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嫣然默默退出,留谢凡一人写奏折,奏请回乡丁忧守制。
  明朝规定,凡父母去世,官员要辞官解职,返回原籍守孝三年,称为丁忧或守制。
  按照礼法,子女为父母服最重斩衰之丧。但谢凡父亲早逝,谢凡身为谢老秀才独孙,便是所谓承重孙,需要主持操办祖父丧事。
  所以承重孙为祖父也是服最重斩衰之丧,需要守孝三年。
  谢凡慢慢写完,眼中却忽然落下一滴泪来。眼泪将字迹晕开,很快又有更多字迹被晕开。
  前一份是用不上了,谢凡只好又写了一次。
  次日谢凡奏请辞官,回乡守孝。
  天子果然参照前例,夺情挽留。可出人意料,谢凡坚持辞官,之后又再三奏请回乡丁忧
  前两次辞官,皇帝都留中不发。直到第三次,皇上也忍不住称赞谢凡纯孝,真心不恋权位,终于首肯,并赐。
  将苏州胡同宅子托付张牙人典出去之后,谢凡便带着全家,扶灵回到老家溧水。
  谢老秀才寿终正寝,乃是喜丧,又因谢凡身份,身后之事实在风光。
  不光是连宗的谢家族人、亲戚陆家、张家,应天府大小官员都亲自登门吊唁。外地的山东于家,往年被谢凡取中的门生,北京城中和全国各地都有官员送上奠仪。
  溧水县官府又寻了一处风水极佳的阴宅,将谢老秀才遗体妥善安葬。
  谢老秀才入土为安,陆氏就着时鲜素菜吃了满满一碗饭,并几样果子。
  饭后便拉着孙儿和孙儿媳妇,郑重其事道了一番感谢。又将自家多年体己、老家房契地契,都亲手交给了孙嫣然。
  当晚陆氏便在睡梦中随丈夫去了。
  谢家又接着办了一场喜丧,合家老小,前前后后忙碌了几月。终于将陆氏与谢老秀才合葬。
  其实近几年来,谢老秀才年老昏聩,早已不是家中顶梁柱,谢凡的启蒙严师,也不是喜欢研究学问的迂腐秀才,甚至很难和家人谈天说笑。
  陆氏出身乡下地主之家,大字不识几个,对于八股文章两眼一抹黑,朝廷大事更是一窍不通。后来年纪上来,管家也精力不济,早丢给了孙儿媳妇。
  谢凡忙于公事,同祖父祖母平日里相见,也多是问安,说些饮食、睡眠等寻常琐事。
  祖父祖母垂垂老矣,糊涂昏聩,可在谢凡心中,祖父祖母也如山岳河流一般。哪怕山岳河流沉默无言,但是其存在本就是意义。
  这一番忙碌之后,谢凡身心疲惫,又因为守孝,只在家中闭门谢客。
  谢凡回想此生:
  前二十载科举,只是一个“勤”字,后二十载为官,只是一个“慎”字。
  日月蹉跎,而无自由,此后余生,从心而为。
  守孝二十七月期满,谢凡上报吏部,因为染疾体弱,无法起复。
  之后谢凡赋闲在家,着书立说,分门别类:农学、水利、物理、化学。又制造出种种新奇事物,所谓不锈钢、青霉素。
  之后谢家长子谢春考中二甲进士。出任巡按御史,因刚正不阿,曾被罢官,不过最后官至刑部尚书。因屡破奇案,有“青天”之名。
  次子谢阳则改姓为孙,继承孙家宗祠,为孙大人夫妻养老送终。此后移居岭南,多次出海贸易,孙家成为岭南一方大族。
  小女儿谢苹,她终身未婚,育有一女。继承父亲衣钵,协助工部造出蒸汽机和滑膛枪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