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0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誊录制度和糊名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糊名,而不誊录。作弊空间还是很大。
  因为有的考官可以轻易通过一个考生的笔迹,确认其身份。
  这个时代,笔迹就如同一个人的外貌,各自皆不相同。
  誊录制度是设立誊录官吏,在考生科举完毕后,誊录官吏将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一遍,然后糊名,将誊抄本交给考官进行评阅,以此来杜绝阅卷官通过辨认笔迹、标记或暗语来识别考生,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行事,以确保其有效性。
  誊录书吏不得携带墨笔,誊录所用的纸张数和墨水颜色都要一致,并统一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如果有违反规定的书吏,查出后必定会受到严惩。
  誊录制度的实施不仅在技术上防止了舞弊,还在制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通过摘抄的誊录,考官们无法通过字迹、标注记号、暗语来识别考生,从而减少了作弊可能性。
  这样,士族也不会说糊名制是针对他们,而是面对所有居心不良的考生。
  只要有自信、有能力,皆可去考场上证明自己。
  让行卷的文人士子放弃这种走捷径的心思,一心考试。用成绩证明自己。
  “妙哉,妙哉!明日朝会一并说出,如此文武大臣不会不同意。”
  李隆基抚掌称赞道。
  和玉环娘子说得一样,李瑄真是天降的辅弼,帮助他成就圣君。
  “遵旨!”
  李瑄拱手领命。
  此事道完,李瑄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政治外的事情,然后向李隆基和杨玉环告辞。
  现在雪还未全部消融,李隆基只是约李瑄,等雪化以后,到骊山下狩猎。
  李瑄当然要应允。
  颜真卿、岑参等没有赴任之前,许多事情李瑄还无法展开。
  翌日,朝会。
  这一次朝会,还在右朝堂举行。
  三个宰相轮流向李隆基汇报中书门下事宜。
  当轮到李林甫的时候,李林甫向李隆基启奏道:“启禀陛下,日前京兆三原令向中书门下上禀,说因为新法,各地各县,人众哗然。现在豪强大族,在官府不肯离开,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
  说完,李林甫取出一道文书,由高力士上呈李隆基。
  这不是他李林甫说的,而是地方的三原令说道。
  他只是传达文书而已。
  因为李林甫知道,不久后天下间有更多类似于三原令一样的人上奏。
  甚至还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李林甫话音刚落,大臣们左右顾看,才十来天时间,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相是常平新法大使,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