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2 / 2)
说到此处,雁萧关转头对候在一旁的陆从南吩咐,“你即刻让人备好船只与粮草,让副将即刻启程。另外,传令赢州各地守军加强戒备, 严格盘查往来人员,尤其是从内陆来的商队与流民,以防逆贼细作混入城中。”
陆从南沉声应下,“末将遵命。”
话音未落,便转身大步离去,生怕耽误了时辰。
官修竹望着雁萧关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慌乱渐渐被安定取代,他躬身叩拜,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多谢王爷,此恩,官某与家父定当涌泉相报。”
雁萧关伸手扶起他,语气凝重,“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去医馆安抚程家众人,从他们口中问清逆贼的兵力、旗号与动向,越多细节越好。这些消息对我们应对后续乱局至关重要,万万不可遗漏。”
官修竹抬起头时,脸上的慌乱已彻底褪去,眼底只剩坚韧,他拱手应道,“是,属下这就去办。”
说罢,便大步转身离去,脚步沉稳,不复先前的焦躁。
书房内,烛火跳动不休,将案上悬挂的大梁舆图映照得格外清晰,山川河流、城镇关隘的轮廓在光影中忽明忽暗。
雁萧关久久伫立在舆图前,背脊挺直如松。
“北疆破岭水,中江起逆贼……”他低声呢喃,声音里满是沉郁,目光扫过舆图上北疆、中江两条蜿蜒的脉络,只觉这两处乱局如同两把尖刀,正狠狠扎在大梁的腹地。
就在这时,明几许推门进入书房,见雁萧关独自对着舆图出神,连他进来都未曾察觉,便轻步走上前,温声问道,“还在想战事背后的推手?”
雁萧关缓缓点头,转头看向明几许,眼底的忧色丝毫未退,“不止是推手,我更担心天都的时局,父皇年事已高,身子本就不太爽利,经此乱贼四起的变故,不知还能不能撑住朝堂大局。”
他顿了顿,想到什么,眼露烦躁,“何况朝堂上还有宣毕渊与太子相争,宣毕渊却占尽上风。若他趁机作乱,拉拢朝臣,甚至勾结外部逆贼……到那时,天都危矣,大梁更是危矣。”
雁萧关望着舆图上“天都”二字,只觉心头沉甸甸的,他在那座繁华帝都的牵挂,实在太多。除了年迈的弘庆帝与太子,还有深宫中素来无忧无虑的黛贵妃,以及尚且年幼的黛莺和。
尤其是黛莺和,那孩子年纪尚小,性子被养的不谙世事,此前他离京时,特意派了陆灵珑与陆自心暗中护持。可当天都乱局骤起,逆贼与朝堂势力交织纠缠,陆灵珑与陆自心两人势单力薄,若真有突发变故,怕是连自身都难保,又何谈护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
想到此处,雁萧关眼底骤然闪过一丝冷意,他直觉天都乃至各地的诸多乱象,定然与宣毕渊脱不了干系。
“宣毕渊……”雁萧关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在舌尖滚过,带着刺骨的寒意“此人素来狼子野心,我早疑他有不轨之心。如今北疆、中江乱起,他怕是正躲在暗处,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好趁机夺权。”
明几许站在一旁,看着雁萧关眼中翻涌的担忧与冷厉,指尖轻轻覆在他攥紧的拳头上,那掌心因用力而泛白,连指节都绷得发紧。
雁萧关条件反射般松开手掌,正要反手握住这抹温热,明几许却顺势将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递到他手中。
“此乃绿秧传回的消息。”明几许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韧,“在我们刚返回赢州之时,便有零星消息传来说中江恐有异常,我当时便派了绿秧前去探查,今日总算等到了她的回信。”
他顿了顿,补充道,“信上说她已顺利抵达中江,正在暗中查探局势,我们再等几日,便能得到中江的确切消息。”
雁萧关连忙翻开信纸,逐字逐句看完,紧绷的眉眼瞬间舒展了几分,语气里难掩欣喜,“我原还想着要等神武军赶到中江后,才能传回那边的动静,没想到你又比我快上一步。”
