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1 / 2)
  符清儿确实无法绕过宰相去惩治庙堂官员,可将对面名字记下,在此刻吹吹枕边风,那是特有的权力。
罗幼度听得很认真,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他不在京中的这些日子,很多牛鬼蛇神都会现出原形。
罗幼度听着符清儿的叙述,脑海中已经大致有了一个方向。
果然在整活一方面,文人不会放人失望。
士大夫集团在他的默许下,已经为赵普摧毁,只余下残兵败卒。
历史上影响大宋朝廷的文人集团,已经不复存在。
士大夫集团的核心来至于后周的文臣集团,他们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为首。这一时期,他们在郭荣的支持下,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因为给武将欺负压制的太狠,文臣集团内部固然有矛盾,但真遇到事情,毫无疑问会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历史上赵匡胤是向他们这群士大夫集团妥协了,虽然他办了范质、王溥,让自己的人当了士大夫集团的掌舵者,但为了不让自己黄袍加身的事件再次重演,一边收缴兵权,一边与文人集团达成协议,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大虞朝与宋朝都是继承于郭荣的后周,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皆有一群不能不用的相对很团结的文人集团。
赵匡胤妥协了,罗幼度则没有。
他一边死抓着兵权,一边扶持窦仪、宋琪、赵普来分化士大夫集团,还提出了一些列偏向利于文臣的政策:劝学、改革科举、推广教育等等等等,给士大夫集团一种依旧维持以文压武的政策。
直到灭巴蜀、江南,吴越归附之后,士大夫集团才觉得不对劲。
但为时已晚,罗幼度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江南、巴蜀文风鼎盛,他们的文臣集团或许没啥骨气,偏于享乐,能力还是有的。其中也不乏韩熙载、徐铉、徐锴这样的清流人氏。
罗幼度通过科举提拔了一批人才,又接收了江南、巴蜀、吴越的人才,摆脱了对士大夫的依赖,最后用赵普将他们打散。
但要认为少了他们就没有斗争,那便大错特错。
恰恰相反,文人间的争斗反而愈发激烈。
失去了主心骨的大臣们开始依附新的力量。
他们有的依附窦仪,有的依附赵普,有的依附宋琪,三股力量开始分食“士大夫集团”的残余实力。
旧的模式打破了,自是迎接新的局面。
符清儿顿了一顿,说道:“还有一事,宋相公在年初举荐二郎为作坊副史。”
罗幼度奇道:“他们很熟悉?”
符清儿口中的二郎是符彦卿的二儿子符昭愿。
符昭愿身为符彦卿的儿子,六岁就给郭威封兴州刺史,领天雄牙将。但随着五代军阀一个个的泯灭,符彦卿也开始急流勇退。
符彦卿将长子符昭信赶出了天雄军,次子符昭愿也以无领兵之才为由离开天雄军,符家一步步的交出了兵权。
符昭愿与父兄不同,从小谨厚谦约,喜好读书。喜好与文人雅士往来,广交朋友,待人有礼,半点没有将门风采,反而一身书生气息。但符昭愿一直生活在大名府,极少进京。
宋琪是朝廷宰相,除了奉命扩建幽州离京以外,一直都在京中,两人的生活轨迹是没有多少接触的。
符清儿摇头说道:“二郎说,此次入京前从未有过往来。此番到京之后有了交集,二郎自己也不知为何举荐自己。妾以为应该是丑丑很喜欢二郎之故。但二郎终究是男子,并未如母亲一般长时间呆在宫里,只是待了不足一个时辰。”
罗幼度笑道:“这宋相公也太小觑朕的这个二舅子了,作坊副史?真是小家子气,不论才学,还是荫补,二郎怎么样也得是一州刺史。这样吧,陇右现在急缺干吏,便让二郎去兰州担任刺史。” ↑返回顶部↑
			罗幼度听得很认真,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他不在京中的这些日子,很多牛鬼蛇神都会现出原形。
罗幼度听着符清儿的叙述,脑海中已经大致有了一个方向。
果然在整活一方面,文人不会放人失望。
士大夫集团在他的默许下,已经为赵普摧毁,只余下残兵败卒。
历史上影响大宋朝廷的文人集团,已经不复存在。
士大夫集团的核心来至于后周的文臣集团,他们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为首。这一时期,他们在郭荣的支持下,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因为给武将欺负压制的太狠,文臣集团内部固然有矛盾,但真遇到事情,毫无疑问会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历史上赵匡胤是向他们这群士大夫集团妥协了,虽然他办了范质、王溥,让自己的人当了士大夫集团的掌舵者,但为了不让自己黄袍加身的事件再次重演,一边收缴兵权,一边与文人集团达成协议,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大虞朝与宋朝都是继承于郭荣的后周,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皆有一群不能不用的相对很团结的文人集团。
赵匡胤妥协了,罗幼度则没有。
他一边死抓着兵权,一边扶持窦仪、宋琪、赵普来分化士大夫集团,还提出了一些列偏向利于文臣的政策:劝学、改革科举、推广教育等等等等,给士大夫集团一种依旧维持以文压武的政策。
直到灭巴蜀、江南,吴越归附之后,士大夫集团才觉得不对劲。
但为时已晚,罗幼度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江南、巴蜀文风鼎盛,他们的文臣集团或许没啥骨气,偏于享乐,能力还是有的。其中也不乏韩熙载、徐铉、徐锴这样的清流人氏。
罗幼度通过科举提拔了一批人才,又接收了江南、巴蜀、吴越的人才,摆脱了对士大夫的依赖,最后用赵普将他们打散。
但要认为少了他们就没有斗争,那便大错特错。
恰恰相反,文人间的争斗反而愈发激烈。
失去了主心骨的大臣们开始依附新的力量。
他们有的依附窦仪,有的依附赵普,有的依附宋琪,三股力量开始分食“士大夫集团”的残余实力。
旧的模式打破了,自是迎接新的局面。
符清儿顿了一顿,说道:“还有一事,宋相公在年初举荐二郎为作坊副史。”
罗幼度奇道:“他们很熟悉?”
符清儿口中的二郎是符彦卿的二儿子符昭愿。
符昭愿身为符彦卿的儿子,六岁就给郭威封兴州刺史,领天雄牙将。但随着五代军阀一个个的泯灭,符彦卿也开始急流勇退。
符彦卿将长子符昭信赶出了天雄军,次子符昭愿也以无领兵之才为由离开天雄军,符家一步步的交出了兵权。
符昭愿与父兄不同,从小谨厚谦约,喜好读书。喜好与文人雅士往来,广交朋友,待人有礼,半点没有将门风采,反而一身书生气息。但符昭愿一直生活在大名府,极少进京。
宋琪是朝廷宰相,除了奉命扩建幽州离京以外,一直都在京中,两人的生活轨迹是没有多少接触的。
符清儿摇头说道:“二郎说,此次入京前从未有过往来。此番到京之后有了交集,二郎自己也不知为何举荐自己。妾以为应该是丑丑很喜欢二郎之故。但二郎终究是男子,并未如母亲一般长时间呆在宫里,只是待了不足一个时辰。”
罗幼度笑道:“这宋相公也太小觑朕的这个二舅子了,作坊副史?真是小家子气,不论才学,还是荫补,二郎怎么样也得是一州刺史。这样吧,陇右现在急缺干吏,便让二郎去兰州担任刺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