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在听周瑜也这么说,他总算下了决心,打算抢在下雪之前,派人送曹冲去行在。
  关于西征的问题,曹操也和周瑜说了很多。
  燕然都护府由美稷迁到燕然山后,为了减轻钱粮的压力,兵力大幅度削减,常驻燕然山的步骑不到万人,其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向大汉称臣的属国兵。
  随着中原的恢复,各种技术的进步,汉军兵力将进一步削减,三千装备齐全的汉军精锐就可以维持对北疆的控制。裁撤下来的将士怎么办,是他这个燕然都护必须考虑的问题。
  随天子西征,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
  曹操收集了不少西域的消息,但毕竟不能亲自派人去收集情报,从过往商人口中得到的消息也真假莫辨,他希望周瑜到了西域之后,能和他保持联系,让他了解更准确的消息,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
  为此,他可以为周瑜提供一些便利,包括但不限于挑选一批能工巧匠随周瑜西行。
  虽然这些工匠并不都是造船的,但触类旁通,肯定要比普通人上手快。
  周瑜欣然答应。
  数日后,周瑜再次起程,带着曹操给他的一些骑兵和工匠,一路向西。
  曹冲随曹操一起,为周瑜送行。
  两个相差二十岁的俊杰拱手告别,相约在西域再见。
  送走周瑜后,曹冲很快也辞别了曹操、郭嘉,在曹纯亲率的百名精骑护卫下,一路向南。
  曹操亲自为曹冲送行。
  看着曹冲等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曹操一声叹息。
  “父子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郭嘉笑笑。“都护何必担心,不出意外的话,十年之内,你们父子必能在西域并肩作战。”
  曹操沉吟片刻。“你这么有把握?”
  郭嘉点点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精诚之至,金石为开。天子知都护心意,必能成人之美。”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似异实同
  建安九年,秋。零陵郡营道县,九嶷山舜帝陵。
  刘协身着裁剪得体的窄袖劲装,负手站在一方巨岩之上,远眺南方。
  不远处,就是传说中舜帝的埋骨之所——舜源峰,以及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峰、女英峰。
  时代久远,已经没什么真正的遗迹,所谓古迹都带着浓厚的汉风。
  儒家文明强调慎终追远,对祖宗的崇拜深入骨髓,修陵是传统艺能,在华夏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舜帝自然也不例外。
  就本心而言,刘协对这一类新造古迹并没什么兴趣。
  之所以到这里来,还是为了教化。
  虽说九嶷山是舜帝埋骨之所,但附近的汉民却少得可怜,大部分人还是椎发文身的蛮夷。有人说他们是百越之后,也用人说他们和武陵蛮、江夏蛮一样来自益州,具体源流,没几个人说得清楚。
  刘协派人去采风,收集了不少古歌谣,也找到了一些古籍。但是很可惜,那些和图画一般的文字没几个人看得懂,只能和当地的祭司合作,希望能转译成汉语。
  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刘协现在想的只是教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