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敲打肯定还是要敲打的,起码过了两年,王辅臣这厮也才恢复到副将。
  受此打击后,这家伙也算消停了两年,直到仗打起来,又开始兴奋活跃,想着先把自家总兵位置弄回来,否则在一众旧日同袍当中,实在丢脸。
  故而文安之下达军令后,他第一个请战。
  “将军,咱们这次七日,得胜四场,斩首过六百,怎么也算立了大功吧?”
  一旁的参将勒马向王辅臣欣喜道
  虎背熊腰的王辅臣看起来颇有威慑力,不屑笑道
  “这算多大功劳,要只带这点功勋回去,我还不如不来呢!”
  “此番,我等目标非在斩首,而是要给阿济格那鸟厮一点颜色看看!”
  第73章 势如破竹
  光复骑军来源混杂,既有关宁军余部,也有大同军旧部,以及部分松潘骑兵,虽然有效的避免了一家独大,导致这些作风不太好的旧军出身士卒闹出幺蛾子,但互相磨合亦是一件难事。
  细化到三个骑兵师上,王辅臣这一部主要以大同军旧部为主,总兵是姜让,也就是姜镶的亲兄弟,算是能稳压王辅臣一头,让其不敢有意见。
  其余两师则分别由关宁军出身的高得捷,以及光复中军空降的郭恪担任总兵。
  姜镶之弟,姜瑄领骑军都督。
  从中可以看出,在三方当中,以大同军旧部势力最强,这也是对当初山西大同军反正的犒赏,但经过数年光景,虽然在上层将领,大同军一系看似还占有许多关键位置,但在中下层军佐中,早已被拆分得支离破碎。
  首先是大量来自南京兵学苑的基层军官,而且原本的大同军也被整体拆分成了两个部分,只是骑兵保留在骑军,步卒已经编入右军,而右军都督万练,虽然也是当初山西起义的领袖之一,但却并非大同系出身。
  至此,文安之已经完全掌控了这两支军队。
  尤其是作为派系领袖的姜镶,已经被调任光复大都督府佥事,被隔离在了几千里外的南京。
  故而,才能毫无顾忌的敲打如王辅臣这种跋扈军官。
  王辅臣也毫无办法,只能寄期望于在战事之中,立下一二功勋,能作为自己进身之阶,若是能混到一个爵位,自然最好。
  而他所瞧准的,便是昔日自己曾经屯驻的故地,大同镇。
  阿济格、满达海受命西征平叛,收复大同以后,就把自己的大营设于此处。
  但随着战事一开,正白旗主力动员出战,紧接着文安之又派骑兵从长城沿线袭扰,迫使对方分兵应对。
  事实上,此时的大同城周围,十分空虚。
  只有护军营和部分绿营兵马而已,王辅臣的打算很简单,攻下大同当然不可能,但若是能抵近大同城外,诱歼一部清军,以威慑阿济格、满达海等将,亦算是大功。
  此时的王辅臣已经不是总兵了,不过副将而已,此番也只带了一个营,一千五百骑出来。
  虽说是目标小,易于穿插,但凭此兵力,恐怕也吃不下多少。
  被文安之留下深刻教训的王辅臣,可不敢擅专,而是将想法向总兵姜让透露,姜让与都督姜瑄是兄弟,商议之后,同意了王辅臣的计划。
  但却不只是让他跑到大同城外耀武扬威。
  当初王愬的例子,让明军将帅们发现了一个清军的弱势。
  就是清军兵力不少,但能用于机动的精锐,相反却很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