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61节(2 / 4)
众文武大臣明白,这典礼,正是封王大典。
当高力士宣读诏书完毕,一阵沉默后,文武百官神色骤变,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有人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
有人身躯微微颤抖,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诏书击中了要害。
恐慌如乌云般迅速笼罩在众人心头,他们面面相觑。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猜出诏书背后隐藏着的风云变幻。
当然,也有一些人因诏书而惊喜。
李瑄登天策上将,开府治事,官职改变,对李瑄的亲信来说,腾挪空间巨大。
虽然大唐有许多官职被永久搁置,然李瑄现兼任的都是要职。
李瑄没有贪心兼司徒、太尉、十二卫大将军这些有名无实的官职。
一个天策上将,就将所有概括。
州牧、总管、诸道大行台尚书令等官职,拥有诸多时代背景因素。哪怕现在李隆基依旧会让儿子担任“牧”,但都是虚职,李瑄担任没有任何意义。
不断加重尚书令的权力,削弱中书省的“起草诏令”,削弱门下省的“审核诏令”。
现中书令和侍中如果不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力大打折扣。
另外,李瑄改“中书门下堂”为政事堂,废除政事堂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将权力彻底还给六部尚书,使尚书令权力到达顶峰。
即便今后使亲信大臣拜相,也不可能撼动尚书令的权力。
使尚书令成为实际意义的百官之首,当之无愧的首席宰相,和杨坚所担任的“大丞相”无异。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结束后,也远远没有这种权力。
天策府也比历史上李世民所掌握的天策府厉害得多。
天策上将,位在三公之上,有唐以来,只有太宗皇帝李世民担任过。
天策府负责对大唐内外的征伐战事,加上天下兵马大元帅,直接完成对大唐兵马名义上的掌控。
更何况李瑄统帅的天策府,将拥有两万天策卫铁骑。
这只是开始,以后天策府近卫,还会出现其他兵种。
最后是秦王的爵位,其含义重大。
秦王是正一品的“亲王”爵位,比郡王更大一级。
唐代亲王只封皇帝的儿子,从未有例外。
众所周知,秦、晋、楚、赵、齐、魏等为先秦时的大国,类似的爵位加身,意义重大。
李隆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是郯王、永王、英王、棣王、光王、仪王、颍王等上古、中古小国名号,就算李亨在任太子之前,也只是陕王。
秦除了先秦大国以外,还是李世民的爵位。
子孙默认不封,以显李世民的地位。 ↑返回顶部↑
当高力士宣读诏书完毕,一阵沉默后,文武百官神色骤变,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有人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
有人身躯微微颤抖,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诏书击中了要害。
恐慌如乌云般迅速笼罩在众人心头,他们面面相觑。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猜出诏书背后隐藏着的风云变幻。
当然,也有一些人因诏书而惊喜。
李瑄登天策上将,开府治事,官职改变,对李瑄的亲信来说,腾挪空间巨大。
虽然大唐有许多官职被永久搁置,然李瑄现兼任的都是要职。
李瑄没有贪心兼司徒、太尉、十二卫大将军这些有名无实的官职。
一个天策上将,就将所有概括。
州牧、总管、诸道大行台尚书令等官职,拥有诸多时代背景因素。哪怕现在李隆基依旧会让儿子担任“牧”,但都是虚职,李瑄担任没有任何意义。
不断加重尚书令的权力,削弱中书省的“起草诏令”,削弱门下省的“审核诏令”。
现中书令和侍中如果不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力大打折扣。
另外,李瑄改“中书门下堂”为政事堂,废除政事堂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将权力彻底还给六部尚书,使尚书令权力到达顶峰。
即便今后使亲信大臣拜相,也不可能撼动尚书令的权力。
使尚书令成为实际意义的百官之首,当之无愧的首席宰相,和杨坚所担任的“大丞相”无异。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结束后,也远远没有这种权力。
天策府也比历史上李世民所掌握的天策府厉害得多。
天策上将,位在三公之上,有唐以来,只有太宗皇帝李世民担任过。
天策府负责对大唐内外的征伐战事,加上天下兵马大元帅,直接完成对大唐兵马名义上的掌控。
更何况李瑄统帅的天策府,将拥有两万天策卫铁骑。
这只是开始,以后天策府近卫,还会出现其他兵种。
最后是秦王的爵位,其含义重大。
秦王是正一品的“亲王”爵位,比郡王更大一级。
唐代亲王只封皇帝的儿子,从未有例外。
众所周知,秦、晋、楚、赵、齐、魏等为先秦时的大国,类似的爵位加身,意义重大。
李隆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是郯王、永王、英王、棣王、光王、仪王、颍王等上古、中古小国名号,就算李亨在任太子之前,也只是陕王。
秦除了先秦大国以外,还是李世民的爵位。
子孙默认不封,以显李世民的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