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1 / 2)
“回主上,”兵士笑着解释,“我们按少主的吩咐,派了几个机灵的兄弟去周边村镇送消息,跟他们说,凡是来领红薯种的百姓,我们不仅会以低价卖给他们粮种,还会派人护着他们把红薯种下,直到秋收,保证不受乱贼侵扰。
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就算家里还有些存粮,为了求一份安宁,也都赶来了。那边几个老人家,是从两百里外的禹城李家村来的,说村里的粮田都被乱贼毁了,就盼着这红薯种能让他们活下去。”
雁萧关顺着亲兵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捧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子,小心翼翼地跟神武军说着什么,眼中满是恳求。
他心中一涩,正想开口,却见明几许从人群中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名册,身上还沾着些许泥土,想来是刚去村后的田地看过红薯种的储存情况。
“我正想跟你说此事。”明几许走到雁萧关身边,将名册递给他,手指点在名册上的标记,“我已让人将红薯种按地域分好,一共分成了八队,每队由五个扮作商贩的神武军护送,负责将粮种送到不同的村镇。”
他顿了顿,又指着名册上的小字补充,“你看,这三队去西边的村镇,那里靠近苍城,苍城守军正在跟乱贼对峙,我们的人到了之后,能暗中给苍城送些伤药与粮食。”
“另外,每队商队里,我都安排了三名医工。”明几许的语气软了几分,带着几分笑意,“前些日子乱贼劫掠,听说不少百姓都受了伤,他们可为战乱中受伤的百姓诊治,还能顺便传授些基础的医疗知识。”
雁萧关接过名册,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每一处安排都条理清晰,连细节都考虑得周全。
两人并肩往村落深处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着几根绽出新绿的小路上。
雁萧关忽然停下脚步,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带着几分疑惑,“对了,我今日留意了一下青城外的乱贼,他们虽人数不少,却军纪涣散,装备也简陋,看着确实不像是能把中江闹得翻天覆地的样子。”
明几许脚步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百姓们也说现今的乱贼似乎同以往不同,原本乱贼不说对百姓多方安抚,却少会对百姓出手,可不过两月,乱贼渐渐原形毕露,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与当初进城的军队称得上大异其趣。”
说到此处,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忽而升起一个猜测,现今在中江的乱贼怕是后续招揽的流民,乱贼的主力或许已不在中江。
两人神色转凝,走到村口,却听到一阵孩童的笑声。
两人转头看去,只见几个医工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草药,教孩子们辨认蒲公英与艾草,旁边的百姓围坐着,有的在听医工讲解伤口处理的方法。
雁萧关神色渐缓,无论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牛鬼蛇神被绝对的武力压制也得灰飞烟灭。
明几许若有所思,他们或许可以趁乱贼主力空虚,先拿回中江。
.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雁萧关便召集了扮作商队的神武军。他一身素色长衫,却难掩周身的锐气,目光扫过队列,声音沉稳有力,“今日起,各队按计划出发,护送红薯种前往指定村镇。记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护百姓种粮,但若遇乱贼挑衅,无需忍让,以你们的战力,足以应对任何险境。”
话音落,八支商队陆续启程。
每队神武军虽身着商贩短打,腰间却藏着吹毛断发的利刃,背上的行囊里除了红薯种,还裹着刀枪不入的轻质铠甲,更妙的是运粮的车架,看似普通的木架,只需卸下两侧木板,便能露出架在其中的短铳与小型火炮。
个个都是赢州工坊特制的军械,放眼大梁,无任何一支军队能及。
最先稳住的便是青城。
城外的乱贼起初还想阻拦商队,见商队“商贩”们只拿出短铳,便以为是普通猎户的武器,叫嚣着冲上来。
可没等他们靠近,几声响过后,冲在最前的几个乱贼便倒在地上,剩下的人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
此后几日,但凡有乱贼敢靠近青城周边的村镇,要么被神武军的短铳击退,要么被突然架起的火炮轰得四散而逃。渐渐地,青城城外再无乱贼敢露面,城内百姓终于能走出家门,安心耕种。
稳住青城后,雁萧关便以这里为根基,让各队商队往更远的村镇渗透。他不急于攻打被乱贼占据的大城,反而专注于拿下周边的小村小镇,这些地方虽小,却是粮食产出的根本,也是百姓聚集之地。
每到一处,神武军便先帮百姓清理周遭的乱贼残部,再教他们如何种植红薯,给受伤的人诊治,待村镇安稳后,又留下两三名士兵协助乡勇防守,自己则带着其余人前往下一处。
如此一来,短短一月,青城周边的数十个村镇便尽数安稳。百姓们白天在田里种红薯,晚上则由乡勇与神武军一同巡逻,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百姓们虽淳朴,却不愚笨。神武军虽扮作商贩,可他们出手利落、装备精良,待人温和却自带威严,与寻常商贩截然不同。
