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弦现在几乎可以算是他们家的独根孤种了, 但越是这样,谢况就越是敢用他。因此萧凯的死对于萧家人来说, 可谓是喜忧参半。
  兰陵萧氏作为最早南渡的一批士族, 在南方还是圈到了一些地和人的,祖上往上数个五六辈, 也是出过家国柱梁级别的重臣的。
  这些北方侨居而来的家族们在南方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兴盛更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 但衰败却在一两代内就可能降临。
  萧家在前代权势斗争中受到严重的打击, 现在就算有萧弦有通天的本事,也不能让萧家回到如日中天的光景了。他本人的仕途自然光明,但萧家却是越来越像个空壳, 只能凭着旧日的荣耀安身立命。
  这并非是萧家无能,而是这些世家大族早就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他们是打头阵的那个罢了。不光谢况,前头几代皇帝,但凡有点见识和野心,也都是这么想、这么做的。
  旧的势力渐渐退场,就会有新的势力加入。
  谢宜瑶再一次检查着府上官员的名单,其中不乏士族子弟,可这些清贵子弟有的是门路,谢宜瑶虽然不会忘了和他们结交,但相比之下,她更留心那些出身普通的人。
  黄玄是府僚中出身最低微的,虽然这几年间,他的才名早传遍了京城,但要不是有谢宜瑶的格外恩典,他若是要做官,起步肯定会是更卑微且劳累的浊职。
  还有这个叫邓扬的,作为当今太学中为数不多的寒人,被谢况看中,才选进了公主府做录事。
  他虽然明面上写着说是南阳邓氏,邓禹之后,可只要细细一推敲,就知道这是硬搭上的关系,不是真的。当然,是比不上那些真的篡改了户籍而跻身士族行列的人。
  这些出身寒微的人,身上都得有一两个特长,才能够被选进来。但要说什么王佐之才,她这小小的公主府中是万万没有的,否则早就被谢况挑拣去了。
  谢宜瑶也没抱那么大的愿想,她这重活的一生,能遇到个沈蕴芳,能让自己更容易地度过起步阶段,已经是天上掉馅饼啦。
  她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已经可以知足了。
  ……
  凡事有利就有弊,虽说有了府属后,和外人结交能更方便,但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眼睛盯着谢宜瑶。
  因此谢宜瑶仍选择在宅第中处理秘密事宜。
  “俞娘子上个月底跟着她兄长进了宫,”谢宜瑶支颐,“据说是写了篇顶好的赋,被陛下看重了,命她教授后宫嫔御诗文之道。所以我这些天进宫,经常能遇到她。”
  俞妙兰虽然和谢宜瑶交往不深,但她之前编了卷诗集想要发行,还是多亏谢宜瑶慷慨解囊,才能让她付得起那些抄书人的工钱,以及装帧的成本。
  谢宜瑶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但俞妙兰却时常挂念着这份未还的人情。因此在宫里头遇到了谢宜瑶,冷面冷心的俞娘子,都摆上了一幅热面孔。
  这些时日多的是因为谢宜瑶的地位身份讨好她的,俞妙兰这样的倒很难得。
  “竟有此事,”沈蕴芳道,“可见天子雅好文学之心。”
  沈蕴芳现在有了个名义上的职位,是公主府上的女官,还有一份微不足道的月钱可领,但还是同往常那样,常在谢宜瑶宅第中的书房办事。
  谢宜瑶道:“所以我前几日进宫,借着这个话头,和皇帝提了办女学的事情。”
  这件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需要慢慢道来。
  从国学太学到地方上的学馆,如今的大楚,学风日盛。
  当然,这样的风,是吹不到女子面前的。
  富贵点的人家,会为女子请师傅,通常是教授一点女德上的知识就足够了。也有教女儿家们读些经史的,但比更是凤毛麟角。
  谢宜瑶幼时虽没有专人教学,却也读过不少书,虽然她在文学上的造诣可谓是一塌糊涂,但到底是开阔了些眼界。
  只是女子读书的事,都囿于宅院,没能成一定的规模。
  谢宜瑶想过女军,自然对女学也早就有想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