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二代吃瓜日常[年代] 第65节(3 / 4)
胡秋菊微笑道:“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啊。”
李守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咋可能忘,这么多年了,咱以前的那些事,每一样我都记得清楚着哩。”
说着,他便扶着床坐直了一些,然后伸手去接那一桶面条。
当他的手快要碰到保温桶时,胡秋菊忽然收了回去。
只停顿了一秒,随后便把桶里的面条当着他的面,全部倒在了脚边的那只尿桶里。
哗啦啦……
李守民根本来不及阻止,一眨眼的功夫,保温桶就被倒了个干干净净。
“你,你这是干啥?!”
李守民懵了,他没想到向来节俭的胡秋菊会做出浪费粮食的事,更不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想吃我做的捞面条啊?”
将手里的保温桶放在一旁,站起身后,居高临下的胡秋菊脸上的笑容变得更灿烂了,“那就继续想着吧,我做的捞面条,就算倒进粪坑里也不可能再进你的嘴!”
第50章
李守民后悔了。
从出院后, 他就成了一块狗皮膏药,天天跟在胡秋菊的屁股后面想着复婚。
胡秋菊也不傻,自从那次跟他吵过一架后,脑子就清醒多了, 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想再要回房子, 想着有人天天像丫鬟一样给他端茶送饭。
所以哪怕他再怎么殷勤, 也不会心软。
别说是胡秋菊了,村里的人也天天看李守民的笑话。
那段时间,只要提起“李”这个字,都会说起他被一个男人骗得团团转, 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也要跟人家在一起的事。
走出伤痛最好的方式, 就是给自己找点事做。
忘记男人最快的方法,是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胡秋菊虽然不懂得这些大道理,但她还是逐渐摸索着, 从离婚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程玉秀的活动中心赶在年底前建好了, 胡秋菊成了活动中心的一名管理员。
活动中心的二楼是午托部,不仅给走读的学生们提供一顿午饭,还会安排睡午觉的地方。
胡秋菊和村里的马艳红主要负责午托部,日常的工作就是上午备饭、中午去接孩子们放学、下午送孩子们上学这些事,有些学生父母回来得晚,到傍晚还会再管一顿饭。
虽说程玉秀开这个活动中心的初衷, 是为了给十里堡的村民们提供方便, 不过别的村民或是市里的孩子们想来她也照样欢迎。
起初,她想着是以棋牌为主, 午托和老托都是顺带手的事,可当开起来后才发现,来午托的小学生是最多的, 三十个名额,不到半个月就报满了。
天天忙着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又要给他们做饭,可把胡秋菊给忙坏了,哪还有功夫去想李守民的那点破事?
中午十一点,胡秋菊早早扛起了印有“十里堡午托部”的小招牌,准备去学校接孩子们放学,马艳红本来要一起去的,但家里有点事,只能先回家一趟。
快走到学校门口时,她老远就看到一个梳得油亮的大脑袋瓜,正蹲守在学校旁边的那棵大榕树下。
可能这就是生活几十年培养出的默契,胡秋菊只是看了一眼,李守民立刻觉察到她来了,连忙站起身去迎她。 ↑返回顶部↑
李守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咋可能忘,这么多年了,咱以前的那些事,每一样我都记得清楚着哩。”
说着,他便扶着床坐直了一些,然后伸手去接那一桶面条。
当他的手快要碰到保温桶时,胡秋菊忽然收了回去。
只停顿了一秒,随后便把桶里的面条当着他的面,全部倒在了脚边的那只尿桶里。
哗啦啦……
李守民根本来不及阻止,一眨眼的功夫,保温桶就被倒了个干干净净。
“你,你这是干啥?!”
李守民懵了,他没想到向来节俭的胡秋菊会做出浪费粮食的事,更不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想吃我做的捞面条啊?”
将手里的保温桶放在一旁,站起身后,居高临下的胡秋菊脸上的笑容变得更灿烂了,“那就继续想着吧,我做的捞面条,就算倒进粪坑里也不可能再进你的嘴!”
第50章
李守民后悔了。
从出院后, 他就成了一块狗皮膏药,天天跟在胡秋菊的屁股后面想着复婚。
胡秋菊也不傻,自从那次跟他吵过一架后,脑子就清醒多了, 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想再要回房子, 想着有人天天像丫鬟一样给他端茶送饭。
所以哪怕他再怎么殷勤, 也不会心软。
别说是胡秋菊了,村里的人也天天看李守民的笑话。
那段时间,只要提起“李”这个字,都会说起他被一个男人骗得团团转, 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也要跟人家在一起的事。
走出伤痛最好的方式, 就是给自己找点事做。
忘记男人最快的方法,是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胡秋菊虽然不懂得这些大道理,但她还是逐渐摸索着, 从离婚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程玉秀的活动中心赶在年底前建好了, 胡秋菊成了活动中心的一名管理员。
活动中心的二楼是午托部,不仅给走读的学生们提供一顿午饭,还会安排睡午觉的地方。
胡秋菊和村里的马艳红主要负责午托部,日常的工作就是上午备饭、中午去接孩子们放学、下午送孩子们上学这些事,有些学生父母回来得晚,到傍晚还会再管一顿饭。
虽说程玉秀开这个活动中心的初衷, 是为了给十里堡的村民们提供方便, 不过别的村民或是市里的孩子们想来她也照样欢迎。
起初,她想着是以棋牌为主, 午托和老托都是顺带手的事,可当开起来后才发现,来午托的小学生是最多的, 三十个名额,不到半个月就报满了。
天天忙着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又要给他们做饭,可把胡秋菊给忙坏了,哪还有功夫去想李守民的那点破事?
中午十一点,胡秋菊早早扛起了印有“十里堡午托部”的小招牌,准备去学校接孩子们放学,马艳红本来要一起去的,但家里有点事,只能先回家一趟。
快走到学校门口时,她老远就看到一个梳得油亮的大脑袋瓜,正蹲守在学校旁边的那棵大榕树下。
可能这就是生活几十年培养出的默契,胡秋菊只是看了一眼,李守民立刻觉察到她来了,连忙站起身去迎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