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健惊喜地问:“郭厂长,真换啊?”
  “换!”
  去商店采购七台电风扇要1400元,而两台电视机的成本顶多700元。
  马上就要入夏了,正是需要使用电风扇的季节。
  曙光厂的产品质量不错,不换的才是傻子。
  至于偷师的事,他就更无所谓了。
  712厂每年生产几千台电视机,科研单位和工厂采购的不在少数。
  人家要是铁了心想研究,总能找到门路买到电视机。
  ……
  确定以物易物以后,叶满枝和康健去看电视的次数就更多了。
  有时候走着走着便来到了电视机跟前。
  两人觉得这电视机已经是自家的了,所以就格外宝贝。
  展台上一共有三台电视机,原本712厂的“北京牌”摆放在“上海牌”的前面。
  可是,以防屏幕被人不小心磕到,两人偷偷摸摸给三台电视机调换了位置。
  将“上海牌”放在了最前面展示。
  郭厂长发现以后,好笑道:“你们迟早要把电视机拆开,这么小心干什么?”
  “哈哈,好几百块的东西,当然得珍惜呀!”
  叶满枝这几天经常找郭厂长聊天,跟人家套近乎,以期有机会去712厂观摩学习。
  她笑着问:“郭厂长,你们的厂址不是在天津吗?为啥取名叫北京牌?”
  郭厂长骄傲道:“我们厂生产了全国第一台电视机,当年给主席同志和中央献过礼,国家特许我们以北京牌冠名的。”
  叶满枝竖起一个大拇指说:“那你们可太牛了!能搞出第一台电视机,当初没少费工夫吧?”
  “确实挺艰难的,我们组织了试制小组,失败了很多次,反复尝试了一年多才把样机搞出来。不过,成果还是显著的,第一次试用的时候,试验大厅里摆着一台我们的,一台苏联的,接通电源以后,画面效果一样!”
  叶满枝暗自咀嚼着对方话里的信息,第一台电视机兴许就是仿制的苏联电视机。
  尝试了一年才成功,时间着实不短。
  曙光厂如果想转产电视机,也要做好拉长战线的准备。
  “我在厂里是分管经营的,技术什么的完全不懂,”叶满枝不好意思道,“郭厂长,你方不方便跟我透露一下,要是想组建一个电视机生产线,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郭厂长竖起三根手指。
  “三十万?”叶满枝问。
  三十万似乎还行,虽然比罐头生产线贵了三倍有余,但人家这个是实打实的高科技产品呀!
  郭厂长说:“三百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