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2 / 3)
云霁问:“大舅,首辅大人找我们有什么要紧事?”
“这就不清楚了,首辅大人自有他的用意。”陶礼之道。
闵悉和云霁点头:“好,我们知道了。”
所以他们在云祥酒楼摆完谢师宴后,被张居正请了过去,去的是张居正府上。
张居正看到他俩:“乡试考得不错,都是一次就通过了。”
两人赶紧谦虚道:“那是学生运气好。”
张居正说:“运气好也是实力的一种。听闻你俩打算去登泰山?”
“是的。”
张居正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老夫建议你们换个目的地。”
云霁闻言赶紧问:“不知大人想让我们去哪儿?”
“北岳恒山。”
闵悉和云霁都十分疑惑,闵悉小心地问:“大人可是有事让学生去办?”
张居正含笑点头:“果然是聪明人。实不相瞒,陛下想微服出巡,老夫想把陛下托付给二位。”
闵悉和云霁闻言大惊失色,闵悉忙说:“大人,这万万使不得!”
张居正看向闵悉:“为何使不得?”
闵悉作了一揖:“回大人话,这个季节不能去恒山,那边太冷了。陛下乃万金之躯,无比金贵,他的安危事关大明江山,万不能去冒险。”
张居正非常诧异闵悉的回答,他还以为他拒绝的理由是不愿意与万历同行。
“只是因为天气缘故?”张居正问。
“是的。”闵悉颔首,“恒山所在位置,已属于塞外,那边如今已是冬季,怕是已然降雪,气候极为苦寒。不说陛下,就是我等,这个季节也不敢去冒险。”
万历皇帝主动跟张居正提出想和闵悉云霁一起去登泰山,张居正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自古确实有不少皇帝登泰山封禅,但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亦或是汉光武帝,无一不是功绩卓绝的帝王。然而到了北宋时,内外政绩皆无建树的宋真宗也跑到泰山去封禅,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去过泰山封禅,因为耻于与宋真宗为伍。
万历一个尚未亲政的皇帝,去泰山封禅怎么也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不封禅,又跑到泰山去,岂非又预示着他将来会毫无建树?怎么看都不吉利。
但张居正并不打算拒绝他微服出巡的要求,便想了个辙儿,改去恒山,京城离恒山与泰山的距离相当,如今大明跟鞑靼关系缓和,北疆无战事,又有戚继光坐镇,无须担心外敌,是比较安全的。
但他没去过比北京更北的地儿,所以对塞外的气候预估不足,他以为这时节过去,一月内来回,理应还是可以的。但闵悉却说这个季节那边就下雪了,如若这样,就确实不适合过去了。
云霁问:“大人,陛下是不能去泰山么?”
张居正点头:“泰山为五岳之首,历来帝王只有封禅才能去,陛下年幼,不合适。”
闵悉想了想:“不如去中岳嵩山吧,虽说远了些。但此去中原路途平坦,一个多月足够来回。路途远一些,正好也让陛下多看看沿途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下真实的民生。”
张居正看着闵悉,发现他居然想的跟自己一样:“老夫听陛下说,云霁的身手不比赵大人差。你俩能保证陛下的安全?”
云霁说:“学生会尽我所能保证陛下的安全。”
云霁知道,皇帝要微服出巡,宫里肯定会安排高手随行,所以皇帝的安全应该不是来自外界的威胁,而可能是内部,比如水土不服、身体健康等。
闵悉对皇帝要跟着他们微服出巡倒是很期待,带小皇帝去体验人间疾苦,自己还可以适时引导一下,没准能改变这个皇帝的一些观念,将来他或许就不会那么暴戾,把张居正一派赶尽杀绝,让大明做实事的官员都死绝了。 ↑返回顶部↑
“这就不清楚了,首辅大人自有他的用意。”陶礼之道。
闵悉和云霁点头:“好,我们知道了。”
所以他们在云祥酒楼摆完谢师宴后,被张居正请了过去,去的是张居正府上。
张居正看到他俩:“乡试考得不错,都是一次就通过了。”
两人赶紧谦虚道:“那是学生运气好。”
张居正说:“运气好也是实力的一种。听闻你俩打算去登泰山?”
“是的。”
张居正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老夫建议你们换个目的地。”
云霁闻言赶紧问:“不知大人想让我们去哪儿?”
“北岳恒山。”
闵悉和云霁都十分疑惑,闵悉小心地问:“大人可是有事让学生去办?”
张居正含笑点头:“果然是聪明人。实不相瞒,陛下想微服出巡,老夫想把陛下托付给二位。”
闵悉和云霁闻言大惊失色,闵悉忙说:“大人,这万万使不得!”
张居正看向闵悉:“为何使不得?”
闵悉作了一揖:“回大人话,这个季节不能去恒山,那边太冷了。陛下乃万金之躯,无比金贵,他的安危事关大明江山,万不能去冒险。”
张居正非常诧异闵悉的回答,他还以为他拒绝的理由是不愿意与万历同行。
“只是因为天气缘故?”张居正问。
“是的。”闵悉颔首,“恒山所在位置,已属于塞外,那边如今已是冬季,怕是已然降雪,气候极为苦寒。不说陛下,就是我等,这个季节也不敢去冒险。”
万历皇帝主动跟张居正提出想和闵悉云霁一起去登泰山,张居正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自古确实有不少皇帝登泰山封禅,但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亦或是汉光武帝,无一不是功绩卓绝的帝王。然而到了北宋时,内外政绩皆无建树的宋真宗也跑到泰山去封禅,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去过泰山封禅,因为耻于与宋真宗为伍。
万历一个尚未亲政的皇帝,去泰山封禅怎么也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不封禅,又跑到泰山去,岂非又预示着他将来会毫无建树?怎么看都不吉利。
但张居正并不打算拒绝他微服出巡的要求,便想了个辙儿,改去恒山,京城离恒山与泰山的距离相当,如今大明跟鞑靼关系缓和,北疆无战事,又有戚继光坐镇,无须担心外敌,是比较安全的。
但他没去过比北京更北的地儿,所以对塞外的气候预估不足,他以为这时节过去,一月内来回,理应还是可以的。但闵悉却说这个季节那边就下雪了,如若这样,就确实不适合过去了。
云霁问:“大人,陛下是不能去泰山么?”
张居正点头:“泰山为五岳之首,历来帝王只有封禅才能去,陛下年幼,不合适。”
闵悉想了想:“不如去中岳嵩山吧,虽说远了些。但此去中原路途平坦,一个多月足够来回。路途远一些,正好也让陛下多看看沿途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下真实的民生。”
张居正看着闵悉,发现他居然想的跟自己一样:“老夫听陛下说,云霁的身手不比赵大人差。你俩能保证陛下的安全?”
云霁说:“学生会尽我所能保证陛下的安全。”
云霁知道,皇帝要微服出巡,宫里肯定会安排高手随行,所以皇帝的安全应该不是来自外界的威胁,而可能是内部,比如水土不服、身体健康等。
闵悉对皇帝要跟着他们微服出巡倒是很期待,带小皇帝去体验人间疾苦,自己还可以适时引导一下,没准能改变这个皇帝的一些观念,将来他或许就不会那么暴戾,把张居正一派赶尽杀绝,让大明做实事的官员都死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