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2)
当年那个不吃不喝,连路都不会好的半死不活的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又怎么会长得这么好?
谢柏宴垂眸,微微颔首,温声道:“见过高僧。”
“阿弥陀佛。”汐璞的白眉微微舒展,面带笑意,示礼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贫僧会诵经念佛,为先王祈福。王上,节哀。”
“阿弥陀佛。”谢柏宴双手合十,眉眼中只有悲悯,并无一点哀伤,语气依旧温和,“有劳了。”
汐璞似是看出了他眼底的几分忧郁,随着谢柏宴进入长辛殿后,平静地问了句:“王上可是心中有惑?不知贫僧可否为王上解惑。”
谢柏宴令殿内的太监女婢们退下,命人关上门,转身走到汐璞身前。
“我有一问。”谢柏宴道,“我入照府,成为照宴龛的儿子,随后替照山白到边疆充军,在北疆假死,再到琅苏谢氏,成为谢嘉宜的儿子,最后到郢州,入荣王府,成为殷禅的义子。这一切,是我父皇谋划的,还是照宴龛谋划的?又或者,是你谋划的?汐璞,我知道你是先皇后的人。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不杀我,而是替我隐瞒至今?”
“殿下,先皇于我有恩。”汐璞盘着掌中的核桃,抬眸,若有所思地看了谢柏宴一眼,“我与先皇后有染,本是罪该一死,可先皇不仅留我一命,还准许我留在京中,剃发为僧。我知道,先皇让我留在京中,是为了牵制先皇后与她背后的席氏,可他终究是念在我陪伴他长大地情分上,让我一直活了下来。至于,我与照宴龛的情分……”
“照芙晴是我的女儿。”汐璞道,“照宴龛认她做义女,养了她二十几载,我也该替他做点什么。我就救下你,送你去琅苏,一来是想偿还尘世中欠下的债,二来是因为我要赎罪。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希望你能活下去。”
汐璞从怀中拿出了一块玉,递给了谢柏宴,道:“殿下,我们所做的所有的一切,也只是为你铺了一条路。而这条路,是你一步一步走下来的。想必你见过这块玉,这是先皇留下来的,你一块,陛下一块。你自幼戴着的那块是假的,这块才是真的,为了防止有心之人偷梁换柱,这块玉我替你守了二十年。敲碎这块玉,里边有先皇为你亲笔写的名字。一玉一玊,你的真名,叫殷玊。”
谢柏宴接过那块玉,过往的种种回忆涌上心头,二十年了,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他曾经最渴望找回的东西,当他真正找到了的时候,心中竟然毫无波澜。
二十年,太久了,久到他已经习惯用谢柏宴这个名字活着,久到他已经忘了过去的痛,甚至不想去回忆。
汐璞叹了一口气,沉声道:“两虎相争,必有一死。我已入佛门,本无意再造杀孽。只是尘世的债未还,尘世的缘未了,我无法自欺欺人,亦无法潜心修佛。也许,只有了却红尘事,才能真正的解脱罢。”
谢柏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再问一句,我该如何做?”
汐璞双手合十,闭目道:“杀一人而救百人,是为王道。为一人而杀百人,是为魔道。普度众生是为佛道。选择没有对错之分,而结果却分好坏。殿下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果,便走什么样的路罢。”
“我生来便是天横贵胄,这是天意。我九死一生,从死人堆里死里逃生,这是我命硬。我扮作观音,受万民跪拜,这是承了百姓的恩。”谢柏宴抬眸,眼神晴明,“我既然承了他们的恩,便要为了他们,争一回,搏一回。”
“天命于此,我要走王道。”
***
京城那边传来消息,永鄭帝听闻破风将军宁死不降,为之动容,下令以王公的待遇厚葬杜长空,赐予其丰厚的随葬品,亲自安抚了杜卫以及一众杜氏族人。
然而,杜长空死后,谢柏宴并未允许杜氏的人将他的尸体运送回京,而是悬挂于城墙上,示众三日。
三日后,桓秋宁带人趁夜爬进尸横遍野的山谷,在野狼口中抢下杜长空的尸体,跳了一个不长草的山头,把他安葬在了那里。
桓秋宁亲自给他立了个碑,刻上了几个大字:“不归将军之墓”。
桓秋宁端着一壶酒,站在杜长空的墓前,大口饮了半壶,“事死如事生。兄弟,你且先在这睡着,等到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的那一日,兄弟送你回家。”
他把剩下的半壶烈酒倒在石碑前,抬手抿去嘴角的酒水,苦涩地笑道:“这是京城的烈酒,劲儿很足,你喝罢,最好能大醉一场!喝醉了,就不痛了。” ↑返回顶部↑
谢柏宴垂眸,微微颔首,温声道:“见过高僧。”
“阿弥陀佛。”汐璞的白眉微微舒展,面带笑意,示礼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贫僧会诵经念佛,为先王祈福。王上,节哀。”
“阿弥陀佛。”谢柏宴双手合十,眉眼中只有悲悯,并无一点哀伤,语气依旧温和,“有劳了。”
汐璞似是看出了他眼底的几分忧郁,随着谢柏宴进入长辛殿后,平静地问了句:“王上可是心中有惑?不知贫僧可否为王上解惑。”
谢柏宴令殿内的太监女婢们退下,命人关上门,转身走到汐璞身前。
“我有一问。”谢柏宴道,“我入照府,成为照宴龛的儿子,随后替照山白到边疆充军,在北疆假死,再到琅苏谢氏,成为谢嘉宜的儿子,最后到郢州,入荣王府,成为殷禅的义子。这一切,是我父皇谋划的,还是照宴龛谋划的?又或者,是你谋划的?汐璞,我知道你是先皇后的人。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不杀我,而是替我隐瞒至今?”
