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草拟完诏书,贾诩正好来了,刘协就将诏书让贾诩看一下,想听听他的意见。
  贾诩看完,想了想,说道:“何必司空府南长史,不如建一个律学堂,由他出任祭酒,顺便负责律法的改革。自从董仲舒改造儒门,以春秋决狱,至今三百余年,积弊已深,也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执笔拟诏的新任尚书蒋琬听了,当即暴起。
  “太尉这是要掘儒门的根基么?”
  刘协和贾诩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随即异口同声的说道:“然!”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法家遗风
  蒋琬一下子愣住了,心中忐忑。
  他起身发言是一时冲动,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同时会得到天子与太尉的答复,而且这么直接。
  天子也就罢了。周不疑说过,天子平易近人,与身边的年轻郎官们相处融洽。可是太尉贾诩却是个阴沉之人,城府极深。
  他怎么会回答他这个刚入职没几天的年轻尚书的冒昧问题。
  莫不是自己过于激烈了?
  见蒋琬不安,刘协笑了笑,伸手向下轻按,示意蒋琬还座。
  蒋琬脑子一片空白,茫然地回了座,才想起来还没谢恩,连忙又向刘协请罪。
  “谢陛下恕臣失礼之罪。”
  刘协含笑点头,心里却道,这江南人果然莽得很,连蒋琬这样的温婉之人都有火爆脾气,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年轻人,有冲劲,不畏大人是好事,但更要敢于面对现实。”贾诩淡淡地说道:“希望你也能将这份勇气发挥在学问上。孟子有言,孔子乃圣之时者。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圣人,不可因为圣人曾经说过什么,就以为万世不移,不敢质疑。”
  蒋琬一时语塞,觉得哪里不对,又找不出理由反驳。
  他想维护的是董仲舒的观点,但贾诩用的却是时下更为盛行的孟子的观点,两人都是儒家先贤,哪个对,哪个错?
  总不能说孟子错了,董仲舒更高明吧?
  见蒋琬不说话,脸却憋得通红,刘协也没有再说什么。
  蒋琬虽然聪明,但儒学水平有限,远远不到能和人辩驳的境界,更别说面对贾诩这样的智者。不过以他的天赋,也用不了多久时间,就会慢慢改变观念。
  年轻人的好处,就在于能接受新理念。
  刘协重回话题,和贾诩讨论建律学堂的事。
  他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公开讨论。原因还是那个老问题,法家给人印象太坏了,沾点边都有麻烦。他本人对法家的印象也不太好,不想简单的将既有律法之学当作官方认可的学问,引起儒生们过于激烈的反应。
  但贾诩提议,由有儒门背景的高柔来主持律学堂,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案。
  周忠推荐高柔,是因为高柔的门户。
  陈留高氏能与汝南袁氏结婚姻,自然不是普通门户。
  其实有一个很多人都忽视,或者有意掩饰的事实,法家的起源并不在关中,而在战国时的韩魏,如今的汝颍一带。荀子就不用说了,韩非是颍川新郑人,李斯则是汝南上蔡人。即使是在儒家独尊三百年后,汝颍一带以律学传家的家族依然不少。
  阳翟郭家、陈留高家都是如此。
  由高柔出面创立律学堂,就算儒门有意见,也不会那么激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