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2 / 3)
万历点头:“好。”他也知道,中午这顿饭虽然不是闵悉做的,但也挺折腾人的,还额外花了银子,倒不如就让闵悉做呢,好吃又安全。
万历掀开窗帘,看着街边的风景,之前他没留意到,现在一看,发现这里的乞丐是真的多,他忍不住问:“我没听说今年哪儿遭了天灾啊,这里怎会有如此多的乞丐?”
闵悉大概猜到一些什么,但不敢妄加断论,便说:“可能是这小镇比较富庶,乞讨的人比较多吧。”
万历说:“这儿离京城不过半日车程,这些乞丐为何不去京城乞讨?天底下还有比京城更富庶的地方?”
闵悉不知道怎么接话了,这些人多半都是从京城被赶出来的,不准他们扰乱了京城的秩序。
“你为何不说话?”万历看着闵悉。
闵悉犹豫片刻,问:“公子以为该如何安置这些乞丐?”
万历愣了一下,这点他倒是真没想过,京城那些大户的门缝子里扫一扫,足够这些乞丐们吃饱穿暖了吧。
闵悉说:“流民一多,各种偷盗事件就会增多,顺天府尹想必不太乐意见到。”
万历不解道:“这些乞丐到底是从何而来?”
“可能是失地的农户,也可能是鳏寡孤独者。”
“我大明怎会有如此多的乞丐?”万历眉头紧皱,“这难道不该是地方官府该安置的吗?”
闵悉无奈道:“公子,官府做任何事,都是需要银子的。”
万历后牙槽都咬紧了,朱家皇帝对乞丐格外敏感,因为太祖发迹之前,就曾沿街乞讨过,但那是什么情况,那是民不聊生的元末!可现在,在他治下,竟然也有如此多的人流离失所!这令他有些毛骨悚然。
万历问闵悉:“你在别处可曾见到过如此多的乞丐?”
闵悉仔细想了想,点头:“不过不是在大明,而是在欧罗巴。我在大明停留的地方有岭南、福建与江南省,都未曾见过这么多乞丐。”
万历听完稍稍松了口气,但还是愤愤道:“为何天子脚下,竟会有如此多的乞丐?”
这只能说明一种情况,这一带的土地兼并比别处更严重。
闵悉说:“等赵禹回来的时候看他怎么说。”
他们出了小镇之后好一阵,赵禹才打马追了上来,万历听见云霁说赵禹回来了,便掀开帘子,等着赵禹靠近:“问明是怎么回事了吗?”
赵禹支支吾吾,不太敢说,万历没好气地说:“赶紧说,别吞吞吐吐的!”
赵禹只得说:“有一部分乞丐是从京城被送到这里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被本地的大户驱逐出来的,这些人很多为了生计卖了地,又为了避免交丁税,主动依附了大户,给人当奴仆,等到失去了劳动能力时,大户不愿意养闲人,便将他们驱逐出来了,任其自生自灭。他们没有土地,也没有劳动能力,只好去乞讨。”
万历听得连连冷笑:“竟然为了避税,去给人当奴仆,结果被弃如敝履!活该!”
闵悉知道他并没有抓住重点,所以也不发表意见。明初的时候,百姓都是分到了土地的,朝廷也鼓励垦荒,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归自己所有,但到了中后期,大量百姓却不得不卖掉自家的田地才能维持生计,说明赋税之沉重,百姓承担风险的能力太弱,一旦家庭出现意外,就只能卖地维持生计。
万历见闵悉沉默,忍不住问:“闵悉,你怎么看?”
闵悉说:“这应当不是个别现象。土地兼并问题在全国都存在,失地的百姓也绝不只三万五万。”
“你不是说你在南方没见过这么多乞丐?”万历问。
“南方跟北方不太一样,北方一进入秋冬,万物凋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食物,只能去乞讨。况且冬季太寒冷,野外无法生存,只能进城找避寒之所。南方气候温暖许多,秋冬时节,还有野菜草根等可以果腹之物。且南方人口稠密,乞丐分散开来,就没这么醒目。”闵悉说。
万历苦恼地抓了抓头,他没想到自己出来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这么多事。他在宫里的时候,每次上朝,听着文武百官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大殿上争来争去,为张居正的夺情不知道弹劾了多少次,没有一个人在朝堂上说哪个大臣贪污了多少,也没有一个人说,哪个大臣又兼并了多少土地,蓄养了多少奴仆。
他今年才开始接触政事,但接触到的奏折全都是张居正挑选过后给他的,虽然各种类型的都有,但给他大体的印象就是,办这个要钱,办那个要钱,问题是国库虚空,掏不出钱来。 ↑返回顶部↑
万历掀开窗帘,看着街边的风景,之前他没留意到,现在一看,发现这里的乞丐是真的多,他忍不住问:“我没听说今年哪儿遭了天灾啊,这里怎会有如此多的乞丐?”
