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1 / 2)
对面坐着的,可是曾经整个夷族公认的圣女阿托娅啊。
若是在从前,他们这些寻常族人,连与阿托娅同处一室的资格都没有。哪怕能远远见上一面,或是有幸被她问上一句话,都能回去高兴上好几天。
即便现下夷族早已没有圣女,阿托娅也还是夷族的普通族人,可阿婉面对她时,心里仍揣着几分本能的敬畏与局促,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可转念一想,如今他们已在赢州安居落户,不再受往日部族规矩的束缚,且此次同是为帮明州而来,这份敬畏里,又掺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
尤其是想到阳巫族与王妃明几许的旧怨,更是让她暗自捏了把汗。
马车缓缓停下,车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到了。”
二长老率先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对阿托娅与搭哈颔首示意,“二位,咱们到了。王爷与王妃,想必已在府内等候了。”
阿托娅缓缓睁开眼,眼底没有半分波澜,只轻轻点头,“走吧。”
搭哈紧随其后起身,动作利落,空着的另一只手惨指大喇喇露在外面,他丝毫不以为意,一双凶悍的眼紧紧随着阿托娅,两人一前一后,周身都萦绕着生人勿近的气息。
阿婉深吸一口气,快步跟上众人的脚步,心里的紧张愈发浓烈。
刚踏入正厅,便见雁萧关与明几许并肩迎了上来。
雁萧关一身墨色衣袍衬得他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利落,只是在瞥见阿托娅与搭哈时,眼神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反倒是他身边的明几许,神色分毫未变。
待走到跟前,雁萧关将准备弯腰行礼的二长老扶起,“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二长老。”
“王爷,王妃安好。”二长老拱手笑道,“应王爷号令,此次老朽带来的六蕴族族人,都是种庄稼的老手,定能帮明州百姓把荒地种好。”
阿婉也跟着附和,声音带着几分雀跃,“是啊王爷,我们族里的人,无论种什么都是一把好手,保证教百姓们学得会,种得好。”
而不远处,阿托娅与搭哈只是静静站着,面色淡淡,既未上前见礼,也未开口搭话。
阿托娅的目光落在厅内的梁柱上,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搭哈则微微垂着眼,周身的冷意未减分毫。
雁萧关顺着六蕴族的话回应着,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扫过阿托娅,只见她不知何时转了视线,正看向明几许,可那双眼睛里没有半分熟稔与温情,只剩一片淡漠,仿佛眼前的人不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母子,而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雁萧关心里暗自叹了口气,面上却依旧笑着,“有诸位相助,明州垦荒之事便稳了大半。一路辛苦,先歇息片刻,明日咱们再去城西荒地实地查看,定出耕种方案。”
明几许也收回目光,语气平和地吩咐侍从,“先带二长老、阿托娅族长与族人们去院子歇息,备好茶水点心。”
侍从应下,引着众人往后院走去。阿托娅与搭哈依旧走在最后,与明几许距离越来越远,全程未曾说过一句话,唯有风吹过衣摆的声响,在厅内悄然回荡。
阿托娅与搭哈虽态度冷淡,可六蕴族众人的到来,于明州百姓而言,不啻于一场及时雨。
明州与十万大山相隔千里,可边陲百姓早听过夷族的名声,在那片云雾缭绕的大山里,夷族六族各有绝技,其中六蕴族尤擅耕种。早年六蕴族深居大山,声名不显于外,直到族人为避乱迁往赢州,将赢州的玉米种得风生水起,甚至让赢州去年新引入的红薯也是亩产千斤的佳种,六蕴族种植圣手的名号彻底传开。
如今亲眼见着二长老带着六蕴族好手现身,明州百姓哪还按捺得住?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城西荒地外围便挤满了人,有家中本有土地的农户,有好奇的流民,连城里靠行商为生的人家,都特意赶来围观。
二长老也不推辞,带着阿婉与族中子弟,径直走到一块杂草最盛的荒地前,挽起衣袖便开始示范。
只见他弯腰抓起一把土,指尖一捻便知湿度,随手拨开枯草,用锄头在地上划出规整的浅沟,间距、深度分毫不差,阿婉紧随其后,双手捧着苜蓿种子,手腕轻抖,种子便均匀撒在沟里,不多一粒,不少一颗,其他六蕴族子弟则手持木耙,轻轻将土覆在种子上,动作轻柔却利落。
“此地尚余两分肥力,翻地让沙质土透透气,苜蓿根系扎稳后便能吸取土壤肥力。”二长老一边干活,一边讲解,“撒种别贪密,每亩三斤正好,太密了苗长不壮,太疏了又浪费土地。”
围在一旁的明州百姓看得两眼冒光,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们自然知晓“农为本”的道理,寻常村子里,能把庄稼种得比旁人好的农人,都是邻里争相讨好的宝贝,更何况是天赋异禀的六蕴族人? ↑返回顶部↑