“殿下,先皇于我有恩。”汐璞盘着掌中的核桃,抬眸,若有所思地看了谢柏宴一眼,“我与先皇后有染,本是罪该一死,可先皇不仅留我一命,还准许我留在京中,剃发为僧。我知道,先皇让我留在京中,是为了牵制先皇后与她背后的席氏,可他终究是念在我陪伴他长大地情分上,让我一直活了下来。至于,我与照宴龛的情分……”
“照芙晴是我的女儿。”汐璞道,“照宴龛认她做义女,养了她二十几载,我也该替他做点什么。我就救下你,送你去琅苏,一来是想偿还尘世中欠下的债,二来是因为我要赎罪。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希望你能活下去。”
汐璞从怀中拿出了一块玉,递给了谢柏宴,道:“殿下,我们所做的所有的一切,也只是为你铺了一条路。而这条路,是你一步一步走下来的。想必你见过这块玉,这是先皇留下来的,你一块,陛下一块。你自幼戴着的那块是假的,这块才是真的,为了防止有心之人偷梁换柱,这块玉我替你守了二十年。敲碎这块玉,里边有先皇为你亲笔写的名字。一玉一玊,你的真名,叫殷玊。”
谢柏宴接过那块玉,过往的种种回忆涌上心头,二十年了,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他曾经最渴望找回的东西,当他真正找到了的时候,心中竟然毫无波澜。
二十年,太久了,久到他已经习惯用谢柏宴这个名字活着,久到他已经忘了过去的痛,甚至不想去回忆。
汐璞叹了一口气,沉声道:“两虎相争,必有一死。我已入佛门,本无意再造杀孽。只是尘世的债未还,尘世的缘未了,我无法自欺欺人,亦无法潜心修佛。也许,只有了却红尘事,才能真正的解脱罢。”
谢柏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再问一句,我该如何做?”
汐璞双手合十,闭目道:“杀一人而救百人,是为王道。为一人而杀百人,是为魔道。普度众生是为佛道。选择没有对错之分,而结果却分好坏。殿下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果,便走什么样的路罢。”
“我生来便是天横贵胄,这是天意。我九死一生,从死人堆里死里逃生,这是我命硬。我扮作观音,受万民跪拜,这是承了百姓的恩。”谢柏宴抬眸,眼神晴明,“我既然承了他们的恩,便要为了他们,争一回,搏一回。”
“天命于此,我要走王道。”
***
京城那边传来消息,永鄭帝听闻破风将军宁死不降,为之动容,下令以王公的待遇厚葬杜长空,赐予其丰厚的随葬品,亲自安抚了杜卫以及一众杜氏族人。
然而,杜长空死后,谢柏宴并未允许杜氏的人将他的尸体运送回京,而是悬挂于城墙上,示众三日。
三日后,桓秋宁带人趁夜爬进尸横遍野的山谷,在野狼口中抢下杜长空的尸体,跳了一个不长草的山头,把他安葬在了那里。
桓秋宁亲自给他立了个碑,刻上了几个大字:“不归将军之墓”。
桓秋宁端着一壶酒,站在杜长空的墓前,大口饮了半壶,“事死如事生。兄弟,你且先在这睡着,等到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的那一日,兄弟送你回家。”
他把剩下的半壶烈酒倒在石碑前,抬手抿去嘴角的酒水,苦涩地笑道:“这是京城的烈酒,劲儿很足,你喝罢,最好能大醉一场!喝醉了,就不痛了。” ↑返回顶部↑