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84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甫再次向李瑄说道。
  李瑄是他的“恩相”,在野无遗贤,心灰意冷的时候,是李瑄召他为官,叙述宏伟的事业。
  这个他心目中敬重的大诗人,自古未有的大英雄。
  却破坏心中的理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杜甫心中,臣侍奉君,当忠心耿耿。
  别看他偷偷写诗喷李隆基,但更多是恨铁不成钢。
  杜甫并不迂腐,如果迂腐,也不会在天宝年间人人歌颂盛世时,写出《兵车行》《丽人行》《丹青引》《秋雨叹》这些。
  他一直是标准的儒家,能说出“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将圣人和大盗一起比喻。
  有时杜甫也不明白。
  因为李瑄在诗词中往往表现“忠君爱国”,因此受到李隆基的提拔。
  圣人即便对不起天下人,但绝对对得起李七郎。
  李七郎心怀天下,却辜负圣人。
  如此反差,使杜甫一度难解。
  最终,他却选择李七郎。
  也使杜甫迷茫,因为这是对自己信念的冲击。
  “子美尽可直言。苗晋卿等人骂我是小丑、逆贼,我依然没有怪罪他们。怎么会接受不了子美批评的话。”
  李瑄微微一笑,亲自为杜甫斟一杯酒,并敬他一杯,先干为敬。
  杜甫也一饮而尽。
  “恕臣直言,殿下以此方式得到皇位,并不太光彩。大臣和将领服从殿下,是因为殿下文治武功光耀千古,遗祸无穷。那些文臣武将的后代,不一定会服从殿下的后代。”
  杜甫明言道。
  太子即便铲除不服的大族。
  而他的从龙功臣,会成为新的大族。
  不说历史,只唐以来,功臣后代背叛的事情屡见不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发生不到一年的安禄山叛乱,张仁愿和薛仁贵何等威名,后代却跟着造反。
  “士为家而劳,将为族而禄。类似的事情,我已有感知。”
  李瑄缓缓说道。
  他何尝不知“忠诚”呢?
  他自己希望麾下对他忠诚,可他就是不忠之人。
  他威震天下,全靠他无敌的武功。
  “那殿下为何不愿意成为周公?”
  杜甫的话,也是许多保守文人、官吏想说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