他抬头看向明几许,眼底满是爱重,“果然还是你深谋远虑,考虑得比我周全。” ↑返回顶部↑
陆从南沉声应下,“末将遵命。”
话音未落,便转身大步离去,生怕耽误了时辰。
官修竹望着雁萧关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慌乱渐渐被安定取代,他躬身叩拜,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多谢王爷,此恩,官某与家父定当涌泉相报。”
雁萧关伸手扶起他,语气凝重,“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去医馆安抚程家众人,从他们口中问清逆贼的兵力、旗号与动向,越多细节越好。这些消息对我们应对后续乱局至关重要,万万不可遗漏。”
官修竹抬起头时,脸上的慌乱已彻底褪去,眼底只剩坚韧,他拱手应道,“是,属下这就去办。”
说罢,便大步转身离去,脚步沉稳,不复先前的焦躁。
书房内,烛火跳动不休,将案上悬挂的大梁舆图映照得格外清晰,山川河流、城镇关隘的轮廓在光影中忽明忽暗。
雁萧关久久伫立在舆图前,背脊挺直如松。
“北疆破岭水,中江起逆贼……”他低声呢喃,声音里满是沉郁,目光扫过舆图上北疆、中江两条蜿蜒的脉络,只觉这两处乱局如同两把尖刀,正狠狠扎在大梁的腹地。
就在这时,明几许推门进入书房,见雁萧关独自对着舆图出神,连他进来都未曾察觉,便轻步走上前,温声问道,“还在想战事背后的推手?”
雁萧关缓缓点头,转头看向明几许,眼底的忧色丝毫未退,“不止是推手,我更担心天都的时局,父皇年事已高,身子本就不太爽利,经此乱贼四起的变故,不知还能不能撑住朝堂大局。”
他顿了顿,想到什么,眼露烦躁,“何况朝堂上还有宣毕渊与太子相争,宣毕渊却占尽上风。若他趁机作乱,拉拢朝臣,甚至勾结外部逆贼……到那时,天都危矣,大梁更是危矣。”
雁萧关望着舆图上“天都”二字,只觉心头沉甸甸的,他在那座繁华帝都的牵挂,实在太多。除了年迈的弘庆帝与太子,还有深宫中素来无忧无虑的黛贵妃,以及尚且年幼的黛莺和。
尤其是黛莺和,那孩子年纪尚小,性子被养的不谙世事,此前他离京时,特意派了陆灵珑与陆自心暗中护持。可当天都乱局骤起,逆贼与朝堂势力交织纠缠,陆灵珑与陆自心两人势单力薄,若真有突发变故,怕是连自身都难保,又何谈护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
想到此处,雁萧关眼底骤然闪过一丝冷意,他直觉天都乃至各地的诸多乱象,定然与宣毕渊脱不了干系。
“宣毕渊……”雁萧关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在舌尖滚过,带着刺骨的寒意“此人素来狼子野心,我早疑他有不轨之心。如今北疆、中江乱起,他怕是正躲在暗处,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好趁机夺权。”
明几许站在一旁,看着雁萧关眼中翻涌的担忧与冷厉,指尖轻轻覆在他攥紧的拳头上,那掌心因用力而泛白,连指节都绷得发紧。
雁萧关条件反射般松开手掌,正要反手握住这抹温热,明几许却顺势将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递到他手中。
“此乃绿秧传回的消息。”明几许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韧,“在我们刚返回赢州之时,便有零星消息传来说中江恐有异常,我当时便派了绿秧前去探查,今日总算等到了她的回信。”
他顿了顿,补充道,“信上说她已顺利抵达中江,正在暗中查探局势,我们再等几日,便能得到中江的确切消息。”
雁萧关连忙翻开信纸,逐字逐句看完,紧绷的眉眼瞬间舒展了几分,语气里难掩欣喜,“我原还想着要等神武军赶到中江后,才能传回那边的动静,没想到你又比我快上一步。”
他抬头看向明几许,眼底满是爱重,“果然还是你深谋远虑,考虑得比我周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