你不要得寸进尺!”
  “这也是大王的意思。”
  ————
  遣使谩骂、禁足、削兵权,一连串动作下来,广陵王的意图昭然若揭。
  他想要废太女。
  可能是听进了王后与元焘的谗言,也可能是广陵王本就打着先平豫州后废太女的主意,他当日将元祯禁足,当日就断了她与外界的联系。
  京口卫的建设刚刚起步,元祯羽翼未成,连起兵造反的本钱都没有,只能被软禁起来。
  使者不是不想接管京口卫,只是司马将军对元祯忠心耿耿,只拿他当空气,营寨上下运转如旧,倒也不需她太过担心。
  丝坊、酒坊尽管有黄娘、曹楚在,却因万事都不完备,处处少不得元祯拍板,她这一禁足,两坊几乎要陷入停滞。
  在此关头,萧夷光站了出来,她的出行没有被限制,就主动充当起元祯的口舌,代她面见大小官吏,安抚京口卫将士,甚至还冒雪去了一趟桑山,将酒坊的选址定了下来。
  朝中党羽很快得知了元祯的处境,也在尽力挽救,建邺、会稽的密信来往不断,只是使者看管严密,无法送进院子。
  这件事难不倒萧夷光,她拆信背下内容,回去再口述给元祯,有时加上元祯的回复,萧夷光一日间不仅要处理政事,还要背默二十多封信。
  如此繁冗的事务,就是老练的权臣也会心力交瘁,还好她耳闻则诵,又天生精力充沛,在外间工作到深夜,回去又照顾元祯,从不觉得累。
  “……再写一封信给萧六郎,大王不承认衮州,也不出饷银养兵,让他自立为衮州刺史,筑墙存粮,应对羌人。”
  加上这封,萧夷光在心中记下了六封信,为确保准确无误,她慢慢将这些信的要点复述一遍,而后用目光询问元祯。
  “很好,没有纰漏。”
  元祯坐在空荡荡的长案后,手指拨弄着念珠串,眉眼神色抑郁,望向明月婢时,才稍稍带些柔情,她道:“只是辛苦了你。”
  许是怕元祯写衣带诏,案上的笔墨纸砚,书格里的典籍书册,全都被使者搬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