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7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宗英嫔出身赫臣系伊尔根觉罗氏。根据谱牒的记载,其家族入旗的始祖名为赫臣,世居瓦尔喀地方,入旗之后被编入正黄旗满洲,其子名为克衣富,功封三等轻车都尉,曾任世管佐领。克衣富生有二子,第一子托尔壁仕至世管佐领;第二子喀齐兰仕至副都统,英嫔即是喀齐兰的后代。喀齐兰生子十余位,其家族的世管佐领由其第七子默禄一房后裔承袭,英嫔一支则属于喀齐兰第四子达尔汉一房。达尔汉仕至护军参领,功封云骑尉。达尔汉第二子常在仕至笔帖式,常在之子满岱仕至员外郎,满岱之子达冲阿仕至内阁中书,达冲阿即是英嫔的高祖父。可见在英嫔高祖父达冲阿的时候,其家族门第已经从八旗的中等世家逐渐沦落为中低级官员。
  英嫔的曾祖父名为成格,字果庭,是嘉庆元年的文进士,嘉庆年间曾任侍郎,外任山西巡抚,道光年间则在数任巡抚之后回京,历任礼部、刑部、兵部尚书,在道光十八年病逝,是嘉道两朝的名臣之一。成格生有二子,第一子名为英淳,在仕宦上不大理想,只仕至笔帖式;第二子名为英桂,是道光十五年举人,仕至员外郎、知府,娶了道光朝权臣大学士穆彰阿的女儿为妻。可以看出成格之子作为嘉道名臣子弟已经进入了世家的婚姻圈。
  到了成格的孙辈,英淳一共生有五子,第一子端昌以荫生出身,仕至监察御史;第二子廉昌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仕至员外郎;第三子培昌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仕至主事;第四子彦昌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仕至国子监祭酒;第五子绍昌为道光十四年举人,仕至员外郎。英桂则生有三子,其中第二子宝昌为同治十三年进士,仕至副都统衔参赞大臣。显而易见,成格一家在嘉庆朝复兴之后,在成格的孙辈即形成了科举世家的门第。而英淳第四子国子监祭酒彦昌即是英嫔的父亲。
  彦昌,字少博,号文溪,嘉庆二十一年生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历任主事、国子监祭酒,其妻为正黄旗满洲董鄂氏湖北按察使瑞元之女,即吏部尚书铁保之孙女,可称书香门第。后来,英嫔五叔绍昌的女儿参加选秀,被指婚给多罗端郡王载漪作为嫡妻,也可以看出英嫔本家的门第。1
  [入宫背景]
  根据档案:“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口传:奉旨,贞嫔、英嫔,于本年四月二十七日进内。兰贵人、丽贵人,著于五月初九日进内。春贵人、婉常在,著于五月十二日进内,钦此。”2可见英嫔是在咸丰二年二月参加八旗选秀,也就是在咸丰朝第一届选秀中被选中,被指定为英嫔入宫的。
  咸丰二年时,由于孝德显皇后已经崩逝,文宗的后宫里只有云嫔武佳氏以云贵人的位分在位,后宫基本上是空闲状态。所以,当年的这次选秀极其重要,不仅要构成文宗朝的第一批后宫主位,还要从中选出来一位成为皇后。于是在这届选秀之中,一共选出五位后宫主位,即贞嫔(后来的孝贞显皇后)、英嫔、兰贵人(后来的孝钦显皇后)、丽贵人(后来的庄静皇贵妃)、春贵人(后来的珞常在),加上咸丰元年在挑选宫女时选出的婉常在(后来的婉贵妃),构成了第一批入宫的六位后宫主位。其中,皇后的宝座似乎是由贞嫔和英嫔进行争夺的,最终贞嫔获胜成为皇后,即孝贞显皇后,而英嫔似乎在刚刚入宫之后就因故降了位分。
  [宫廷生活]
  根据档案,咸丰二年时英嫔初封的位分即是英嫔,并且于当年四月二十七日入宫。3而在同年十一月初七日正式册封为英嫔的时候,其册文称:“咨尔英贵人,秉性温恭,宅心端谨。赞坤元而叶吉,仪式三宫。申巽命以扬休,恩承九室。是用册封尔为英嫔。”4明确指出其原为“英贵人”,两者产生矛盾。考虑到原本可能与英嫔竞争皇后宝座的贞嫔在四月二十七日入宫之
  ————————
  1此段伊尔根觉罗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道光甲午科直省同年录》《道光庚子恩科顺天乡试同年录》《清代朱卷集成》《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2《奏为贞嫔各位应得分例器皿什物等项什物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234册 ,第98页。
  3《奏为贞嫔各位应得分例器皿什物等项什物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234册 ,第98页。
  4《文宗显皇帝实录》卷75,咸丰二年十一月癸丑条,《清实录》,第40册 ,第978页。
  后,五月即诏晋为贞贵妃,六月即诏立为皇后,故而猜测英嫔在四月二十七日入宫之后可能没过多久便因故降为了英贵人,这也使得贞嫔被诏立为皇后变得十分迅速。
