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2 / 3)
他这人除了文采外,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弱,上头人说什么便是什么。
对此,楚中书的解释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沈知姁从前世便听闻过楚中书的性子,平声叫起,唇角挂着一抹微笑:“事出紧急,令楚中书漏夜进宫,实在是辛苦了。”
楚中书起身,悄然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位贤名在外、又深得陛下信任的沈皇后。
原以为是个生的端庄菩萨相的女子,谁知入眼是个眉目妍丽娇美的女郎,那一双杏眸尤其漂亮澄澈,亦会叫人觉得,拥有这双眼睛的主人,兴许是个不谙世事、极好哄骗的。
楚中书心中那股紧张劲儿一下子就泄了,甚至连方才的惶恐恭敬都有所打折,转而变成两分轻视。
他在心中理所应当地猜测:陛下尚在宁州行宫狩猎,估计是有什么新鲜旨意要拟定,就让沈皇后传他进宫拟旨。沈皇后纵然出色,可到底是个女子,便令夜影卫急慌慌地将自己带进宫。
当真是……不稳重。
沈知姁不曾错过楚中书眼底的情绪变化,面上的笑意淡下,将腰间的鱼形玉佩掷到御桌上,在御椅上坐下,以手支颐:“瞧楚中书的模样,想是看不上在这份差使。”
玉佩落在桌上,发出的声响不轻不重。
楚中书却被这声响骤然吓到,一抬眼,看到沈皇后坐在了雕刻着龙纹、只有天子才能落座的御椅上。
还没从“沈皇后支使韩督公”这一事中回过神来的楚中书,瞬间又被沈知姁的动作给惊得瞠目结舌。
过了片刻,楚中书才反应过来沈知姁的话是什么意思。
“枕边风”三个字在楚中书心中一晃而过,却莫名又被他心中那股子能保命的直觉给否决了。
再抬眼,那双杏眸已然褪去笑意,清清洌洌如覆霜雪,口中冷淡:“玖拾,将楚中书送出去罢。”
楚中书是夜半悄然入宫,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现下日挂半空,楚中书若此时被灰头土脸地请出宫,外头定是猜测谣言四起。不说旁的,就是那些还没见几面的同僚,因这点就足以对楚中书冷漠相待,让楚中书在京都朝堂永不立足。
更何况,仔细打听后,就知道这位新任的中书令,是得罪了皇后与沈家——楚中书才刚刚起头的仕途,就会自此断了。
只要楚中书有点脑子,都能想到这一点。
果然,闻言,楚中书双目一瞠,额上瞬间汗如雨下,也顾不得身上自诩朝臣和男子的矜持,当即便跪下:“皇后赎罪,微臣生来浅薄粗鄙,又是第一回入宫、得见凤颜,一时战战兢兢、失了礼数。”
“微臣在外早听得皇后娘娘贤名,愿任凭皇后娘娘差使。”
“楚中书当真是青年才俊,不枉本宫当初令韩督公去提点了两句。”见楚中书膝盖软下,沈知姁细眉微挑,嘴角的笑意回漾,让楚中书起身,顺便将尉鸣鹤重伤昏迷、正在被送回宫的事情简单道来。
不用多说,楚中书已经心领神会,一边抹汗,一边起身应是:“微臣明白,到时候娘娘传达圣谕,微臣只管拟旨便是。”
沈知姁轻笑一声,下颌微微一点,立在门口的芜荑便轻移进来,将还未赐下的中书舍人官印用木盘送到楚中书手中。
官印下垫着一方浅黄色的锦布,中间横贯着一条正红色的竖纹。
楚中书拿到官印,双手激动得微颤,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这梦寐以求的、天子心腹的象征,便听两句话落在耳中:
“楚中书得封舍人,带着美妻娇妾入京,且妻妾双双有孕,实在是令人艳羡——倒是本宫不好,令中书大人留于宫中,思念家中。”
“中书放心,本宫会命人日夜看顾中书家眷,未免中书担忧。”
沈知姁的话语温柔悦耳,像是一股和