有一次,一个孩童不小心撞到了商贩的车架,那商贩下意识地扶了孩子一把,口中脱口而出,“王爷交代过,不得伤了百姓。” ↑返回顶部↑
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就算家里还有些存粮,为了求一份安宁,也都赶来了。那边几个老人家,是从两百里外的禹城李家村来的,说村里的粮田都被乱贼毁了,就盼着这红薯种能让他们活下去。”
雁萧关顺着亲兵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捧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子,小心翼翼地跟神武军说着什么,眼中满是恳求。
他心中一涩,正想开口,却见明几许从人群中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名册,身上还沾着些许泥土,想来是刚去村后的田地看过红薯种的储存情况。
“我正想跟你说此事。”明几许走到雁萧关身边,将名册递给他,手指点在名册上的标记,“我已让人将红薯种按地域分好,一共分成了八队,每队由五个扮作商贩的神武军护送,负责将粮种送到不同的村镇。”
他顿了顿,又指着名册上的小字补充,“你看,这三队去西边的村镇,那里靠近苍城,苍城守军正在跟乱贼对峙,我们的人到了之后,能暗中给苍城送些伤药与粮食。”
“另外,每队商队里,我都安排了三名医工。”明几许的语气软了几分,带着几分笑意,“前些日子乱贼劫掠,听说不少百姓都受了伤,他们可为战乱中受伤的百姓诊治,还能顺便传授些基础的医疗知识。”
雁萧关接过名册,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每一处安排都条理清晰,连细节都考虑得周全。
两人并肩往村落深处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着几根绽出新绿的小路上。
雁萧关忽然停下脚步,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带着几分疑惑,“对了,我今日留意了一下青城外的乱贼,他们虽人数不少,却军纪涣散,装备也简陋,看着确实不像是能把中江闹得翻天覆地的样子。”
明几许脚步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百姓们也说现今的乱贼似乎同以往不同,原本乱贼不说对百姓多方安抚,却少会对百姓出手,可不过两月,乱贼渐渐原形毕露,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与当初进城的军队称得上大异其趣。”
说到此处,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忽而升起一个猜测,现今在中江的乱贼怕是后续招揽的流民,乱贼的主力或许已不在中江。
两人神色转凝,走到村口,却听到一阵孩童的笑声。
两人转头看去,只见几个医工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草药,教孩子们辨认蒲公英与艾草,旁边的百姓围坐着,有的在听医工讲解伤口处理的方法。
雁萧关神色渐缓,无论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牛鬼蛇神被绝对的武力压制也得灰飞烟灭。
明几许若有所思,他们或许可以趁乱贼主力空虚,先拿回中江。
.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雁萧关便召集了扮作商队的神武军。他一身素色长衫,却难掩周身的锐气,目光扫过队列,声音沉稳有力,“今日起,各队按计划出发,护送红薯种前往指定村镇。记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护百姓种粮,但若遇乱贼挑衅,无需忍让,以你们的战力,足以应对任何险境。”
话音落,八支商队陆续启程。
每队神武军虽身着商贩短打,腰间却藏着吹毛断发的利刃,背上的行囊里除了红薯种,还裹着刀枪不入的轻质铠甲,更妙的是运粮的车架,看似普通的木架,只需卸下两侧木板,便能露出架在其中的短铳与小型火炮。
个个都是赢州工坊特制的军械,放眼大梁,无任何一支军队能及。
最先稳住的便是青城。
城外的乱贼起初还想阻拦商队,见商队“商贩”们只拿出短铳,便以为是普通猎户的武器,叫嚣着冲上来。
可没等他们靠近,几声响过后,冲在最前的几个乱贼便倒在地上,剩下的人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
此后几日,但凡有乱贼敢靠近青城周边的村镇,要么被神武军的短铳击退,要么被突然架起的火炮轰得四散而逃。渐渐地,青城城外再无乱贼敢露面,城内百姓终于能走出家门,安心耕种。
稳住青城后,雁萧关便以这里为根基,让各队商队往更远的村镇渗透。他不急于攻打被乱贼占据的大城,反而专注于拿下周边的小村小镇,这些地方虽小,却是粮食产出的根本,也是百姓聚集之地。
每到一处,神武军便先帮百姓清理周遭的乱贼残部,再教他们如何种植红薯,给受伤的人诊治,待村镇安稳后,又留下两三名士兵协助乡勇防守,自己则带着其余人前往下一处。
如此一来,短短一月,青城周边的数十个村镇便尽数安稳。百姓们白天在田里种红薯,晚上则由乡勇与神武军一同巡逻,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百姓们虽淳朴,却不愚笨。神武军虽扮作商贩,可他们出手利落、装备精良,待人温和却自带威严,与寻常商贩截然不同。
有一次,一个孩童不小心撞到了商贩的车架,那商贩下意识地扶了孩子一把,口中脱口而出,“王爷交代过,不得伤了百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