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市井人家 第137节(2 / 4)
奈何叶大福这回终于醒悟,死活都不愿意回去,坚持要和离。
和离时除了将自家嫁妆讨了回来,还额外得了不少家财。
姑母儿子先是暴跳如雷怒斥亲娘,得知分了家产后又转而对亲娘喜笑颜开,他娘就他一个儿子,这钱财不还是他的?
可是叶大福半眼都没看儿子,请叶大富将自己分到的田产铺面变卖掉,除了留在叶家村爹娘陪嫁的土地,其余金银细软直接带着回了京城。这下她那儿子彻底傻了眼。
叶大福这回是铁了心不原谅儿子,到汴京就在叶家旁边买了个二层小楼,楼上收拾了住人,楼下打算开个店铺糊口:“叶家村的田产请大哥帮我照料,产出扣除给大哥的酬劳后剩下便攒着做我的养老钱,如今开的店铺权当生活开支。”
也不知她受了多少苦才能有今天的决然,叶盏几个便也仔细帮她参详:“不然开一家糖蜜枣儿作坊、诸般糖作坊?”
买糖霜铺买了蔗浆、糖冰在铺子里加工成糖果出售,汴京城里不少糖蜜枣儿作坊、诸般糖作坊,百姓也都舍得花钱买糖。
叶盏隐约记得白糖制作法,话说回来如今市面上的白糖全是微黄色、微红色,因为提纯技术不达标,没有让白糖变白的法子。
可以想见在这时候发明白糖变白术,定能在市面上大卖。
奈何叶盏对这件事的了解水平只限于趣味小故事上工匠无意间在蔗糖浆中倒入了泥水,并不知道细节,所以无法推广。
不过以她现代人的知识,教会大姑一些棉花糖、牛轧糖、奶油糖、果丹皮之类的糖果,定然能获得客源。
“要不然开个砂锅铺,什么迎霜兔、三鲜丸子、白菘豆腐、野鸡崽子炖山菇砂锅,诸样砂锅都可以教会你。”玉姐儿也跟着出主意。
这砂锅本就种类繁多,只做砂锅一种,也不算抢叶家酒楼生意,她乐得带大姑一程。
“还可以一家海鲜铺1。”叶璃凑过去也跟着瞎出主意。
叶家大姑想了又想,倒沉吟:“不知可否开一家针线铺子,兼营缝纫裁衣?”
“针线铺?”叶家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大姑居然有这志向。
叶大福觉察到家人诧异,不好意思笑笑:“我从前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只能绣花做衣裳解闷。”
她说着说着从包袱里翻出自己做的衣裳给家人看。
宓凤娘看了几眼,不由得赞叹:“这配色巧、花色也看着好。”轻薄如纱的外裳如雾如幻,厚重的皮草边上镶了花边一下轻巧不少,每件衣裳都依照着布料本身的特性加工,毫不违和。
又拿去给书房里苦读的金哥儿看,也得了叶家穿搭权威的认可:“便是在街面上也是时兴花样。”
叶盏虽看不懂大宋风潮,不过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也觉这几件衣裳好看。原来大姑的才能在服装设计上,怪不得金哥儿也有这方面才能,说不定是祖传的。
“我们因着自家开酒楼的缘故将路想窄了,尽想了一堆小食店、海鲜铺。”银哥儿摸摸脑壳。
既如此,家人便帮叶家大姑开起了这家针线铺子。如今叶家人开铺子很有一套经验:寻空店铺、找房主租赁,布置、开业,样样都熟练,过了正月十五就将铺子开了起来。
除此之外叶家就没什么事,叶盏将赚钱的事暂时放了下来,跟着家人四处逛街玩乐。
城中张灯结彩,开封府做了灯山,上面造了假瀑布。还有草龙绵延,上面放了上万盏灯,直蔓延到宣德楼,前搭了乐棚,还有诸多彩纸糊的人物百戏,热热闹闹,听说元宵节官家还会在宣德楼与民同乐。
汴京百姓正月里玩闹不止,灯会从初七一直到正月十九,自皇家到庶民都在庆祝,十六日晚上开封府尹还会在西朵楼下当众宣读本年犯人罪证,算是当众以儆效尤。
叶家人一起看了吞铁剑,打赏了倒吃冷淘的艺人,买了萧管等物。
宓凤娘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厚厚的律法书籍,面对叶家人疑惑的目光,她很坦然:“做官媒当然要通晓各种律法。”
虽然她一看书就犯困,但也该努力看书,否则到时候怎么做好官媒?
