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在八十年代投机倒把 第13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银行门口和政府广场的人群也散去了,就等着正月过后排队领钱了。
  听到这个消息孙母和王海燕心才彻底掉到肚子里去了。
  孙母状态迅速回升,终于赶在腊月三十这天回了家,可不愿意在医院过年。
  江小溪因为孙苗家出事,过年特意给他包了个大红包,亲自送给他,让他过个好年。
  当然,这也是他这一年来工作应得的奖励。
  孙向红案件在九二年春节的时候落下了帷幕,只是这件事仅仅是全国非法集资的一个地方缩影,在这个意识和思维受到激烈冲击的魔幻年代,全国的人都在不同的谎言中挣扎。
  当然,九二年对于华夏最大的冲击并不是欺骗,而是从一月份的时候,一位伟人开始了南巡,他为华夏经济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这件事做出了鲜明的解释。
  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话语一出,经济发展的大势已经锐不可当。
  华夏的经济发展在经历了九零年到九一年的寒冬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春节在家的时候,江小溪电视报纸一天不落的看着关于南巡的新闻,在现在媒体单一的情况下,获取政策变化的方式就只有报纸了。
  虽然是重生的,但江小溪看报纸却很新鲜,前世就只顾着忙乎吃喝拉撒,哪里还想着看报纸呢。
  现在正是关键的时期,江小溪把看过的报纸都好好的保存下来,这以后就是见证的历史的物件,肯定能值不少钱呢。
  不过,其他的事情不记得了,但是有一件事情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原材料将会涨价这件事情。
  这是几年后,江小溪看到的一个电视访谈上说的。
  这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访谈,当时他还是一个村干部,他在听到南巡讲话之后,就召集起了村干部,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囤积原材料,还去借了高利贷,大批进购铝锭。
  他们进购的时候铝锭价格为六千元每吨,仅仅三个月后,铝锭已经涨到了一万八千块一吨!
  为了村子和自己狠狠赚了一笔!
  从而拥有了第一桶金,下海经商,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而九二年也是全面改革开放的一年,众多官员也感受到了经济浪潮的炙热,纷纷扔下铁饭碗,去到南方下海经商。
  至此之后,华夏经济发展的野蛮时代拉开了大幕!
  江小溪摸着下巴,还是这倒买倒卖的活计,没啥难度的适合自己啊。
  这一导一卖,赚个差价,基金会的钱就出来了。
  说到基金会,现在江小溪有点挠头了,叹了一口气,做慈善不容易啊。
  华夏人口多,贫困人口也多,江小溪之前觉得一个亿很多,好像凭借自己就能帮助很多孩子一样,但是这钱真的花出去才知道,这只是沧海一粟。
  仅仅凭借自己这点资金,倾家荡产都无法洒出水花。
  她现在有些犹豫,是否要接受社会捐款。
  只是一旦基金会接受社会捐款,就要对社会负责,公开费用使用情况,接受大众的监督和评论,把自己和所有人暴露在别人眼中。
  但这不是江小溪想要,她只是想为华夏做一些事情。
  不过,现在自己还能扛得住,先把铝锭这件事做了,大赚一笔再说。
  收购铝锭这件事不适合皮鞋厂来做,想了想,姜灿哥做倒是适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