暖的微风拂来,将锦布上的正红竖纹吹起,有如实质,如一根麻绳缓缓束在楚中书的颈间。 ↑返回顶部↑
对此,楚中书的解释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沈知姁从前世便听闻过楚中书的性子,平声叫起,唇角挂着一抹微笑:“事出紧急,令楚中书漏夜进宫,实在是辛苦了。”
楚中书起身,悄然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位贤名在外、又深得陛下信任的沈皇后。
原以为是个生的端庄菩萨相的女子,谁知入眼是个眉目妍丽娇美的女郎,那一双杏眸尤其漂亮澄澈,亦会叫人觉得,拥有这双眼睛的主人,兴许是个不谙世事、极好哄骗的。
楚中书心中那股紧张劲儿一下子就泄了,甚至连方才的惶恐恭敬都有所打折,转而变成两分轻视。
他在心中理所应当地猜测:陛下尚在宁州行宫狩猎,估计是有什么新鲜旨意要拟定,就让沈皇后传他进宫拟旨。沈皇后纵然出色,可到底是个女子,便令夜影卫急慌慌地将自己带进宫。
当真是……不稳重。
沈知姁不曾错过楚中书眼底的情绪变化,面上的笑意淡下,将腰间的鱼形玉佩掷到御桌上,在御椅上坐下,以手支颐:“瞧楚中书的模样,想是看不上在这份差使。”
玉佩落在桌上,发出的声响不轻不重。
楚中书却被这声响骤然吓到,一抬眼,看到沈皇后坐在了雕刻着龙纹、只有天子才能落座的御椅上。
还没从“沈皇后支使韩督公”这一事中回过神来的楚中书,瞬间又被沈知姁的动作给惊得瞠目结舌。
过了片刻,楚中书才反应过来沈知姁的话是什么意思。
“枕边风”三个字在楚中书心中一晃而过,却莫名又被他心中那股子能保命的直觉给否决了。
再抬眼,那双杏眸已然褪去笑意,清清洌洌如覆霜雪,口中冷淡:“玖拾,将楚中书送出去罢。”
楚中书是夜半悄然入宫,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现下日挂半空,楚中书若此时被灰头土脸地请出宫,外头定是猜测谣言四起。不说旁的,就是那些还没见几面的同僚,因这点就足以对楚中书冷漠相待,让楚中书在京都朝堂永不立足。
更何况,仔细打听后,就知道这位新任的中书令,是得罪了皇后与沈家——楚中书才刚刚起头的仕途,就会自此断了。
只要楚中书有点脑子,都能想到这一点。
果然,闻言,楚中书双目一瞠,额上瞬间汗如雨下,也顾不得身上自诩朝臣和男子的矜持,当即便跪下:“皇后赎罪,微臣生来浅薄粗鄙,又是第一回入宫、得见凤颜,一时战战兢兢、失了礼数。”
“微臣在外早听得皇后娘娘贤名,愿任凭皇后娘娘差使。”
“楚中书当真是青年才俊,不枉本宫当初令韩督公去提点了两句。”见楚中书膝盖软下,沈知姁细眉微挑,嘴角的笑意回漾,让楚中书起身,顺便将尉鸣鹤重伤昏迷、正在被送回宫的事情简单道来。
不用多说,楚中书已经心领神会,一边抹汗,一边起身应是:“微臣明白,到时候娘娘传达圣谕,微臣只管拟旨便是。”
沈知姁轻笑一声,下颌微微一点,立在门口的芜荑便轻移进来,将还未赐下的中书舍人官印用木盘送到楚中书手中。
官印下垫着一方浅黄色的锦布,中间横贯着一条正红色的竖纹。
楚中书拿到官印,双手激动得微颤,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这梦寐以求的、天子心腹的象征,便听两句话落在耳中:
“楚中书得封舍人,带着美妻娇妾入京,且妻妾双双有孕,实在是令人艳羡——倒是本宫不好,令中书大人留于宫中,思念家中。”
“中书放心,本宫会命人日夜看顾中书家眷,未免中书担忧。”
沈知姁的话语温柔悦耳,像是一股和
暖的微风拂来,将锦布上的正红竖纹吹起,有如实质,如一根麻绳缓缓束在楚中书的颈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