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第2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承乾思索了一下,将桌上折子翻出一册来,打开后对李世民道:“是不是像这个一样,借着说太医院耗资过多,攻讦薄税赋一事于国不利,应该用重典治民,才是他们真正想说的?”
  李世民颔首,索性亲自动手将另外几本也放到了儿子面前:“还有这些……承乾,你要记住,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夹杂在其中的、深处的东西才是重点。”
  李承乾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受教了。
  他打开那几本折子一看,有些糊涂:“这个不是在替太医院说话吗?”
  这本折子明明是在说太医院的规模还不够大,应该扩招人手,增加职位。
  李世民挑起眉:“你想想前段时间阿耶放出去的风声是什么?”
  李承乾冲口而出:“是精简官制!我明白了!”
  前几天,李世民与几位宰相们都觉得大唐的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实在是太多了,“十羊九牧”。他决定精简机构,裁撤冗官。
  当时,他对宰相们道:“官员需要选择贤才,需要选择合适的。如果是合适的有才之人,虽然少也足够了,如果是不合适的人,那即使是多也没什么用。”1
  显然,父皇的这段话已经传出去了,而这些人依然是借着太医院的事做文章,认为朝廷不应该精简人手,顺便来探探口风。
  李承乾又看了看另外一本,则是在说悲田院容纳的患者还不够多,应该给予寺庙和道观等等宗教场所更多的权力,让他们也参与到其中来。
  李承乾看了看那位谏官,隐隐记得他是位虔诚的佛教徒。
  他忽然就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敢情,都在这儿浑水摸鱼呢!
  李承乾在心中叹一声,脸色发苦,深深为自己的以后感到担忧。和这群人打交道,好累啊!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场辩论终结于一个猝不及防的让人无比恐慌的消息。似乎是上天也看不下去了,轻轻地伸出手让事情的走势滑向了另外的方向——
  这一日,朝堂上又旧事重提的时候,忽然有内侍急匆匆走来,脸上带着慌张之色:
  “陛下,太医院有事禀告。”内侍看了看四周,神色似乎有些犹豫。
  李世民靠在御椅上,懒懒道:“但讲无妨!”
  太医院的消息想来也没什么好瞒的。
  内侍低下头去,声音有些发抖:“是悲田院,悲田院中发现了好几例的痘疮患者!”
  第165章
  悲田院发现了几例痘疮的事情同样在太医院引起了骚动。
  巢明立刻召集了还在廨舍内的所有太医博士以上的人,包括了姚菩提、徐清麦、欧阳大夫等。
  徐清麦一开始在听到“痘疮”的时候还没有反应过来:“发水痘了吗?”
  她心中狐疑,不过是发个水痘,的确是有一点传染性但并不严重,为何要如此如临大敌?然后她这才想起来,这个时代是把天花称为痘疮的!
  天花!
  这个名词划过脑海之时,徐清麦的心微微一沉。这的确是需要慎重对待的疫病。
  当时,她曾经与孙思邈讨论过历史上一些流行性疫病的情况。在传统医学的认知里,他们记载并确诊过的病例是“疠病”、“痢疾”、“伤寒”以及“痘疮”。
  从孙思邈描述的病情症状来看,徐清麦判断疠病对应的应该是后世的麻风病,而痢疾依然被叫做痢疾,伤寒她不甚了解,而痘疮应该就是鼎鼎大名的天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