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靖康之耻后的帝姬 第8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略微停顿片刻,赵寰难得戏谑地道:“都知道我在这里,他们看稀奇,也该会来瞧一瞧。”
  众人忍俊不禁,一起笑了起来。
  赵寰将拟定好的贸易货物册子递给他们,道:“这些你们也看看,若有不足缺漏,好帮着修改填补。”
  册子上所列的双方交易货物,大宋依旧是布匹瓷器,盐,茶,珠宝头面等。
  大理国的粮食,蔬果,大宋来者不拒。明确点出需要的,则是他们的马匹牲畜。
  至于吐蕃,同样是他们的马,干奶渣,牦牛,牲畜皮毛。
  夷部则是他们的药材,粮食等等。
  赵寰特别强调的一点,则是大宋欢迎他们的百姓,前来成都府等地学习读书。无论男女,皆可从军。若有读过书之人,还能参加科考,出仕为官。
  除此之外,大宋还支持他们建学堂,赠送其大量的书籍,从四书五经到农,医,一应俱全。派遣夫子前去学堂,教他们的学生读书等等。
  果然,没过几日,包黑水他们陆续到来,大理国更是派出了国相高顺贞亲临!
  大理国高氏与段氏共治天下,高氏作为实际掌权者,世袭国相。
  当年国相高升泰自立为王,废了段氏,当了三年皇帝。在高升泰重病时,还位于段氏,拥立段正淳为帝。
  段正淳封高升泰儿子高泰明为相,后段正严继位,国相依旧是高家人。
  成都府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空前的热闹。
  赵寰举办了盛大的筵席,欢迎他们的到来。除了把酒言欢,还让他们观看了骑兵营的演兵,锋利的苗刀,威力十足的神臂弩,床弩。
  演兵次日,高顺贞作为大理国的国相,以大宋藩臣的姿态,向赵寰纳贡称臣,奉上大理马。
  其他几个部落,紧接着爽快同意了赵寰的互市交易要求,各自满意而归。
  南边朝廷,最近动作频繁,遥定了岳飞叛国之罪。再次痛骂赵寰背弃祖宗,破坏了人伦纲常,不孝不仁不义。
  大理国称藩王臣服之书,被刊登在了大宋朝报上,送给临安赵构做回礼。
  在快到端午时,赵寰总算大致理清了一应事物,将其交到出任川陕道转运使辛赞的手中,与张浚他们一起,启程回燕京。
  一路北行,离开封越近,张浚他们就越坐立难安。
  任慧娘被张浚哭诉得烦了,干脆到赵寰的马车上躲清净。
  天气热,赵寰卷起车帘,让风吹进来。她压住手上被吹卷的纸,打量着任慧娘紧皱的眉头,好笑地问道:“他们几人可是又在说当年开封的热闹了?”
  “可不是。”任慧娘撇嘴,烦闹无比地到:“这一路啊,他们几人一直念叨个不停。一会哭,一会笑,说什么近乡情怯,从未敢想过,能有回到故都的一日。读书人真是,成日写文写诗哭,就是不知道拿起刀,与敌人拼命。”
  赵寰不禁笑道:“笔也如刀锋般锋利,可不能小瞧了。打胜仗的将军,在他们笔下,可能会变成成为穷兵赎武,心怀不轨的逆贼。”
  任慧娘想到南边朝廷的动作,立刻慎重了起来:“赵统帅说得是,可不能掉以轻心了。”
  赵寰做了官员调动,任慧娘接替韩皎出任巨野府尹,韩皎则前去了兴庆,与姜醉眉一起处理战后事宜。
  从后宅当家理事,变成能主政一方。任慧娘除了高兴之外,生怕自己最不好,忐忑得连觉都睡不安稳。
  张浚看得心疼,经常劝她要宽心,别还没到任上,自己先紧张太过病倒了。
  赵寰听张浚提过任慧娘的情形,忙宽慰她道:“你别想太多,我就是说说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