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3)
她的正夫牵连进胡家与西林国的案子,因为及时坦白,主动自首,身上没什么罪名,只是罚了一部分钱。
钱对于世家大族出身的他们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柳家有丧事,亲戚与同僚基本上都赶过去了,文思敏身为柳相的学生,理论上应该去吊唁,但她没有任何行动。
胡昌明有些不安,当天催促她:“你要不还是去柳家看一看吧,好歹师徒名分还摆着,不去的话,恐怕会有人弹劾你。”
“师徒名分,名存实亡,老夫人之死,我也出了一份力,今日我若真登门吊唁,恐怕会被柳家人轰出来。”
文思敏说着摇了摇头,摆明了是不想去。
胡昌明一想,文思敏说的也是,今日文思敏上门跟去砸场子没什么区别。
“听说朝廷有意再攻云州,依旧是选定文锦瑶为将军?”
柳家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胡昌明提起了另一件眼前的要紧事。
文思敏点了点头,“旨意不日便会下达,前两日得主家消息,家主已经开始准备了。”
胡昌明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文思敏说的家主,是指文锦瑶。
原先的那位文家主早就已经下葬好几个月了。
“这次进攻应该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局了,去年西林国在宫宴上冒犯陛下,等云州被收复,下一个就是它,就是不知道届时会是哪位将军领兵?”
“反正不会是文锦瑶了,此次她领兵算是将功赎罪,哪怕将云州打下,也算不上大功,但若是为大景开疆拓土,那这功劳可就太大了,文锦瑶自己都不敢张嘴要。”
自古良将,少有几人能有个圆满的结局,大多数是与君王互相猜忌,获罪而亡。
文锦瑶也算得上是大景朝的良将,她但凡有点脑子,就不会什么功劳都要。
大景朝又不缺能打胜仗的将军,何必让文锦瑶一人独领风骚呢?
“咱们这位陛下实在是个好性子,虽说眼里容不得沙子,但至少没有做过狡兔死,走狗烹的事。”
胡昌明感慨万千,能遇到像祝新月这样的开国君主,实在是大景一朝所有臣民的幸运。
“还有一点就是于子嗣上太过于不上心,江美人已经变为江贵妃,还差一步就要封后了,可就算是将她封了后,我大景朝还是没有皇嗣啊。”
文思敏想着胡家大部分人已经落网,柳家也有了他们自己的报应,文家老家主也死了,这心里积攒了数年的怨气,终于散了散。
没了怨气之后,文思敏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员,满心都是朝廷,都是大景的未来。
皇家子嗣关乎天下的稳定,文思敏看着眼前的情形,是真的发愁,帝妃感情好贵妃家中又安分,没有外戚的困扰,这当然是好事。
可没有皇嗣,皇位没有继承人,万一皇帝出了什么事,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要交给谁来继承?
朝中有类似想法的不止文思敏一个人,这些人不是单纯的催婚,也不是真的在催生,只是在担心帝国的未来。
但凡现在祝新月能找出来一个孩子来,立为太子,他们这焦躁的心情都能得到缓解,不然现在这个状况,实在是让人忧心。
没有一个人占着正统的位置,出了事,那就是所有人都能去争抢,天下大乱,近在咫尺,如何能叫人不愁啊?
于是前脚文锦瑶领兵出征,后脚朝廷上就又多出来许多奏折,都是在暗戳戳的催祝新月生孩子,养孩子。
这些大臣也学乖了,知道直接让陛下广开后宫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就以文锦瑶为例子,说文家嫡系就剩下文锦瑶一个人,万一文锦瑶在外打仗,有个三长两短,偌大的文家,就要陷入旁系争斗的漩涡之中,一旦开始内斗,实力必将衰退,再难也重现昔日之荣光。
句句不提祝新月,句句都有大景朝。 ↑返回顶部↑
钱对于世家大族出身的他们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柳家有丧事,亲戚与同僚基本上都赶过去了,文思敏身为柳相的学生,理论上应该去吊唁,但她没有任何行动。
胡昌明有些不安,当天催促她:“你要不还是去柳家看一看吧,好歹师徒名分还摆着,不去的话,恐怕会有人弹劾你。”
“师徒名分,名存实亡,老夫人之死,我也出了一份力,今日我若真登门吊唁,恐怕会被柳家人轰出来。”
文思敏说着摇了摇头,摆明了是不想去。
胡昌明一想,文思敏说的也是,今日文思敏上门跟去砸场子没什么区别。
“听说朝廷有意再攻云州,依旧是选定文锦瑶为将军?”
柳家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胡昌明提起了另一件眼前的要紧事。
文思敏点了点头,“旨意不日便会下达,前两日得主家消息,家主已经开始准备了。”
胡昌明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文思敏说的家主,是指文锦瑶。
原先的那位文家主早就已经下葬好几个月了。
“这次进攻应该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局了,去年西林国在宫宴上冒犯陛下,等云州被收复,下一个就是它,就是不知道届时会是哪位将军领兵?”
“反正不会是文锦瑶了,此次她领兵算是将功赎罪,哪怕将云州打下,也算不上大功,但若是为大景开疆拓土,那这功劳可就太大了,文锦瑶自己都不敢张嘴要。”
自古良将,少有几人能有个圆满的结局,大多数是与君王互相猜忌,获罪而亡。
文锦瑶也算得上是大景朝的良将,她但凡有点脑子,就不会什么功劳都要。
大景朝又不缺能打胜仗的将军,何必让文锦瑶一人独领风骚呢?
“咱们这位陛下实在是个好性子,虽说眼里容不得沙子,但至少没有做过狡兔死,走狗烹的事。”
胡昌明感慨万千,能遇到像祝新月这样的开国君主,实在是大景一朝所有臣民的幸运。
“还有一点就是于子嗣上太过于不上心,江美人已经变为江贵妃,还差一步就要封后了,可就算是将她封了后,我大景朝还是没有皇嗣啊。”
文思敏想着胡家大部分人已经落网,柳家也有了他们自己的报应,文家老家主也死了,这心里积攒了数年的怨气,终于散了散。
没了怨气之后,文思敏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员,满心都是朝廷,都是大景的未来。
皇家子嗣关乎天下的稳定,文思敏看着眼前的情形,是真的发愁,帝妃感情好贵妃家中又安分,没有外戚的困扰,这当然是好事。
可没有皇嗣,皇位没有继承人,万一皇帝出了什么事,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要交给谁来继承?
朝中有类似想法的不止文思敏一个人,这些人不是单纯的催婚,也不是真的在催生,只是在担心帝国的未来。
但凡现在祝新月能找出来一个孩子来,立为太子,他们这焦躁的心情都能得到缓解,不然现在这个状况,实在是让人忧心。
没有一个人占着正统的位置,出了事,那就是所有人都能去争抢,天下大乱,近在咫尺,如何能叫人不愁啊?
于是前脚文锦瑶领兵出征,后脚朝廷上就又多出来许多奏折,都是在暗戳戳的催祝新月生孩子,养孩子。
这些大臣也学乖了,知道直接让陛下广开后宫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就以文锦瑶为例子,说文家嫡系就剩下文锦瑶一个人,万一文锦瑶在外打仗,有个三长两短,偌大的文家,就要陷入旁系争斗的漩涡之中,一旦开始内斗,实力必将衰退,再难也重现昔日之荣光。
句句不提祝新月,句句都有大景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