若是在从前,他们这些寻常族人,连与阿托娅同处一室的资格都没有。哪怕能远远见上一面,或是有幸被她问上一句话,都能回去高兴上好几天。
即便现下夷族早已没有圣女,阿托娅也还是夷族的普通族人,可阿婉面对她时,心里仍揣着几分本能的敬畏与局促,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可转念一想,如今他们已在赢州安居落户,不再受往日部族规矩的束缚,且此次同是为帮明州而来,这份敬畏里,又掺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
尤其是想到阳巫族与王妃明几许的旧怨,更是让她暗自捏了把汗。
马车缓缓停下,车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到了。”
二长老率先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对阿托娅与搭哈颔首示意,“二位,咱们到了。王爷与王妃,想必已在府内等候了。”
阿托娅缓缓睁开眼,眼底没有半分波澜,只轻轻点头,“走吧。”
搭哈紧随其后起身,动作利落,空着的另一只手惨指大喇喇露在外面,他丝毫不以为意,一双凶悍的眼紧紧随着阿托娅,两人一前一后,周身都萦绕着生人勿近的气息。
阿婉深吸一口气,快步跟上众人的脚步,心里的紧张愈发浓烈。
刚踏入正厅,便见雁萧关与明几许并肩迎了上来。
雁萧关一身墨色衣袍衬得他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利落,只是在瞥见阿托娅与搭哈时,眼神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反倒是他身边的明几许,神色分毫未变。
待走到跟前,雁萧关将准备弯腰行礼的二长老扶起,“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二长老。”
“王爷,王妃安好。”二长老拱手笑道,“应王爷号令,此次老朽带来的六蕴族族人,都是种庄稼的老手,定能帮明州百姓把荒地种好。”
阿婉也跟着附和,声音带着几分雀跃,“是啊王爷,我们族里的人,无论种什么都是一把好手,保证教百姓们学得会,种得好。”
而不远处,阿托娅与搭哈只是静静站着,面色淡淡,既未上前见礼,也未开口搭话。
阿托娅的目光落在厅内的梁柱上,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搭哈则微微垂着眼,周身的冷意未减分毫。
雁萧关顺着六蕴族的话回应着,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扫过阿托娅,只见她不知何时转了视线,正看向明几许,可那双眼睛里没有半分熟稔与温情,只剩一片淡漠,仿佛眼前的人不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母子,而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雁萧关心里暗自叹了口气,面上却依旧笑着,“有诸位相助,明州垦荒之事便稳了大半。一路辛苦,先歇息片刻,明日咱们再去城西荒地实地查看,定出耕种方案。”
明几许也收回目光,语气平和地吩咐侍从,“先带二长老、阿托娅族长与族人们去院子歇息,备好茶水点心。”
侍从应下,引着众人往后院走去。阿托娅与搭哈依旧走在最后,与明几许距离越来越远,全程未曾说过一句话,唯有风吹过衣摆的声响,在厅内悄然回荡。
阿托娅与搭哈虽态度冷淡,可六蕴族众人的到来,于明州百姓而言,不啻于一场及时雨。
明州与十万大山相隔千里,可边陲百姓早听过夷族的名声,在那片云雾缭绕的大山里,夷族六族各有绝技,其中六蕴族尤擅耕种。早年六蕴族深居大山,声名不显于外,直到族人为避乱迁往赢州,将赢州的玉米种得风生水起,甚至让赢州去年新引入的红薯也是亩产千斤的佳种,六蕴族种植圣手的名号彻底传开。
如今亲眼见着二长老带着六蕴族好手现身,明州百姓哪还按捺得住?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城西荒地外围便挤满了人,有家中本有土地的农户,有好奇的流民,连城里靠行商为生的人家,都特意赶来围观。
二长老也不推辞,带着阿婉与族中子弟,径直走到一块杂草最盛的荒地前,挽起衣袖便开始示范。
只见他弯腰抓起一把土,指尖一捻便知湿度,随手拨开枯草,用锄头在地上划出规整的浅沟,间距、深度分毫不差,阿婉紧随其后,双手捧着苜蓿种子,手腕轻抖,种子便均匀撒在沟里,不多一粒,不少一颗,其他六蕴族子弟则手持木耙,轻轻将土覆在种子上,动作轻柔却利落。
“此地尚余两分肥力,翻地让沙质土透透气,苜蓿根系扎稳后便能吸取土壤肥力。”二长老一边干活,一边讲解,“撒种别贪密,每亩三斤正好,太密了苗长不壮,太疏了又浪费土地。”
围在一旁的明州百姓看得两眼冒光,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们自然知晓“农为本”的道理,寻常村子里,能把庄稼种得比旁人好的农人,都是邻里争相讨好的宝贝,更何况是天赋异禀的六蕴族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