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茂不信他只是为了这点事犯难,不过也没拆穿他,“你本就是按察司佥事,巡视四方乃是职责所在,去到府衙登记一下便是。”
  “多谢张大人。”徐京墨送上一盒南宫家的团茶新品,而后就离开了。
  再去渔阳,可不止是他还有南宫云辞。张茂等人知道后,只是给原老板送了信,若是没猜错,送人是假,找原老板是真。
  戚大人是寒门出身,小时候也曾下过地,他看着一路上的农户,总觉得有些违和感。“徐大人,您说为何秋收之季,不见这些农户脸上有一丝一毫的喜悦呢?”
  “陛下仁爱,自从登基以来,从未加征税负,九州又是粮产大省,今年风调雨顺,再看田里的出息,想来是喜人的。我也想不通,哪有人会不为自家收成好高兴呢?”
  除非,这些收成不是自己家的。
  戚大人似乎是猜到了什么,也不再多言。
  到了渔阳,尤大人亲自出城迎接他们,“本官代一众学子多谢徐大人、戚夫子。渔阳若是能多些读书人,一定会变得更好,戚夫子去了官学,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来找本官。”
  “多谢尤大人,我与子期同在崇山书院教书,能得此机会实属不易,希望能将一生所学尽数教给本地的学子们。”
  一番客套以后,徐京墨和戚大人才回到住处。
  戚大人问,“徐大人,住处可安全?”
  “这宅子是我上次来买的,眼下只住了个门房,是我家的下人,戚大人自行安排便是,只一点,不要在本地找下人,签了卖身契也不顶用。”
  第二天,戚大人就去了官学,等他见到那些所谓的“好苗子”以后,一堂课难度一降再降。
  而徐京墨也没有急着返回府城,反倒是正如张茂等人猜测的那样,给原老板递了请帖。等了三日,依旧没有回信,但是好歹等来了原家的管家。
  “徐大人,小人是原家管家,我家老爷在外地谈生意,一直没能回来,有什么事,您只管吩咐小人便是。”
  “本官只是听说原老板乃是北边粮食商会的会长,我家夫人欲在北边做点粮食生意,但是似乎有人从中作梗。”
  那老管家跪下磕头,辩解道“大人有所不知,北边的田地不比南边,产量本来就少,为了保证农户的利益,我家老家老爷与农户都是签了长契的。”
  说着,他就取出一份长契递给徐京墨。徐京墨接过后,这契子写的是张三与原记粮铺约定,十年内,只给原记粮铺卖粮食,若是要买粮食,也只从原记粮铺买。双方约定的买卖价格均是“市价”,看起来似乎很公平。
  齐朝可没有什么反垄断法,原老板的做法自然也不能说有错。
  徐京墨又问,“难不成北边所有的农户都与你原家签了长契?”
  “自然不是,但是北边的其他粮商也都学着我家老爷,与农户签了长契。”
  老管家的眼瞎之意是说,无论南宫家的粮铺开多久,都不能有生意。徐京墨面露怒色,“欺人太甚!”
  “徐大人息怒,其实北边更好做的是茶叶生意,您知道九州这地方不产茶叶这种金贵的东西,但是谁家不喝茶呢?”
  老管家地上一个锦盒,“这是我家老爷送给南宫行首的赔罪礼物,实在是没办法,我家老爷是会长,不能带头坏了规矩。”
  等送走了这个老管家,戚大人从里面走了出来,刚才那管家的话,他是半句也不信的。
  徐京墨当着他的面打开锦盒,入眼的全是银票,取出来一数,整整三万两。“这银子留着日后资助那些真的学子吧。”
  戚大人看他一眼,并未拒绝。
  徐京墨又在本地约了几个“粮商”,结果无一例外,不是他们找南宫家的麻烦,纯粹就是一早签了契子。
  尤大人冷眼旁观,任由他折腾。等他们四处碰壁以后,总该知道将粮铺撤去南边了。
  看起来,一切正如他们所想,直到一日夜里,粮仓起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