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第25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类历史上唯一消灭成功的病毒。
  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掀起一阵阵的腥风血雨。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后,传统医学得到了很大发展的清朝,皇室中人依然闻之色变,并且影响了康熙的上位,可见其威力。
  “老道看过葛洪的医书,他在里面写了痘疮的由来。”当时,孙思邈对她道,“相传是汉光武帝时期,他派遣名将马援南下平叛,在交趾一带大败敌军,但俘虏的身上却生了痘疮,结果传至军中,导致汉军死伤过半。而痘疮一症也由此传入中原。”
  徐清麦表示理解,传染病的流行本来就是随着人口的往来交流而传播,战争是极其重要的方式。
  孙思邈还认为在三国时期的大瘟疫中,同样有痘疮的影子。
  也是通过他,徐清麦对那段历史很感兴趣,还特地在太医院查看了一些典籍和史书,才了解到原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大瘟疫流行了一百多年之久——当然,它们并不是持续百年,而是断断续续。比如汉桓帝时期就有记载三次,汉灵帝时期有记载的是五次。
  加上战乱和饥荒影响,全国的人口从原来的五千多万变成最后的五百多万!
  徐清麦怀疑,瘟疫和饥荒在这里的作用是大于战乱的。
  “十室九空”,她当时看着史书上的这个词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因为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在大唐重现。
  所以,听到是天花之后,徐清麦怀着沉甸甸的心情去到了巢明那儿。
  大家纷纷落座。
  姚菩提首先问道:“确定了是痘疮吗?”
  巢明颔首:“师弟在那儿,是他派人送回来的消息。”
  所有人都沉默了一瞬,既然是钱浏阳确诊的,那大概率是不会有错了。
  徐清麦问:“太医令,那接下来咱们要怎么做?”
  巢明:“这正是我召集诸位的缘由。痘疮,决不能由悲田院传到长安城中。”
  姚菩提与其他两位太医监对望一眼,他们都知道这件事的轻重——很容易就会给到朝中反对派们一个绝好的借口。
  徐清麦提出不同看法:“但若是城中早有蔓延呢?相反,我认为悲田院需要在此时承担起作为公立医院……朝廷医疗机构需要承担起来的责任。”
  巢明看向她,若有所思:“徐太医的意思是?”
  “太医令所说当然是有道理的。”徐清麦道,“不过我觉得太医院还可以考虑得更远一些。首先,疫情决不能由悲田院蔓延到长安城中,否则就是咱们管理不当,在陛下和百官那儿便有失职之嫌。”
  大家听得频频点头。
  “既然是钱太医丞在那儿坐诊,想来是不用怎么担心的。但是!”徐清麦话锋一转,“太医院主管全大唐的医疗,天下百姓之康健,遇上疫情自然也不能就只管到悲田院这一步。”
  她看向巢明。
  巢明赞许颔首:“这正是我所想说的。我们要做的是防范这次疫情扩展开,决不能让它变成大疫!”
  姚菩提:“要从源头上掐断它。”
  其他几位太医本来还有些忐忑的,但听到刚才徐清麦所说太医院是掌管全天下百姓之康健,不知为何却也有些热血沸腾。
  对啊,太医院干的不就是这样的事情吗?
  太医院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边缘机构,可疫情这样的时候,却正好是大展身手之际啊!正好让陛下和百官们看到太医院的重要性!
  他们开始明白过来。
  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出谋划策,要如何应对这一次的疫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