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夫郎纤细浓密的睫毛微颤,皓白的玉足将深色背部踩出一个个坑,他想起人牙子给他编造的文契书,“有个姐夫,但被他卖掉。”
  黎源自是不信的,但小夫郎不愿说他便不会追问,这是黎源最后一次询问,往后小夫郎若是愿意说,那就说。
  见黎源不再追问,小夫郎微微松了一口气。
  他并不想欺骗黎源,但是这里山高皇帝远,消息根本无法传递,万一遇见加害他的人,带来更大灾祸怎么办!
  还有他已经嫁人,不再是那个享尽荣华富贵的贵门世子,现在的他又如何跟对他抱有极高期望的父母相认。
  黎源察觉出小夫郎的情绪低落,暗怪自己不该好奇惹小夫郎伤心。
  于是多亲了亲小夫郎的额头,只把对方亲得满脸羞涩才作罢。
  第16章 花朵的味道
  风调雨顺的年生,一亩水田年产量十石左右,也就是六百斤,相较后世高产杂交水稻不足一提,农户每亩征收一斗农业税,也就是二十斤,按人头征收,十二岁以下不征收,成年前减半。
  黎源算了算,这是极低的税,难怪小小的村庄看起来也十分富足,原主家更是能到镇上购置房产。
  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他和小夫郎每年要交一百六十斤税,两人每年口粮大约在三百斤左右,加上粗粮,一年结余近两千斤,结合粮价,精米最贵,糙米次之,然后是面粉和粗粮逐级递减,他们光种植粮食能存五十多两白银,当然这里面没有包含日常开销,同样,农民并非只种植庄稼,农闲时大多到镇上寻找事情来做,也能贴补家用。
  这个赚多赚少全凭个人本事。
  粮价不低说明物价高,但是税收并不高,除非朝廷有别的进项,并不主要依靠农业,但是黎源并不清楚外面的世界,只等衣食无忧再去打听一二。
  他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好奇,大学时选的农业相关专业,也是考虑毕业后能回到家乡。
  但这并不代表就要闭塞视听。
  黎源收了租子,大约一百斤粮,舂米时妇人们惊讶,谷子易保存,都是吃的时候再去舂,而黎源舂得精细,在农户看来实在有些糟蹋。
  有些半开玩笑又带着酸,问他是不是舂给小夫郎吃,反正在村人眼里,黎源是被迷了魂窍的人,只听说耽于美色不务正业,倒没听说越变越好的。
  但黎源越来越勤劳是不作假的事情,小夫郎也有人见过一两眼,那都是身影清正的气质,断没有歪风邪气。
  酸是酸,无非觉得一个小夫郎有什么好疼惜的。
  但不会说下作话,也不会往坏处想。
  黎源摇摇头,“拿去卖。”
  往日原主收租只收银钱,黎源既然拿去卖,直接收银钱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黎源语焉不详,“码头有人收。”
  别的不再多说,只说自己也不甚清楚要去看看。
  隔天有人传回消息,码头有人收精米,价格较高,于是村民恍然大悟,有余粮的也舂些精米拿去换银钱,家里人口多的便舍不得。
  一时间大家都觉得黎源到底常年在外面混,见的世面比村人多,也有人抱怨既然有赚钱的好事为何不分享出来。
  便有人说他又不是没说,有的人觉得赚钱,自然有人觉得不值当,他要是大肆宣扬让人都拿着粮食换银钱,万一有人后悔了呢?
  不过这些纷纷扰扰都跟黎源无关。
  他并没有卖掉粮食,在村口晃了几圈趁无人挑着粮食回家了,这可是新米,舂得精细,可不得给小夫郎熬米粥喝。
  至于那个说法不过避人耳目,大家都以为他换得银钱,之前卖人参的银子便可光明正大拿出来使用,所谓财不露白,也要名正言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