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2 / 3)
“可是朝廷大小官吏皆有俸禄。”万历的意思很明显,他们都解决温饱了,为什么还要去贪污。
闵悉想了想,说:“我举个例子,正七品的县令,每年俸禄是90石粮食,按照当今的米价,折合成银两,约莫是45两白银。县令一家老少算七口人,那么一人一年花费六两多银子。若是光靠俸禄,仅能勉强养活全家。家里要不要添置车马、买一两个仆人呢?家里孩子总得去读书吧,束脩费、笔墨纸砚等的花销皆不便宜。靠俸禄,县令可以养活全家,但是没法活得体面,甚至会过得紧紧巴巴。”
万历皱眉:“你的意思是,俸禄太低,所以他们才会贪污受贿?”
闵悉说:“至少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比如这京城,房价高企不下,三四品京官靠俸禄也买不起房子,只能靠租屋度日。而今物价飞涨,官员俸禄多少年未曾变过。我听闻海大人就是家徒四壁,困窘之极。朝廷所给俸禄太低,至少没法让那些真正清廉的官员都过得体面。”
万历没法辩驳闵悉的话:“依你看,我该为朝廷官员涨俸禄?”
“若国库有盈余,是该涨一些了。若是俸禄不变,起码也该给些其他方面的补贴。”
“问题是,国库亏空啊。”万历无奈地叹了口气。
“所以张大人与户部正在设法改革税收,把该收的税都收上来。”
万历沉默片刻:“那哪些人该收拾呢?”
“依学生拙见,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者,就该收拾。”
“贪官污吏不该收拾?”
“也可收拾一二特别恶劣的,以起震慑作用,但不能全部彻查。公子一定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万历苦笑一声:“所以这是海瑞不为同僚待见的原因?”
“差不多便是这个原因。如果贪官污吏全都收拾掉,那么整个大明恐怕无人可用了。”
万历虽然知道贪官多,但听到闵悉这么说,心里还是非常不舒坦:“果真有那么严重?”
“也许没有我说的这么严重。但就算查出来三分之一的人员,空下的缺谁来补?补上去的官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接着贪?对老百姓来说,清正廉明的官员固然是最好的,但如果能够为民办实事,这种官员也是相当难得了。”闵悉说。
万历突然看着闵悉问:“如果你将来为官,你会贪污吗?”
闵悉一愣,然后摇头:“我不会。”
“为何?”
“因为我不缺钱啊。”
万历好奇问:“你如何就不缺钱了?”
闵悉笑着说:“不瞒公子,我与义兄流落海外那些年,结交了一些海外人脉,商船来往于大明和欧罗巴之间,挣了些家资。哪怕做官后不许经商,也足够我花销了。”
万历恍然大悟:“看来海外经商确实赚钱。”
“是的。大明近些年工商业十分繁荣,与海外贸易频繁,商人从中获取了大量财富。所以我认为可以提高工商税,以充盈国库。此乃开源。”闵悉说。
万历眼睛一亮,显然对这个提议很有兴趣:“若照你所说,国库充盈了,官员俸禄增加了,那些贪腐行为能有所收敛吗?”
闵悉颔首:“我想,应该还是会有所收敛的。高薪可养廉。”
万历想了想又说:“今日城门口那神机营的人枉顾百姓死活,纵马进城,天子脚下竟然胆大包天,显然是没把朝廷放在眼中。这还是我亲眼所见的,我没看到的地方,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同类事件。不处置他们,我意难平!”
闵悉说:“肃清吏治素来困难,但公子若是有决心去做,还是能够整顿一二的。”
万历颔首:“这行万里路看来是对的,我这万历征途才开始,就已经学到了一课。”
闵悉心想,让年轻的万历早早见识到官场和社会的黑暗面,激起他的斗志,而不是提前对大明官僚机构感到失望,希望这一着没有走错。 ↑返回顶部↑
闵悉想了想,说:“我举个例子,正七品的县令,每年俸禄是90石粮食,按照当今的米价,折合成银两,约莫是45两白银。县令一家老少算七口人,那么一人一年花费六两多银子。若是光靠俸禄,仅能勉强养活全家。家里要不要添置车马、买一两个仆人呢?家里孩子总得去读书吧,束脩费、笔墨纸砚等的花销皆不便宜。靠俸禄,县令可以养活全家,但是没法活得体面,甚至会过得紧紧巴巴。”
万历皱眉:“你的意思是,俸禄太低,所以他们才会贪污受贿?”
闵悉说:“至少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比如这京城,房价高企不下,三四品京官靠俸禄也买不起房子,只能靠租屋度日。而今物价飞涨,官员俸禄多少年未曾变过。我听闻海大人就是家徒四壁,困窘之极。朝廷所给俸禄太低,至少没法让那些真正清廉的官员都过得体面。”
万历没法辩驳闵悉的话:“依你看,我该为朝廷官员涨俸禄?”
“若国库有盈余,是该涨一些了。若是俸禄不变,起码也该给些其他方面的补贴。”
“问题是,国库亏空啊。”万历无奈地叹了口气。
“所以张大人与户部正在设法改革税收,把该收的税都收上来。”
万历沉默片刻:“那哪些人该收拾呢?”
“依学生拙见,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者,就该收拾。”
“贪官污吏不该收拾?”
“也可收拾一二特别恶劣的,以起震慑作用,但不能全部彻查。公子一定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万历苦笑一声:“所以这是海瑞不为同僚待见的原因?”
“差不多便是这个原因。如果贪官污吏全都收拾掉,那么整个大明恐怕无人可用了。”
万历虽然知道贪官多,但听到闵悉这么说,心里还是非常不舒坦:“果真有那么严重?”
“也许没有我说的这么严重。但就算查出来三分之一的人员,空下的缺谁来补?补上去的官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接着贪?对老百姓来说,清正廉明的官员固然是最好的,但如果能够为民办实事,这种官员也是相当难得了。”闵悉说。
万历突然看着闵悉问:“如果你将来为官,你会贪污吗?”
闵悉一愣,然后摇头:“我不会。”
“为何?”
“因为我不缺钱啊。”
万历好奇问:“你如何就不缺钱了?”
闵悉笑着说:“不瞒公子,我与义兄流落海外那些年,结交了一些海外人脉,商船来往于大明和欧罗巴之间,挣了些家资。哪怕做官后不许经商,也足够我花销了。”
万历恍然大悟:“看来海外经商确实赚钱。”
“是的。大明近些年工商业十分繁荣,与海外贸易频繁,商人从中获取了大量财富。所以我认为可以提高工商税,以充盈国库。此乃开源。”闵悉说。
万历眼睛一亮,显然对这个提议很有兴趣:“若照你所说,国库充盈了,官员俸禄增加了,那些贪腐行为能有所收敛吗?”
闵悉颔首:“我想,应该还是会有所收敛的。高薪可养廉。”
万历想了想又说:“今日城门口那神机营的人枉顾百姓死活,纵马进城,天子脚下竟然胆大包天,显然是没把朝廷放在眼中。这还是我亲眼所见的,我没看到的地方,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同类事件。不处置他们,我意难平!”
闵悉说:“肃清吏治素来困难,但公子若是有决心去做,还是能够整顿一二的。”
万历颔首:“这行万里路看来是对的,我这万历征途才开始,就已经学到了一课。”
闵悉心想,让年轻的万历早早见识到官场和社会的黑暗面,激起他的斗志,而不是提前对大明官僚机构感到失望,希望这一着没有走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