  英嫔入宫之后,住在储秀宫,1是储秀宫的首领主位。其同一批中选的兰贵人(孝钦显皇后)和丽贵人也住在储秀宫。咸丰三年九月初三日,总管吕泰等奉旨:“英嫔著降为伊贵人,春贵人著降为明常在。”2与之相对的,咸丰四年二月,兰贵人被诏晋为懿嫔,这导致英嫔与孝钦显皇后两者主次地位逆转,作为懿嫔的孝钦显皇后成了储秀宫的首领主位,降为伊贵人的英嫔只能退居其次,至于丽贵人则搬到了永和宫居住。咸丰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英嫔再次被降位为伊常在,并且在当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又被降位为伊答应。3咸丰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总管史进忠等奉旨:“瞑谙答应著封为瑃常在,伊答应著封为玶常在,徐官女子著封为玟常在。钦此。”1但是当时英嫔似乎已经患病,所以在复封为常在之后,在当年七月十五日,便以玶常在的身份薨逝。
  由于目前的资料有限,暂时不清楚英嫔被连续三次降位的,具体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发现。
  [封谥释义]
  英嫔原本的封号为“英”,满文作“yebkengge”5,意为“英俊”“俊杰”。降位之后的称号“伊”在档案中只作音译,可知并非是封号,有可能源自其姓氏“伊尔根觉罗”的首字。后来获得的“玶”字则应该是封号,但是满文不详。
  ——————————
  1《奏为储秀宫因病因病出宫女子查验情形事》,咸丰三年四月十四日,档案号:05-0770-0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为传知英嫔著降为伊贵人所有吃食即日照贵人例得给并春贵人著降为明常在所有吃食即日照常在例得给事》,咸丰三年九月初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734-013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谨按,目前已知在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二日时,英嫔尚为伊常在,并未被降为伊答应。可参见《呈为恭进宫分清单》,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二日,档案号:05-0785-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传知伊答应等著封为玶常在等其吃食分例煤炭蜡烛照常在例得给事》,咸丰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档案号:05-13-002-000203-006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为知照英嫔贞嫔云嫔清文封号字样事致内务府等》,咸丰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193-00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二、庄静皇贵妃
  [简介]
  文宗庄静皇贵妃,满洲他塔喇氏,主事庆海之女。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生。在咸丰二年二月参加八旗选秀,被指定为丽贵人,于同年五月初九日入宫。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诏晋为丽嫔,未及封。咸丰五年五月初七日,生第一女荣安固伦公主。同月初九日,诏晋为丽妃。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大学士文庆为正使,署礼部尚书麟魁为副使,册封为丽妃。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为丽皇贵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尊封为丽皇贵太妃。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薨,年五十四岁,德宗为之辍朝五日,谥曰庄静皇贵妃。光绪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奉安定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文宗庄静皇贵妃出身满洲他塔喇氏,父亲为主事庆海。目前尚未发现关于庄静皇贵妃家系、旗分的具体资料,所以对于庄静皇贵妃出身的家族背景与家庭情况也不甚了解。考虑到庄静皇贵妃是与孝钦显皇后在同一届选秀中被选中,并且同一日入宫的,猜测她们的门第可能相仿,都是世家支流或中级官员之家。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发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