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2 / 2)
官修竹躬身应下,“臣遵令。”
话音刚落,议事厅内一位披甲戴胄的神武军将领起身拱手,声音洪亮,“启禀王爷,神武军现有部分老兵因伤病缠身或年事已高,恳请退役,后续的安置方案,还需王爷定夺。”
另有县令上前,“赢州下辖的三个乡镇,有乡绅联名上书,请求官府牵头设立义仓,囤积粮食以备荒年,此事也需您决断。”
雁萧关闻言,沉思片刻后开口,“老兵安置一事,凡因战负伤或服役满年限者,除发放足额退役银外,可优先安排至府衙当差,或分配城郊闲置土地,由官府提供种子与农具,助他们务农为生。”
“至于义仓,准其所请,由官修竹牵头,协调乡绅与官府共同管理,粮源从府库盈余中划拨三成,后续再从每年赋税里抽取部分补充,确保义仓常年有粮。”
将领与官修竹齐齐躬身领命,议事厅内待处置的事务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总理学堂的游岑极与负责医疗的种略红尚未禀报。
雁萧关正欲开口询问,明几许忽然出声,“学堂与医疗的事,便交由我来处理吧。你专心应对军政与农事事务,这些琐事我来统筹,省得你分身乏术。”
雁萧关转头看向明几许,见他眼神笃定、态度坚决,便点头应下,语气带着几分感激,“有你接手,我自然感激不尽。”
见状,游岑极连忙递上学子名册,恭敬道,“王妃,赢州今年新增学堂中收纳学子两百余人,其中两所蒙学虽已开课,却仍缺少教习。另外,六蕴族族人虽兼任农事教学,熟悉耕种技巧,却不通文墨,需调配懂诗书的先生在旁辅助,方能兼顾学子的文化启蒙。”
种略红随后呈上文书,补充道,“王妃,赢州医馆研制的痢疾药方已在全境推广,疗效显著,与学堂合作培养的医疗兵,除先前派往明州的人员外,近期又新增百余人,可随时调配至军队中,只是偏远村落频频上报缺医少药,现有医工数量不足,急需增派人员、添置药材。”
明几许仔细听着,将两人禀报的事宜一一记在心上,当场便与他们商议对策,“学堂之事,明日起从赢州学堂中抽调十位功课最优的学子担任助教,前往新学堂任教,同时在赢州境内选拔聪慧的寒门子弟,集中培训后补充为蒙学教习。”
“医疗方面,先从赢州医馆调拨半数药材至偏远村落,再张贴告示招募民间懂医术的郎中,由种略红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分派至各村镇坐诊。”
议事厅内的烛火摇曳,各项事务逐一敲定,雁萧关看着身旁从容统筹的明几许,心中满是安稳,有他并肩,再多繁杂事务,也能一一理顺。
种略红闻言,当即躬身应下,“臣遵王妃之令,明日便着手筹备药材调拨与郎中招募事宜,定不耽误偏远村落的医疗供应。”
一旁的游岑极也拱手附和,心中却暗自感慨,若大梁各州府的官员僚属,都能如赢州王府这般,处理事务时思路清晰,处事果决,不推诿,不拖沓,朝廷的办事效率不知要提升多少,也能省却无数因权责不清,相互扯皮浪费的功夫。
他想起当初因天都局势动荡,远来赢州避难时的狼狈,再看如今赢州的安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各司其职,连议事都这般高效顺畅,不由得心生庆幸,当初的避难之举,竟成了因祸得福。
能在这样的封地做事,既能施展抱负,又能护得一方百姓安稳,可比在天都卷入朝堂纷争,要踏实得多。 ↑返回顶部↑
话音刚落,议事厅内一位披甲戴胄的神武军将领起身拱手,声音洪亮,“启禀王爷,神武军现有部分老兵因伤病缠身或年事已高,恳请退役,后续的安置方案,还需王爷定夺。”
另有县令上前,“赢州下辖的三个乡镇,有乡绅联名上书,请求官府牵头设立义仓,囤积粮食以备荒年,此事也需您决断。”
雁萧关闻言,沉思片刻后开口,“老兵安置一事,凡因战负伤或服役满年限者,除发放足额退役银外,可优先安排至府衙当差,或分配城郊闲置土地,由官府提供种子与农具,助他们务农为生。”
“至于义仓,准其所请,由官修竹牵头,协调乡绅与官府共同管理,粮源从府库盈余中划拨三成,后续再从每年赋税里抽取部分补充,确保义仓常年有粮。”
将领与官修竹齐齐躬身领命,议事厅内待处置的事务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总理学堂的游岑极与负责医疗的种略红尚未禀报。
雁萧关正欲开口询问,明几许忽然出声,“学堂与医疗的事,便交由我来处理吧。你专心应对军政与农事事务,这些琐事我来统筹,省得你分身乏术。”
雁萧关转头看向明几许,见他眼神笃定、态度坚决,便点头应下,语气带着几分感激,“有你接手,我自然感激不尽。”
见状,游岑极连忙递上学子名册,恭敬道,“王妃,赢州今年新增学堂中收纳学子两百余人,其中两所蒙学虽已开课,却仍缺少教习。另外,六蕴族族人虽兼任农事教学,熟悉耕种技巧,却不通文墨,需调配懂诗书的先生在旁辅助,方能兼顾学子的文化启蒙。”
种略红随后呈上文书,补充道,“王妃,赢州医馆研制的痢疾药方已在全境推广,疗效显著,与学堂合作培养的医疗兵,除先前派往明州的人员外,近期又新增百余人,可随时调配至军队中,只是偏远村落频频上报缺医少药,现有医工数量不足,急需增派人员、添置药材。”
明几许仔细听着,将两人禀报的事宜一一记在心上,当场便与他们商议对策,“学堂之事,明日起从赢州学堂中抽调十位功课最优的学子担任助教,前往新学堂任教,同时在赢州境内选拔聪慧的寒门子弟,集中培训后补充为蒙学教习。”
“医疗方面,先从赢州医馆调拨半数药材至偏远村落,再张贴告示招募民间懂医术的郎中,由种略红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分派至各村镇坐诊。”
议事厅内的烛火摇曳,各项事务逐一敲定,雁萧关看着身旁从容统筹的明几许,心中满是安稳,有他并肩,再多繁杂事务,也能一一理顺。
种略红闻言,当即躬身应下,“臣遵王妃之令,明日便着手筹备药材调拨与郎中招募事宜,定不耽误偏远村落的医疗供应。”
一旁的游岑极也拱手附和,心中却暗自感慨,若大梁各州府的官员僚属,都能如赢州王府这般,处理事务时思路清晰,处事果决,不推诿,不拖沓,朝廷的办事效率不知要提升多少,也能省却无数因权责不清,相互扯皮浪费的功夫。
他想起当初因天都局势动荡,远来赢州避难时的狼狈,再看如今赢州的安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各司其职,连议事都这般高效顺畅,不由得心生庆幸,当初的避难之举,竟成了因祸得福。
能在这样的封地做事,既能施展抱负,又能护得一方百姓安稳,可比在天都卷入朝堂纷争,要踏实得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