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我已应侯爷的要求给诸位准备好了遣散金,今日午时起发放,请大家领完以后,尽快在这三日内收拾好行囊,莫要再牵挂,天无绝人之路,有缘自会再见。”
  听江宴池这么说完,家仆们便知此事已没有挽回的余地,可他们仍难以相信靖安侯会如此绝情。
  “老江,真的不能再劝劝侯爷吗?”
  “一定还有办法的。”
  江宴池少见地沉默不语,微叹着摇了摇头。
  忽有人注意到一红衣身影自书房而出,刚准备上前,就被从天而落的花念横刀阻拦:“公子要上朝了。”
  刀还在鞘中,鞘纹已模糊不清。
  车夫看着戚暮山登上车,不禁开口:“侯爷……”
  戚暮山没有看他,只淡淡道:“走吧。”
  -
  宣政殿。
  殿外低云暮灰,与北风呼啸,带着刺骨寒意钻入宫墙砌瓦的缝隙间。
  “启禀陛下,昨日收集到粮米千余石,目前为止粮库副仓已有粮食超五万石。民间听闻此举皆认为陛下深明大义,更有义士豪商带头效仿,主动捐献家中粮米上交朝廷。”
  “此举既是陛下大义,也是瑞王殿下英明啊。”
  如今的朝堂上多了几副新面孔,新贵清流不怕虎,俨然将福王党的势头压下。
  昭帝端居御座,俯瞰着众臣一举一动。
  须臾,又有大臣启奏道:“陛下,今贪官既废、朝中尚清,国库状况较四年前大有好转,虽不及先帝盛年时的财力,但臣以为,特事要特办,眼下国库已挺过艰难时期,就该及时调整新的政策。”
  昭帝似有若无地看了墨如谭一眼,颔首道:“爱卿所言极是,福王掌控国库这些年,与户部协理,劳苦功高,的确该歇一歇了。”
  墨如谭面不改色道:“臣弟承蒙皇兄信赖代管国库,已是莫大的荣幸,不谈劳苦,功高之说实为对臣弟过誉了。”
  昭帝微微一笑:“看来贤弟还想再操劳几年啊。”
  “臣弟不敢。”墨如谭顿了顿,看向方才上奏的大臣,“只是新策调整并非易事,从制定到推行,恐会劳民伤财。国库资财虽有盈实,可当前各地都需要用钱银,不知王大人将如何改制新策呢?”
  那大臣道:“臣以为,各地亟需钱银,根源在于仓廪不实,天灾难挡然亦有解,臣建议在常尧十三郡一带营建堤堰、开凿运河,引沱河长水通东西、贯南北,兴修水利以复兴农本。”
  昭帝点头:“贤弟通晓商理,对银钱耗用自有独到见解,你觉得此举如何?”
  墨如谭沉吟片刻,说:“兴修水利利国利民,是为善举。但臣弟还有一点顾虑,除去民营生计,陛下恐怕还忘了一处开支。”
  “是什么?”
  “边防。”
  戚暮山眉头轻蹙,侧目与墨卿相视。
  昭帝说:“东南地带确实海寇频发侵扰,但是高总督每年所需军饷由国库分仓发出,这部分钱银经户部与兵部协管,本就不用于民生土木,贤弟何需顾虑?”
  墨如谭道:“臣弟顾虑的是西北之地。”
  昭帝皱了皱眉,沉默不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