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84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成为周公,一样掌握军政大权。只要李瑄坐在天策上将、尚书令的位置上,权势稳如泰山。
  “因为时代不同,周代之时,民风淳朴,连战争都提倡义战,用生命践行礼义。今士族虽被冲击,但影响仍大,豪强更是遍地,他们肆意兼并,田产跨郡连县,不可一世,使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成为农奴。”
  “如果我是周公,豪强会违抗我,士族想扳倒我,皇帝想除掉我。我要耗费巨大精力去进行内斗。时代不允许我如此去做。”
  “子美认为我只有这一个方法获得皇位吗?我可以用一百种方法,使圣人神不知鬼不觉的驾鹤西去。但我用最仁慈的方法,使我自己背负骂名。”
  李瑄缓缓向杜甫表达道。
  许多不光彩的事情,他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愿意做。
  他精通历史,后世的宋元明清,已经为他留下经验。
  “殿下是否在天宝九载之时,心灰意冷。”
  杜甫忍不住问出这个问题。
  他依稀记得那个花火绽放的晚上,流传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时他就觉得这句话非同一般。
  “是的,她是我心中的太平盛世。百姓太苦、太难,太无力;制度腐朽,世家大族猖狂;皇帝迷失自我;奸臣当道。那一刻,我决心去挽救大唐,用我自己的方法去挽救。因为我能看光明。”
  李瑄说出一番搪塞的话。
  在天宝二年,他就有匡扶天下的志愿。
  但他并不违心,总要为自己降生到这个世界,把自己的变化找一个理由。
  就算杜甫不将“她”是谁传出,李瑄也会向人宣布,他是那一晚变化。
  “殿下如何看待千秋万代的事情。”
  杜甫沉默片刻,又道。他支持李瑄,是因为他认为李瑄满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节操。
  一切解开了,他也没有什么心结。
  不论何时,他从未像佩服李瑄一样,佩服一个人。
  哪怕是他心中神圣的“尧舜”。
  “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不可避免。千秋万代太远,大唐随时会被更有威望的朝代取代,如果天下因我兴盛一百年,我在九泉之下,亦能瞑目。”
  李瑄释怀地笑了笑。
  别的皇帝,和一众文人,动不动都放眼千年万年。
  他的目标不过缔造百年盛世,归胡人为华夏,救一世之民。
  同时,让华夏民族螺旋式上升,而非再在一个瓶子中跑一千年。
  这就是他的意义。
  李瑄的乐观,让杜甫眼眸一动,心中大震。
  如果李瑄能治理一个三四十年的盛世,延续百年并非什么难事。
  文治武功摆平,即便李瑄寿终正寝,短时间也没人敢造反,百姓也不会支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