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第2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往日里,他们不断的研发科研成果,然后将技术送到各个国营厂,变成成品,那会儿也没这么激动。这次也就看着个化肥厂而已,就觉得激动万分了。还有着一些满足感和安全感。
  也是这会儿,大家才真切的感受到了,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
  从里面出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被呛到了,还是因为激动,反正很多人眼眶都是红的。
  化肥厂的成功运转,也让军区的领导们很满意。
  对于之前提议过的,大量的接收需要进行劳动学习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举措,表示了支持。
  其实年前就提交过申请了。不过这次又催了,所以进度还是快一些。
  于是林安安他们得到消息,边疆实验区又要来新人了。
  也要分配到各个实验室里面工作。或者是厂里的一些研发岗位工作。
  所以实验区附近要扩建。扩建的规格是和之前的老区不同的。
  因为这些人是“下放”来这里参加劳动学习的。住宿和食堂之类的,都和秦教授他们这些第一批来的人不一样。甚至和何安娜一家子也不一样。何家来得早,档案是没问题的。这些人从档案上面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住宅是集体宿舍,两人睡在一间。吃饭的食堂也和林安安他们是不一样的。作息也不一样,每天都要干两个小时的农活。
  但是其余时间,可以进行科研工作。这也是这里的领导们做出的最大努力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秦教授他们都有些激动,谁还没几个老朋友呢?一方面希望老朋友们都好好的,别来这里。可另外一方面又宁愿来这里,也不要去了别的地方。好歹这地方安安静静的,没那么多事儿。
  可惜这个事儿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据说名单也是随机的。
  秦教授他们就叹气,希望自己的老朋友能来这里。
  到时候大家都集中在这里搞科研,必定能够更快的出成绩的。
  “不知道老邱会不会来,当初我就让他和我一起来的。他说舍不得家里孙子,如今倒是不知道情况了。我们这边也不好联系。 ”秦教授感慨道。他们来这里工作之后,自然是不能随便写信出去了。
  一来是不能让人知道他们这边的具体情况,二来也是要保密,即便他们的实验并不算机密项目,但是也不能随便泄密的。
  其他教授也是心里有期盼有担心。
  海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夫收拾东西,即将奔赴未知的远方。
  在这之前,他的儿子已经和他登报断绝了关系。
  儿子甚至举报他私藏一些禁书。
  其实哪里是禁书,是他家祖传的医书,这些医书他没有传给儿子,因为儿子不想学医,也没有这个天赋。传给儿子那就是浪费。只会被他糟蹋。
  可没想到,因为这个原因,被儿子给举报了。儿子说这书里面记录了一些给“达官显贵”看病的案例。这是封建糟粕。
  然后收的几个学徒为了和他撇清关系,也开始加入了指责他的行列,说他平日里给人看病的时候,态度是多么高傲,看不起贫苦百姓。
  老大夫本来也开始学习中医,准备搞起中西医结合了。在医院里面也颇有名气。结果因为这一遭,他失去了工作,参加了学习。如今还要去边疆参与劳作。
  最让他可惜的是,他的医书也被儿子当着他的面找出来,一把火焚烧了。几个学徒也是将他配置的药材全都毁坏了。
  老大夫蔡国医整个人苍老许多。多年的养生本让他一把年纪了还没白发,如今却因为这个事儿,头发白了一半。
  其实什么苦他都不怕,他就是难以接受那些被儿子毁掉的医书。那是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心血啊。逆子,真是逆子。
  再骂也没用了,收拾好行囊,就直接出发了。所谓的行囊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只有几件衣服,和棉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