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2 / 4)
朝中大小官员,但凡与谢凡有过点头之交,都送来贺礼。
谢凡和孙嫣然见着种种礼物,实在焦头烂额。不光需将礼物一一登记记录,礼物中太过贵重者,还要想方设法退回。
此次寿宴风光体面,觥筹交错,人人和乐。
谢凡耐不住同僚轮番敬酒,也饮了两杯。他不胜酒力,昏昏沉沉中,恍然想起,前世不知何处所见一句话: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注释:
*出自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剧中《哀江南》,全文为: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第114章 大展拳脚
内阁学士虽然名头上只是皇帝顾问,官阶仅为正五品。
可是实际上各项政务皆出自内阁票拟,内阁权柄如同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此时内阁之中有五位学士,五位学士之间地位高低乃是依据进入内阁之前后顺序。
所以谢凡在内阁之中,地位最低,年纪也是最轻。
自从季五福宣旨时暗暗说起《西游记》和《志怪录》,谢凡只觉芒刺在背,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唯天子马首是瞻。
可谢凡在山东乡试中亲取解元于志仁却仕途颇有些坎坷。
于志仁对着师长恭敬有加,观政后也顺利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可偏偏对于朝廷边疆战事却过于直言不讳。
因着对朝廷东南抗倭一事上了折子,于志仁便被上官打发去了贵州谪戍边疆,任一个小小知县。
谢凡本也想借着阁臣身份,捞一捞自己亲学生,所以在吏部部推任命正式发出之前,谢凡专门下帖请于志仁来商讨。
谁曾想,于志仁对于戍边一事不忧也不恼,反而踌躇满志,立志要在边疆有一番作为。
谢凡见于志仁长方脸上一派坚定,便将那一句“替你想想办法”,给吞回了嘴里。
反而说了些在河南治河赈灾所得心得体会,地方胥吏如何阳奉阴违、如何征发民夫、如何清查粮仓等等。
这下于志仁倒是听得用心,不仅用心,还连连询问细节。
谢凡将于志仁送到门口,想到坊间传闻贵州穷乡僻壤:
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
谢凡忍不住为于志仁担心:
“毕竟现在贵州是偏远地区,也不知他一个富家子弟能不能坚持得住。”
结果出乎谢凡意料,于志仁不仅坚持得住,还屡有捷报传来:
教化乡民,重修驿道,引进良种,鼓励耕种,还身先士卒,荡平山中盗匪。
于志仁三年期满,升迁为浙江宁波府正六品通判。
在宁波府,于志仁又整顿卫所部队,多次击退倭寇入侵。
谢凡在北京连连收到捷报,也为自己门生感到得意。 ↑返回顶部↑
谢凡和孙嫣然见着种种礼物,实在焦头烂额。不光需将礼物一一登记记录,礼物中太过贵重者,还要想方设法退回。
此次寿宴风光体面,觥筹交错,人人和乐。
谢凡耐不住同僚轮番敬酒,也饮了两杯。他不胜酒力,昏昏沉沉中,恍然想起,前世不知何处所见一句话: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注释:
*出自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剧中《哀江南》,全文为: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第114章 大展拳脚
内阁学士虽然名头上只是皇帝顾问,官阶仅为正五品。
可是实际上各项政务皆出自内阁票拟,内阁权柄如同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此时内阁之中有五位学士,五位学士之间地位高低乃是依据进入内阁之前后顺序。
所以谢凡在内阁之中,地位最低,年纪也是最轻。
自从季五福宣旨时暗暗说起《西游记》和《志怪录》,谢凡只觉芒刺在背,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唯天子马首是瞻。
可谢凡在山东乡试中亲取解元于志仁却仕途颇有些坎坷。
于志仁对着师长恭敬有加,观政后也顺利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可偏偏对于朝廷边疆战事却过于直言不讳。
因着对朝廷东南抗倭一事上了折子,于志仁便被上官打发去了贵州谪戍边疆,任一个小小知县。
谢凡本也想借着阁臣身份,捞一捞自己亲学生,所以在吏部部推任命正式发出之前,谢凡专门下帖请于志仁来商讨。
谁曾想,于志仁对于戍边一事不忧也不恼,反而踌躇满志,立志要在边疆有一番作为。
谢凡见于志仁长方脸上一派坚定,便将那一句“替你想想办法”,给吞回了嘴里。
反而说了些在河南治河赈灾所得心得体会,地方胥吏如何阳奉阴违、如何征发民夫、如何清查粮仓等等。
这下于志仁倒是听得用心,不仅用心,还连连询问细节。
谢凡将于志仁送到门口,想到坊间传闻贵州穷乡僻壤:
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
谢凡忍不住为于志仁担心:
“毕竟现在贵州是偏远地区,也不知他一个富家子弟能不能坚持得住。”
结果出乎谢凡意料,于志仁不仅坚持得住,还屡有捷报传来:
教化乡民,重修驿道,引进良种,鼓励耕种,还身先士卒,荡平山中盗匪。
于志仁三年期满,升迁为浙江宁波府正六品通判。
在宁波府,于志仁又整顿卫所部队,多次击退倭寇入侵。
谢凡在北京连连收到捷报,也为自己门生感到得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