闵悉大概猜到一些什么,但不敢妄加断论,便说:“可能是这小镇比较富庶,乞讨的人比较多吧。”
万历说:“这儿离京城不过半日车程,这些乞丐为何不去京城乞讨?天底下还有比京城更富庶的地方?”
闵悉不知道怎么接话了,这些人多半都是从京城被赶出来的,不准他们扰乱了京城的秩序。
“你为何不说话?”万历看着闵悉。
闵悉犹豫片刻,问:“公子以为该如何安置这些乞丐?”
万历愣了一下,这点他倒是真没想过,京城那些大户的门缝子里扫一扫,足够这些乞丐们吃饱穿暖了吧。
闵悉说:“流民一多,各种偷盗事件就会增多,顺天府尹想必不太乐意见到。”
万历不解道:“这些乞丐到底是从何而来?”
“可能是失地的农户,也可能是鳏寡孤独者。”
“我大明怎会有如此多的乞丐?”万历眉头紧皱,“这难道不该是地方官府该安置的吗?”
闵悉无奈道:“公子,官府做任何事,都是需要银子的。”
万历后牙槽都咬紧了,朱家皇帝对乞丐格外敏感,因为太祖发迹之前,就曾沿街乞讨过,但那是什么情况,那是民不聊生的元末!可现在,在他治下,竟然也有如此多的人流离失所!这令他有些毛骨悚然。
万历问闵悉:“你在别处可曾见到过如此多的乞丐?”
闵悉仔细想了想,点头:“不过不是在大明,而是在欧罗巴。我在大明停留的地方有岭南、福建与江南省,都未曾见过这么多乞丐。”
万历听完稍稍松了口气,但还是愤愤道:“为何天子脚下,竟会有如此多的乞丐?”
这只能说明一种情况,这一带的土地兼并比别处更严重。
闵悉说:“等赵禹回来的时候看他怎么说。”
他们出了小镇之后好一阵,赵禹才打马追了上来,万历听见云霁说赵禹回来了,便掀开帘子,等着赵禹靠近:“问明是怎么回事了吗?”
赵禹支支吾吾,不太敢说,万历没好气地说:“赶紧说,别吞吞吐吐的!”
赵禹只得说:“有一部分乞丐是从京城被送到这里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被本地的大户驱逐出来的,这些人很多为了生计卖了地,又为了避免交丁税,主动依附了大户,给人当奴仆,等到失去了劳动能力时,大户不愿意养闲人,便将他们驱逐出来了,任其自生自灭。他们没有土地,也没有劳动能力,只好去乞讨。”
万历听得连连冷笑:“竟然为了避税,去给人当奴仆,结果被弃如敝履!活该!”
闵悉知道他并没有抓住重点,所以也不发表意见。明初的时候,百姓都是分到了土地的,朝廷也鼓励垦荒,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归自己所有,但到了中后期,大量百姓却不得不卖掉自家的田地才能维持生计,说明赋税之沉重,百姓承担风险的能力太弱,一旦家庭出现意外,就只能卖地维持生计。
万历见闵悉沉默,忍不住问:“闵悉,你怎么看?”
闵悉说:“这应当不是个别现象。土地兼并问题在全国都存在,失地的百姓也绝不只三万五万。”
“你不是说你在南方没见过这么多乞丐?”万历问。
“南方跟北方不太一样,北方一进入秋冬,万物凋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食物,只能去乞讨。况且冬季太寒冷,野外无法生存,只能进城找避寒之所。南方气候温暖许多,秋冬时节,还有野菜草根等可以果腹之物。且南方人口稠密,乞丐分散开来,就没这么醒目。”闵悉说。
万历苦恼地抓了抓头,他没想到自己出来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这么多事。他在宫里的时候,每次上朝,听着文武百官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大殿上争来争去,为张居正的夺情不知道弹劾了多少次,没有一个人在朝堂上说哪个大臣贪污了多少,也没有一个人说,哪个大臣又兼并了多少土地,蓄养了多少奴仆。
他今年才开始接触政事,但接触到的奏折全都是张居正挑选过后给他的,虽然各种类型的都有,但给他大体的印象就是,办这个要钱,办那个要钱,问题是国库虚空,掏不出钱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