玉姐儿在摊上淘换了一块南诏国出产的黑白条纹大理石桌屏,打算送给爱好奇石的闵穆;叶璃买了各色面具,力图做到传说里记载的头戴朱雀足履玄武,左挟青龙右挟白虎,叶盏在卖五代史的商人那里买了几本书2打算送给大哥。 ↑返回顶部↑
和离时除了将自家嫁妆讨了回来,还额外得了不少家财。
姑母儿子先是暴跳如雷怒斥亲娘,得知分了家产后又转而对亲娘喜笑颜开,他娘就他一个儿子,这钱财不还是他的?
可是叶大福半眼都没看儿子,请叶大富将自己分到的田产铺面变卖掉,除了留在叶家村爹娘陪嫁的土地,其余金银细软直接带着回了京城。这下她那儿子彻底傻了眼。
叶大福这回是铁了心不原谅儿子,到汴京就在叶家旁边买了个二层小楼,楼上收拾了住人,楼下打算开个店铺糊口:“叶家村的田产请大哥帮我照料,产出扣除给大哥的酬劳后剩下便攒着做我的养老钱,如今开的店铺权当生活开支。”
也不知她受了多少苦才能有今天的决然,叶盏几个便也仔细帮她参详:“不然开一家糖蜜枣儿作坊、诸般糖作坊?”
买糖霜铺买了蔗浆、糖冰在铺子里加工成糖果出售,汴京城里不少糖蜜枣儿作坊、诸般糖作坊,百姓也都舍得花钱买糖。
叶盏隐约记得白糖制作法,话说回来如今市面上的白糖全是微黄色、微红色,因为提纯技术不达标,没有让白糖变白的法子。
可以想见在这时候发明白糖变白术,定能在市面上大卖。
奈何叶盏对这件事的了解水平只限于趣味小故事上工匠无意间在蔗糖浆中倒入了泥水,并不知道细节,所以无法推广。
不过以她现代人的知识,教会大姑一些棉花糖、牛轧糖、奶油糖、果丹皮之类的糖果,定然能获得客源。
“要不然开个砂锅铺,什么迎霜兔、三鲜丸子、白菘豆腐、野鸡崽子炖山菇砂锅,诸样砂锅都可以教会你。”玉姐儿也跟着出主意。
这砂锅本就种类繁多,只做砂锅一种,也不算抢叶家酒楼生意,她乐得带大姑一程。
“还可以一家海鲜铺1。”叶璃凑过去也跟着瞎出主意。
叶家大姑想了又想,倒沉吟:“不知可否开一家针线铺子,兼营缝纫裁衣?”
“针线铺?”叶家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大姑居然有这志向。
叶大福觉察到家人诧异,不好意思笑笑:“我从前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只能绣花做衣裳解闷。”
她说着说着从包袱里翻出自己做的衣裳给家人看。
宓凤娘看了几眼,不由得赞叹:“这配色巧、花色也看着好。”轻薄如纱的外裳如雾如幻,厚重的皮草边上镶了花边一下轻巧不少,每件衣裳都依照着布料本身的特性加工,毫不违和。
又拿去给书房里苦读的金哥儿看,也得了叶家穿搭权威的认可:“便是在街面上也是时兴花样。”
叶盏虽看不懂大宋风潮,不过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也觉这几件衣裳好看。原来大姑的才能在服装设计上,怪不得金哥儿也有这方面才能,说不定是祖传的。
“我们因着自家开酒楼的缘故将路想窄了,尽想了一堆小食店、海鲜铺。”银哥儿摸摸脑壳。
既如此,家人便帮叶家大姑开起了这家针线铺子。如今叶家人开铺子很有一套经验:寻空店铺、找房主租赁,布置、开业,样样都熟练,过了正月十五就将铺子开了起来。
除此之外叶家就没什么事,叶盏将赚钱的事暂时放了下来,跟着家人四处逛街玩乐。
城中张灯结彩,开封府做了灯山,上面造了假瀑布。还有草龙绵延,上面放了上万盏灯,直蔓延到宣德楼,前搭了乐棚,还有诸多彩纸糊的人物百戏,热热闹闹,听说元宵节官家还会在宣德楼与民同乐。
汴京百姓正月里玩闹不止,灯会从初七一直到正月十九,自皇家到庶民都在庆祝,十六日晚上开封府尹还会在西朵楼下当众宣读本年犯人罪证,算是当众以儆效尤。
叶家人一起看了吞铁剑,打赏了倒吃冷淘的艺人,买了萧管等物。
宓凤娘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厚厚的律法书籍,面对叶家人疑惑的目光,她很坦然:“做官媒当然要通晓各种律法。”
虽然她一看书就犯困,但也该努力看书,否则到时候怎么做好官媒?
玉姐儿在摊上淘换了一块南诏国出产的黑白条纹大理石桌屏,打算送给爱好奇石的闵穆;叶璃买了各色面具,力图做到传说里记载的头戴朱雀足履玄武,左挟青龙右挟白虎,叶盏在卖五代史的商人那里买了几本书2打算送给大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