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蝉:“既然都这样了,那你赶紧发条公告吧。解释一下之前都是在试运行。”
  这群祖宗们也不想想,要是真的大力宣传了,排队恐怕又要排到天上去了!
  于是,清河古镇的几个官方都发了关于“清净素斋”和“清河织造租赁馆”的宣传,顺便还预告了一下,六月初的时候,湖边的商业街也将开幕,到时候可以容纳更多的客人,欢迎大家来玩。
  三天后,摄影师小丁早上一边咬着从二号区买来的包子一边踏进了珠翠妆造工作室。
  他们两个摄影师的工作场所便在这边,珠翠给他们划分了一个办公室用来放设备以及修图什么的,白天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是古镇里面跑。
  小丁很珍惜他现在的生活,这个工作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抢到的。他原本是古镇外一家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因为太讲究艺术氛围导致拍摄磨蹭而被老板不满——为了等一束光他能等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显然不是追求效率的商业工作室能包容的。
  于是,他理所当然的被毕业了。
  幸亏他认识古镇里面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清河古镇现在也在招摄影师,让他来试试。小丁带着自己的作品来面试,没想到就这样成为了清河古镇的正式员工。
  这可把他之前认识的一堆人给羡慕死了,没想到这小子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且小丁的缺点到了清河古镇后变成了优点,这边讲究质量,一天只需要拍摄几组客人,完全可以让他细心雕琢照片水准和氛围。目前他所接待过的客人们,对他的服务和照片都是很满意的。
  “小丁来了?”另外一个摄影师向他打招呼,也是小丁的直属上司,整个摄影工作室的老大,毕业于美术学院摄影系,功底扎实。
  “和你说个事啊,咱们后续半年的工作都已经定下来了。”摄影老大笑眯眯说。
  这对他们这个新部门来说可是好事!
  小丁嘴巴里的包子差点都掉了出来,一脸痴呆:“啊?!”
  谁能告诉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163章 庆功宴成为了送行宴……
  当时间进入到六月的时候, 江南的天气便逐渐热了起来。
  六月上旬最紧张的几天莫过于全国统一性的高考。
  但这几天的游客反倒多了一些,因为高考征用考场,许多高一高二和初中生的家庭选择了去近处出游, 而清河古镇就成为了清河市和周边邻市的首选。
  “听说那边现在温度还蛮舒服的,去吹吹风也挺好。”
  大概是从五月底起,大家便觉出了清河古镇的好。一进去, 感觉凉风习习, 尤其是在树荫下觉得格外的舒坦。这事儿也逐渐慢慢传开了, 当然了它也不是什么特别有爆点的新闻,许多人也就是在各种反馈贴里看过一眼然后就记在了心里。
  为了高考的到来, 全国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保驾护航,清河古镇也不例外。在高考前几天,他们便取消了景区外的喇叭喊话,然后取消了晚上的露天演出, 就连背景音乐的音量都调低了几分, 只为给可能住在附近的考生们一个绝对安静的复习和休息环境。
  苏隽和宇文恺等人对此感触尤为深刻。
  他们在古镇内看着带着那些还穿着校服出来旅游的高中学生们, 不免会心生出无数感慨。
  “说起来, 我最佩服的还是这个时代的义务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宇文恺捋着胡须, 眼中带着审视与赞赏, “虽然难,看似残酷,却是一条相对最为公平之途。无论出身寒门还是富户, 皆凭试卷分数论高低,最大限度杜绝了门第、请托之弊。这在我等那时,实难想象。”
  隋朝也有科举,还开创了后世科举之先, 也是高考这一制度的祖宗。
  但宇文恺经历过隋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深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积习之重,故而对此世能通过一张考卷为无数寒门学子打开晋升通道,感到由衷的钦佩。
  苏隽闻言,淡淡一笑:“宇文公所言极是,公平二字,确是此制最大亮点。不过,若论其难么……”他轻轻摇头,“比起当年我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煎熬,可要好太多了!”
  他那个时代的科举,动辄要数日被困在狭小的号舍,而且文章需合圣人意,策论要切中时弊,笔墨气韵皆在考量之中,甚至还要看主考官的喜好、朝廷的风向……而且,不是家中有些家底的,可撑不起一次一次去县里州里考试,所以能考得上的基本都是家境还不错的。
  如今的高考,虽也艰难,但至少考核内容明确,范围固定,而且不必经历那身心的双重困顿,于千万学子而言,已是万幸了。而且,虽然竞争依旧激烈,但制度本身无疑更加规范、透明,给了更多人相对平等的机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