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77节(3 / 4)
路晓琪耸耸肩,又笑了起来:“其实我该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地行走,看看历史再看看现在,肯定很开心。”
和她出去旅游的开心估计还不一样。
苏隽静静听着,然后温和地握住她的手:“放心吧,清河古镇是家,不管走得多远,大家都会回来的。”
路晓琪感受着他话语中的笃定,为自己居然一下子变得这么多愁善感而不好意思:“我知道啦,反正到时候你要是去开封那边的,我也要去!”
顺便给自己旅游一下。
苏隽挑起眉:“那说不准得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路晓琪一挥手,很有信心:“放心吧,我高人掐指一算,你升级就近在眼前了……”
夜色温柔,古镇的灯火在他们身后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河。
……
另一边,省里派来接人的车紧赶慢赶,直接将张仲景与钱博江拉到了戒备森严的军区医院。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歉意和焦急:
“张老,钱医生,一路辛苦了!实在对不起,情况太紧急,没能让二位先休息……”
张仲景抬手止住了他的客套,神色沉稳如水:“无妨,病患要紧,直接带我们过去。”
一行人脚步匆匆,穿过寂静而肃穆的走廊,来到了位于高层的特需病房。病房外站着几位神色凝重的中年男女和秘书模样的人,见到张仲景,眼中立刻燃起希望的光芒。
消毒后张仲景与钱博江进入到监护室内。
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与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衰败脏腑的腥甜气息。各种先进的监护仪器发出规律而冰冷的“滴滴”声,屏幕上跳动着关乎生命的数字和曲线。
病床上,一位白发苍苍、面容依稀可见往日刚毅轮廓的老人静静地躺着,双目紧闭,眉头因痛苦而紧锁,脸上笼罩着一层不祥的青灰色。
张仲景一眼看过去,看到他正在鼻饲给氧,呼吸浅促而费力,胸口的起伏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
他又看病人露在被子外的手,手背布满针孔和老年斑,皮肤冰凉湿冷。
他现在还学会了看现代医院里的各种仪器,监护仪显示,病人的血压偏低且不稳定,心率偏快而紊乱,血氧饱和度在临界值附近徘徊。
李老和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大夫都在病房内。
“你来了。”李老看到张仲景立刻迎了上去,也没时间寒暄和废话,立刻让身边的大夫说明病情。
“于老是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起因是严重的肺部感染,引发全身性炎症风暴,导致循环衰竭。我们用了最强效的抗生素、升压药,但效果不理想,肺部功能还在持续恶化,今天下午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迹象,肾脏也开始出现损伤……”
他的声音有些沉痛,艰难地顿了一下,“现在于老的情况非常危重,始终没脱离危险期。”
这位是军区医院胸肺科的主任,在他看来于老这样的状态基本已经是药石无医了,仅仅靠着现代医学设备在勉强维持着生命体征罢了。
他内心深处对于求助中医专家其实并不抱什么希望——在他看来,这更多是因为病人的身份特殊,必须把所有渠道都尝试一遍才能算是尽了心,是国家对于大贡献者的照顾。但不管什么渠道,其实都是束手无策的。
他曾经也听过这位张神医的名字,在省城的医学界,这位这两年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位传奇。但主任没觉得张神医面对这样的情况还能力挽狂澜。
张仲景没有理会主任语气中那未尽的潜台词,他全副心神都沉浸在对病人整体的观察中。
他缓步走到床边,凝神观察病人的气色、呼吸形态,示意钱博江记录,然后伸出三指,轻轻搭在病人那冰凉的手腕寸关尺三部。
病房安静下来,只能听到有节奏的“滴,滴”的声音。
张仲景的手指微微调整着力道,眉头渐渐蹙起,仿佛在捕捉那游离于生死边缘、极其微弱而混乱的脉象。 ↑返回顶部↑
和她出去旅游的开心估计还不一样。
苏隽静静听着,然后温和地握住她的手:“放心吧,清河古镇是家,不管走得多远,大家都会回来的。”
路晓琪感受着他话语中的笃定,为自己居然一下子变得这么多愁善感而不好意思:“我知道啦,反正到时候你要是去开封那边的,我也要去!”
顺便给自己旅游一下。
苏隽挑起眉:“那说不准得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路晓琪一挥手,很有信心:“放心吧,我高人掐指一算,你升级就近在眼前了……”
夜色温柔,古镇的灯火在他们身后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河。
……
另一边,省里派来接人的车紧赶慢赶,直接将张仲景与钱博江拉到了戒备森严的军区医院。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歉意和焦急:
“张老,钱医生,一路辛苦了!实在对不起,情况太紧急,没能让二位先休息……”
张仲景抬手止住了他的客套,神色沉稳如水:“无妨,病患要紧,直接带我们过去。”
一行人脚步匆匆,穿过寂静而肃穆的走廊,来到了位于高层的特需病房。病房外站着几位神色凝重的中年男女和秘书模样的人,见到张仲景,眼中立刻燃起希望的光芒。
消毒后张仲景与钱博江进入到监护室内。
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与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衰败脏腑的腥甜气息。各种先进的监护仪器发出规律而冰冷的“滴滴”声,屏幕上跳动着关乎生命的数字和曲线。
病床上,一位白发苍苍、面容依稀可见往日刚毅轮廓的老人静静地躺着,双目紧闭,眉头因痛苦而紧锁,脸上笼罩着一层不祥的青灰色。
张仲景一眼看过去,看到他正在鼻饲给氧,呼吸浅促而费力,胸口的起伏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
他又看病人露在被子外的手,手背布满针孔和老年斑,皮肤冰凉湿冷。
他现在还学会了看现代医院里的各种仪器,监护仪显示,病人的血压偏低且不稳定,心率偏快而紊乱,血氧饱和度在临界值附近徘徊。
李老和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大夫都在病房内。
“你来了。”李老看到张仲景立刻迎了上去,也没时间寒暄和废话,立刻让身边的大夫说明病情。
“于老是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起因是严重的肺部感染,引发全身性炎症风暴,导致循环衰竭。我们用了最强效的抗生素、升压药,但效果不理想,肺部功能还在持续恶化,今天下午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迹象,肾脏也开始出现损伤……”
他的声音有些沉痛,艰难地顿了一下,“现在于老的情况非常危重,始终没脱离危险期。”
这位是军区医院胸肺科的主任,在他看来于老这样的状态基本已经是药石无医了,仅仅靠着现代医学设备在勉强维持着生命体征罢了。
他内心深处对于求助中医专家其实并不抱什么希望——在他看来,这更多是因为病人的身份特殊,必须把所有渠道都尝试一遍才能算是尽了心,是国家对于大贡献者的照顾。但不管什么渠道,其实都是束手无策的。
他曾经也听过这位张神医的名字,在省城的医学界,这位这两年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位传奇。但主任没觉得张神医面对这样的情况还能力挽狂澜。
张仲景没有理会主任语气中那未尽的潜台词,他全副心神都沉浸在对病人整体的观察中。
他缓步走到床边,凝神观察病人的气色、呼吸形态,示意钱博江记录,然后伸出三指,轻轻搭在病人那冰凉的手腕寸关尺三部。
病房安静下来,只能听到有节奏的“滴,滴”的声音。
张仲景的手指微微调整着力道,眉头渐渐蹙起,仿佛在捕捉那游离于生死边缘、极其微弱而混乱的脉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