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8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圣人,相比于大唐,那里肯定是贫瘠的。无法诞生像圣人一样的明君。臣在西征的时候获得一些金银珠宝,他们的宝物也奇形怪状,没有我大唐的雅致,只是现在还在运输至长安的路上。”
  李瑄向李隆基回道,顺便说起战利品的事情,让李隆基心里有底。
  “七郎有心了,我也想看看最西面的宝物也何不同!”
  李隆基对天下贡献的奇珍异宝一向有兴趣。
  “臣不会让圣人失望,今后会为圣人带回更多宝物。”
  李瑄拱手说道。
  “昨日袁思艺是不是对七郎无礼了?”
  李隆基又突然问出这句话。
  “昨日的中官,确实有些出言不逊,臣也不知是何缘由。”
  李瑄佯装不知情地回答。
  “边令诚贿赂袁思艺,让他挑拨我与七郎的关系。说是没有亲自迎接七郎,让七郎不悦。”
  “七郎如何看待?”
  说出这句话,说明李隆基心有疑虑,明明是袁思艺挑拨离间,但一觉醒来,李隆基却耿耿于怀。
  旁边一直默不作声倾听的杨玉环心中一紧。
  但她没有立刻说话,从容地为李隆基和李瑄斟满酒。
  “臣读《左传》的时候,每每读到《天王狩猎河阳》,都非常气愤。按照礼制,大夫有朝见周天子的职责,怎么能让天子屈尊,前往诸侯国会见诸侯呢?”
  “圣人的龙辇,前往的是泰山和华山,臣功绩再大,也不敢冒犯天颜,也希望圣人至大至长,从此不为功臣接驾。那些诬告臣的话,一定是居心叵测。”
  李瑄几乎没有犹豫,向李隆基回答道,语气表情痛心疾首。
  天王狩猎河阳,是古代非常著名的事件,是礼乐崩坏的象征。
  天王,指得是周襄王,他前往河阳见到威名赫赫的晋文公重耳。
  虽然晋文公想觐见周襄王,增加他的威望。但晋文公没想到的是,周襄王竟然来河阳。这下其意义全变了,不是晋文公觐见周襄王,而是周襄王“觐见”晋文公。堂堂的周天子被一个诸侯王呼来唤去实在有失体统。
  这也成为晋文公的污点。
  而天王狩猎河阳中的“狩猎”,是孔子在编著《春秋》的时候,为挽回周襄王的面子罢了。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意义。
  李瑄引此故事,就是表明他遵循礼制,一颗赤诚之心,从未有冒犯圣人的意思。
  现在,甚至以后的流言蜚语,很可能是欲加之罪。
  “边令诚和七郎有什么矛盾?他为何诬陷你?”
  李隆基对李瑄的回答很满意,合乎他心意。
  能对天王狩猎河阳愤怒的臣子,一定是忠臣。
  他现在想知道边令诚和李瑄的矛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