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1 / 3)
见宣彦成功与宣毕渊汇合,其中一人低声道,“任务完成,该回去复命了。”
两人刚转身准备撤离,却不想迎面撞上一道高大的身影。那人身披亮银色禁军甲胄,肩甲上雕刻的兽纹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手中长刀尚未出鞘,却已透着逼人的杀气。
“你们……”乱军士兵脸色骤变,刚想拔兵器反抗,却见禁军将领手腕一翻,长刀如闪电般出鞘,寒光掠过,两道血痕瞬间在两人脖颈处绽开。
他们连呼救声都没来得及发出,便重重倒在地上,眼中还残留着难以置信的惊恐。
怎么会有禁军在这里?这是他们闭眼前最后一个念头。
禁军将领收刀入鞘,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对身后隐现的几名禁军士兵吩咐道,“处理干净,别留下痕迹。”
-----------------------
作者有话说:昨天睡了一天,实在没有更新的力气了,不止没更新,现生工作也放在了一边,刚刚码字时,同时还来了消息,说我的工作还没完成,要加油哦,加不起来油了[托腮],破罐子破摔中……
第292章
宣毕渊带着北境军的铁骑扑向豪城, 在他抵达前豪城城门早已大开,城内风声鹤唳,城门中央, 宣家嫡脉的尸体被整齐挂在城中央, 颈间刀伤狰狞,早已没了气息。
乱军的踪迹消失得无影无踪, 像是从未出现过。
“啊……”宣毕渊盯着亲人的遗体,盛怒之下拔剑斩断身旁的旗杆,“弘庆帝,我必诛你!”
他翻身上马, 猩红着眼下令, “全军调转方向,杀去天都。”
北境军的马蹄声震得大地发颤,消息先一步传到天都。
百姓们慌了神, 有人背着包裹往城外逃,却被守城禁军拦回, 有人躲在自家门板后, 透过缝隙望着街道,生怕北境兵突然冲进来。
朝堂之上更是乱作一团。
朝臣们哭劝, “陛下, 北境军来势汹汹,不如先往南边避一避。”
武将们则拍着胸脯请战, “臣愿死守城门,护百姓国邦,与天都共存亡。”
弘庆帝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始终没松口。
直到城外传来北境军的号角声, 弘庆帝才缓缓起身,“朕的江山,朕自己守。”
说罢,他挥开阻拦的人,径直走向城楼。
太子妃黛莺和随后赶到,站在城楼一侧,目光扫过城下的北境军,缓缓垂下眼睫。
“弘庆帝,你可知罪。”宣毕渊勒马站在城下,声如洪钟,“你杀我宣家嫡脉,构陷忠良,今日我便带着北境军,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弘庆帝轻笑一声,“你勾结外邦,犯我都城,倒有脸说这话。”
宣毕渊猛地掏出怀中锦盒,将碎裂的真玉佩掷向城楼,“你根本不是雁家血脉,大梁的江山,本就不该是你的……”
他已被愤怒冲昏头脑,目眦欲裂,一股脑将狸猫换太子旧事全说了个干净,他本准备慢慢煽动朝臣、禁军,可此时他已经什么都顾不得,连皇室血脉的火凤印记亦没有隐瞒。
城楼上的朝臣倒吸一口凉气,弘庆帝却依旧镇定,对身后招手,“黛卿,你来说。”
只见一位身着锦袍的老者走出,正是雁萧关的外祖父,黛家家主黛谐贤。
他先是朝朝弘庆帝一拜,随即对着城下朗声道,“陛下膝下皇子中,确有一人身负火凤胎记,正是老夫的外孙。”
宣毕渊一愣,他想起因雁萧关不受宠,后又太孤僻,旁人确实不知其是否身负火凤印记,尤其是连其生母都对其恨之入骨,因此一开始谁也没将他放在心上,更不可能打探其出生时有何异状。 ↑返回顶部↑
两人刚转身准备撤离,却不想迎面撞上一道高大的身影。那人身披亮银色禁军甲胄,肩甲上雕刻的兽纹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手中长刀尚未出鞘,却已透着逼人的杀气。
“你们……”乱军士兵脸色骤变,刚想拔兵器反抗,却见禁军将领手腕一翻,长刀如闪电般出鞘,寒光掠过,两道血痕瞬间在两人脖颈处绽开。
他们连呼救声都没来得及发出,便重重倒在地上,眼中还残留着难以置信的惊恐。
怎么会有禁军在这里?这是他们闭眼前最后一个念头。
禁军将领收刀入鞘,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对身后隐现的几名禁军士兵吩咐道,“处理干净,别留下痕迹。”
-----------------------
作者有话说:昨天睡了一天,实在没有更新的力气了,不止没更新,现生工作也放在了一边,刚刚码字时,同时还来了消息,说我的工作还没完成,要加油哦,加不起来油了[托腮],破罐子破摔中……
第292章
宣毕渊带着北境军的铁骑扑向豪城, 在他抵达前豪城城门早已大开,城内风声鹤唳,城门中央, 宣家嫡脉的尸体被整齐挂在城中央, 颈间刀伤狰狞,早已没了气息。
乱军的踪迹消失得无影无踪, 像是从未出现过。
“啊……”宣毕渊盯着亲人的遗体,盛怒之下拔剑斩断身旁的旗杆,“弘庆帝,我必诛你!”
他翻身上马, 猩红着眼下令, “全军调转方向,杀去天都。”
北境军的马蹄声震得大地发颤,消息先一步传到天都。
百姓们慌了神, 有人背着包裹往城外逃,却被守城禁军拦回, 有人躲在自家门板后, 透过缝隙望着街道,生怕北境兵突然冲进来。
朝堂之上更是乱作一团。
朝臣们哭劝, “陛下, 北境军来势汹汹,不如先往南边避一避。”
武将们则拍着胸脯请战, “臣愿死守城门,护百姓国邦,与天都共存亡。”
弘庆帝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始终没松口。
直到城外传来北境军的号角声, 弘庆帝才缓缓起身,“朕的江山,朕自己守。”
说罢,他挥开阻拦的人,径直走向城楼。
太子妃黛莺和随后赶到,站在城楼一侧,目光扫过城下的北境军,缓缓垂下眼睫。
“弘庆帝,你可知罪。”宣毕渊勒马站在城下,声如洪钟,“你杀我宣家嫡脉,构陷忠良,今日我便带着北境军,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弘庆帝轻笑一声,“你勾结外邦,犯我都城,倒有脸说这话。”
宣毕渊猛地掏出怀中锦盒,将碎裂的真玉佩掷向城楼,“你根本不是雁家血脉,大梁的江山,本就不该是你的……”
他已被愤怒冲昏头脑,目眦欲裂,一股脑将狸猫换太子旧事全说了个干净,他本准备慢慢煽动朝臣、禁军,可此时他已经什么都顾不得,连皇室血脉的火凤印记亦没有隐瞒。
城楼上的朝臣倒吸一口凉气,弘庆帝却依旧镇定,对身后招手,“黛卿,你来说。”
只见一位身着锦袍的老者走出,正是雁萧关的外祖父,黛家家主黛谐贤。
他先是朝朝弘庆帝一拜,随即对着城下朗声道,“陛下膝下皇子中,确有一人身负火凤胎记,正是老夫的外孙。”
宣毕渊一愣,他想起因雁萧关不受宠,后又太孤僻,旁人确实不知其是否身负火凤印记,尤其是连其生母都对其恨之入骨,因此一开始谁也没将他放在心上,更不可能打探其出生时有何异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